“张叔,明年会继续的,到时候我还找您!”叶苗眉眼弯弯,嘴角高高翘起。
张阿蛮人老实,嘴严还实诚,她和大哥喜欢和他打交道。
“哎,好!”张阿蛮喜笑颜开,要是他们一直摆摊,自己每天都能固定收五文钱。一个月就是一百五十多文呢。
本身离得不远,牛车很快就到了。
下了车,几人走到主街上。
这次是带着目的过来的,叶苗带着母亲和小姑径直去了那家粮食铺,她想买一些大米磨成粉,做个粉蒸肉。
老板远远便看到这个小丫头。
“哎呀,小姑娘又来买东西了。”老板眼睛笑的眯成一条缝。
“是啊老板。”
“这应该是你母亲吧?”老板摊开手掌指了指白氏。
突然点到自己,白氏有些不好意思,把头垂的更低了。
“老板好眼力!”叶苗握住娘亲的手。
“看来你这模样是随了你娘啊!”
叶苗穿过来之后在家里水缸照过,自己确实和娘亲长得很像,属于比较清秀的,五官小巧玲珑,就是皮肤不好,所以不那么惊艳。
但放在村镇上,也是相当拿得出手的。
当时她还想,要是穿到官宦家庭养尊处优,她这容貌指不定还要引得大家贵族争抢呢!
毕竟是女子,老板说了这话便没再说其他:“这次要点什么?”
“老板,给我来六斤大米,两斤糯米,一斤黄豆,要今年新产的。”
叶苗上一世做粉蒸肉用的米粉都是现成的,不知道慢慢磨出来效果怎么样,想先试试再说。
“好,糯米一斤二十三文,黄豆一斤八文,一共一百五十文,这米收好。”老板马上称了包起来。
“好,您收好。”叶苗数了钱给老板便告辞了。
“娘,我们再去调味铺子买些花椒和老姜。”
“就在前面,几步路就到了。”叶苗一边挽着一个。
“买这些做什么?”白氏有些疑惑。
“晚上您就知道了。”叶苗神神秘秘的,惹得叶宝儿也很好奇。
“再去集市上买条活鱼,晚上给你们做鱼吃!”自从摆摊以后,叶苗已经很久没在家做过饭了。
这方子既要拿出去卖,自家人肯定要先说好才行呀!
“呀,那鱼可不好做呢。”
“是呀,听说只有县里飘香楼的鱼没有腥味,你确定要做吗?”叶宝儿也不太敢相信。
她知道叶苗的手艺是不差的,但是这鱼是真的不好做。
万一没做好,岂不是浪费银钱。
白氏却没再质疑,这两个多月,她看见女儿越来越厉害,越来越有成算,心里早就对女儿建起了厚厚的信任堡垒。
女儿说做,肯定是好吃的。
叶苗听小姑姑这样说,没回她,只坚定的点点头。
叶宝儿见此也不好再说什么了。
几人去调味铺子买了老姜、花椒、花椒粉,可惜没看见有卖辣椒粉的,许是这时代还没有吧。
接着去张屠户的肉铺买了五花肉、精瘦肉,加上三个猪肝。
又到一个小摊上买了两条活鱼。
似是想到什么,叶苗一拍脑袋,对啊,怎么忘了买八角和桂皮了!
“娘,您跟小姑随便转转,我去趟岐黄阁,不远,一会就过来。”叶苗不想让娘亲再跟着自己跑。
说完就往岐黄阁去。
“咦,温小哥,你回来了。”叶苗见是温荣守着铺子,好久没见便随口问了一句。
“是,我和我家小少爷前些天刚回来。”温荣见叶苗来了,起身迎接。
“这样啊。”叶苗怕娘亲那边等急了,便继续开口:“温小哥,麻烦帮我包一斤桂皮、半斤八角。”
“就要这些?”温荣心想就只要两味药材?
“嗯,就这些。”
看叶苗如此肯定,温荣没再说别的,去药柜取药了。
“一共十七文。”温荣一边算价钱一边称重。
因着桂皮较多,要包成两包,温荣称好桂皮递给叶苗,叶苗一把将钱放在柜台上便跑了。
等温小哥反应过来,只见叶苗已经跑的不见人影了。
他试探性的大喊一声:“叶姑娘,没拿完!”期盼叶苗能听见。
显然,那丫头根本没听到。
他想去送,又怕铺子这边没人看顾。
因着刚刚的喊声,孔茂闻声从房里出来看看是怎么回事,祖父今天外出问诊,药铺他要看顾。
“发生什么事了?”孔茂问温荣。
“之前来咱家卖药的叶姑娘,您之前见过的,她买了两味药,落了一味!”温荣给孔茂简单说了下情况。
“这样吧,你在店里守着,我去送一趟。刚走的话,应该追得上。”孔茂得知叶苗买了药材,他是大夫,知道一副药里缺任何一味药材都不行。
说完拿着药就追上去。
他一直到主街也没见那姑娘的身影,见路口有摊贩便打听了一下,朝东边拐去。
终于看见叶苗的身影,孔茂疾步朝他们走过去。
只见叶苗身边一年轻高挑的女子正在试绢花,叶苗手里拿了三个在叶宝儿头上比划。
三人有说有笑,那女子笑声更是清脆爽朗,他莫名被吸引了。
走到近前,只见那女子头上戴着一朵粉色荷花造型的绢花,姣好的面容衬的越发美丽。
孔茂从小读书,自然是有读书人的修养,他知道自己这般怕会影响那女子的名声,眼睛赶紧避开。
他上前走到叶苗面前把包好的八角递给她:“叶姑娘,你买的东西没拿完。”
叶苗听到孔茂的话还有点迷惑,手上不是有两包嘛。
她把手上的两包药拿起来在空中比划:“这不是有两包吗?是不是温小哥搞错啦。”
“没有,你那两包都是桂皮。”孔茂看叶苗迷迷糊糊的样子觉得好笑,却忍住了。
“哦,不好意思啊,还叫你跑一趟。”叶苗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
“无碍。”孔茂拱拱手。
一边的白氏和叶宝儿见此情形也笑开了,怎得这丫头这么粗心。
叶苗这才反应过来,给娘亲和姑姑介绍孔茂。
“这是岐黄阁孔大夫的孙子孔茂,他也从医。大伯的腿就是孔大夫治的,脱臼的胳膊是这位小少爷接上的。”
听说是这样,两人异口同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