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凤回到家,看着妈妈为宝宝缝的小方被,那花团锦簇的被面,那柔软的被里,一针一线都是母亲的爱,她心里暖暖的。
林凤的婆婆每天给儿媳准备可囗的饭菜,下午也陪她出去走走。一天下午,林凤在嫂子家喝茶,嫂子开玩笑地说,“凤,马上到预产期了,月子里就不能喝茶了。”林凤笑了。
没想到傍晚林凤就肚子痛,她去了厕所,竟见红了,林凤慌了,忙告诉婆婆。她老公给妇幼保健院打电话,让他们来车接。林凤婆婆赶紧准备住院的东西,孩子的被褥,小衣服,尿布,奶瓶,奶粉。包括一个小锅。听说可以在院里熬点小米粥。
一个多小时后,医院的车到了,林凤走着过去,婆婆和老公拿着东西,一起坐上了车,车开得很快,林凤晕车了。
到了医院,林凤的丈夫石轩去办住院手续,医生安排先检查胎儿。医生说,胎心过速。林凤说可能是车开得太快了,以前检查都正常。
医生说那先观察,静养,明天再说。林凤一晚上无眠,她不想给母亲添麻烦,不想给母亲哥嫂打电话。
第二天,医生检查胎儿一切正常。护士给她打了催生针,过了一个多小时,林凤疼得就受不了了,医生让她婆婆拿着小褥子上二楼,林凤被医生扶着进入待产室。
疼痛一阵阵袭来。林凤和另外一个女人喊疼。医生们见惯了这些,她们不为这些产妇的情绪所影响,依然旁若无从地说闲话。林凤觉得他们有些冷漠。
林凤在疼痛最厉害时,被医生用力往下推了一下,她觉得肚子空了,然后她听到一声嘹亮的啼哭。她的眼角涌起了泪。
医生看了下时间,把孩子抱到林凤跟前,“是个女儿,你看看。”林风看着那个粉嫩的肉团,她的小手抓挠着自己的小脸庞,她内心说不出的幸福。从此,她的一生要与这个孩子紧密相依。
医生用小被子把宝宝包裹,把她放在妈妈身边,她小小的身子动了动,像是在靠近妈妈,林凤两眼看着她,医生把她们推到病房。
婆婆和老公仔细端详着孩子,林凤老公有点失落,他希望是个男孩。婆婆看见儿子的表情,说话了,“还是姑娘好贴心,过几年再要个孩子,两个孩子作伴才好。”
林凤听着婆婆的话,淡淡的没啥反应。在农村,只要头胎是女儿,还可以要二胎,要是头胎是男孩,那就不能生了。只要领取了独生子女证,老了之后就有补贴。
林凤老公石轩给林凤家里打电话报喜,林强开车带母亲去医院看望。林妈望着刚生产后的女儿,无比心疼,又抱起襁褓中的女孩,慈爱地望着她。
七天之后,石轩打车回到家里,林凤感到还是家里舒服。
妈妈和嫂子又来看她,这次妈妈拿了米,面,糖,各六包,好多鸡蛋,还有一只老母鸡,这次来是订酒席。
两家商量,林凤娘家来两席客人,再加上丈夫石轩这边的亲戚,一共四席客人,在孩子第十二天吃喜面,安排在镇上的酒店。
事情安排妥当,林凤妈回家通知亲戚,云强找了两辆车。到了吃喜面那天,亲戚们都在云强家里聚齐,等着车来。那天大家穿戴一新,胳膊上都挎着挎篮。
林妈跟上次一样准备了米面糖鸡蛋,鸡蛋六百个。亲戚也是这几样,只是数量不同,见面钱不同而已。有的挎篮上放身小衣裳,有的放块鲜艳的布料。
林妈那天给小外甥女六百块钱的见面钱,又给林凤一千块钱。林凤说啥也不收,林妈放在女儿枕头下,“拿着,都这样。”
林月听说姐姐生了个女儿,很高兴,她要给宝宝做身新棉衣,等夏天做件小花裙,她想,宝宝一定跟长得和姐姐一样。
林月打电话给姐姐,姐姐说起女儿,滔滔不绝,这个小小人儿一举一动牵着她的心,看着她一天天慢慢长大,软软糯糯,她的心都被这个宝贝融化了。
林月听姐姐说起女儿,嘴角浮起笑意,“姐,我回家第一时间去你家看我外甥女。”
“好啊。月,你和刘琦怎么样了?”
“姐,我先不跟你说了,我这边来顾客了。”林月匆匆挂断。
林凤握着听筒,听着那边传来嘟嘟的声音,她觉得不该问妹妹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