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大家都知道,用东西刻字沾着印泥打在东西上。是一种用来表示物之归属的一种东西。
但具体细细分来又分为几种。
一曰玺,天子天后所持,非家国大事不可取也,通常印在圣旨或懿旨,昭告天地万民所知为用。
二曰章,公王大臣所持,非一地诸侯或朝中文官宰相不可取也,通常用在颁发法令、签衙落墨时用之,对国家大方向有很大的影响。
譬如,唐、宋朝,宰相的官方称谓为‘中书省或门下省平章事’。中书省和门下省为当时国家最高机关,平章事,‘平’通‘凭’。
意思是宰相在这地方想行使应有的权利,必须得凭借皇权所给的印章才能行事。
玺和章,对国家来说都极为重要。颁布的圣旨法令,大多由绢、布、羊皮等柔软之物,可以做的很大,刻痕也不需要多深。
所以有人说和氏璧造的传国玉玺只有纽扣大,我私人是不怎么同意的。传国玉玺又不是皇帝宝玺,可能只有新皇登基或改朝换代才能用上一次。又不用挂在腰上,做大点霸气啊。
三曰印,商周秦汉时,文武官之间的界限并没有那么区分太厉害,宫中之高官,都是些上马能打仗,下马能安民的狠角色。
譬如卫青、霍去病等人具体职位是‘大司农’‘大司马’。
这两个可位置大概是户部尚书、兵部尚书,战时才领将军衔出外打仗。
虎符分两半,一半在宫内,由皇帝所持,战事一起,两枚虎符合一后,其带兵之官,凭虎符调兵遣将。
曰,上卿,权知‘某地’兵事。
但此领兵之人为帅,手底下的将军可不是人手一个虎符的。那么多人,铸虎符挨个发下去,不知得耽误多少功夫。
所以领兵之帅用印,在绑好的竹简上打上火漆,传令于各个军中。
这印,大多不是很大,但是凹痕很深。因为在造纸术尚未普及之前,在竹简上打火漆,总不能超过竹简很宽,要不然就粘不上了。火漆由蜡所制,凹痕深是为了能更好的取下印来。
流传到后来,有火漆的竹签为令,比如官衙大堂上的令箭,上红下黑,就是如此演变。
将军印,将军令,这些名词还是很正常的,各位看官,没听说过将军章吧?
而此时我手上就拿了一枚青铜印。
准确的是一枚错金银,半月钮方形青铜印。
东西不大,入手微沉,长宽不超过五公分,约两公分高。
下边印章为方形,上边半圆形的印钮,半圆的圆心处打了一个小孔,小孔是用来穿麻绳挂在腰上方便取用。
整体红斑绿绣,暗纹描金错银,如丝如带,煞是好看。
印章背面,隔着印纽左右还刻着两排小字。
大唐武德八年二月初九、斛律崇印
我顿时皱眉,怎么写着唐武德八年。不应该啊,从他墓室附近发现的告地书中写着,这人应该九年前的隋大业十三年就死了,可上面明面刻着斛律崇。
疑惑的将印底子露出来,上面几个阳刻大篆,略有锈蚀看不真切。
阴刻,就是字印在纸上是空的。
阳刻,字印在纸上是字,其他地方是空的。
沾了点桌子上的钢笔蓝墨水涂在上面,随手扯了张纸向上一盖。
‘晋阳避尘知事’
我看的直搓牙花子,晋阳和晋州只有一字之差,但代表的意思可不相同。
隋唐时期,晋阳现在属于太原晋中一地,晋州属于运城临汾长治这些地方。
按一般隋唐印章,都是地名+差事,晋阳知事跟现在太原市市长+太原军区司令差不多,如果放到唐初,龙兴之地的含金量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可中间的避尘二字,到底跟职位有什么联系,跟避尘珠又有什么联系?
眉心皱成了川字,沉声问孙福生。
“道爷,你确定,这东西是从斛律崇身上解下来的?”
孙福生一愣。“对啊,难不成还是从我裤腰带上解下来。”
“你再想想,棺椁里,只有一具尸体,没有旁人?”
看着他点头。
我捋着头发根本想不通这是怎么一回事。
难道这斛律崇战死之后死而复生,还在唐初干了一段时间的公务人员?
又或许是别人借着他的名头当了官,死了鹊巢鸠占,还把他的尸骨扔了?
这时我靠在椅背上的脑袋感觉后脑勺陷入一片温软,随即太阳穴上压着几根冰凉凉的指头,指头来回画着圈,头顶也被人用下巴顶着。
“学长~,皱眉多了会显老哦。”
我用力往后靠了靠对令狐秀媛说:“都是小事,你啥时候回来的。看你把这家里弄得跟办公室似的,一点都没温馨的意思。”
“我刚才就在厕所里,根本没出去。哼,臭学长,你又凶我!”
正被按的舒服的我,感觉手指从太阳穴离开,后脑勺也蹭不到了,恨不得抽自己俩嘴巴子。
“好看,这么弄又实用又干净,好看好看,哎呀学妹,你过来再给我按按,我问你点事。”
“不!”
“糖葫芦。”
“不吃,太甜。”
“奶茶。”
“不喝,减肥。”
我看她真生气了,连忙转移话题。“哎哟,我的令狐姑奶奶,我真有事,你来看看这印章是斛律崇出了轨,还是你告地书翻译有误。”
一说到专业知识,令狐秀媛顿时跟变了个人一样。
坐到对面,拿着印章仔细看了起来,又疑惑的从背后书架中拿出一堆资料翻阅查览。
我和孙福生都抽了两颗烟了,这时她才推了推金丝眼镜说。
“东西是真的,我的翻译也没错。日期数字这么简单的文字,在文献中是时常出现的,我对比了很多资料,这绝对不可能出错。”
“那照你的意思是,这玩意和斛律崇之间有什么关系,确定是本人吗?还有这个避尘,又作何解释。”
令狐秀媛起身站在白板前,擦出一块空地给我们边写边解释。
“如果告地书翻译没错,印章也没错,那么有两种可能性。
一、斛律崇是鲜卑族,在游牧民族的漫长历史中,有的部族会以头领的名字,来作为部族其他人的名字,甚至成为部落的名字。
在斛律崇本人战死后,尸体并没藏入墓穴,只留衣冠冢。其部落之人继承斛律崇的名,继续行使着这个名字应该具有的权利,并在死后葬在这个墓穴中。
汉族,其实也是一样,根据汉朝才成为部族的名字。
二、斛律崇有双胞胎兄弟,或者有血缘关系,跟他面容体态比较相近的亲表兄弟。同样使用这个名字继续行使权利。甚至‘他’在唐初比原本的斛律崇都要厉害,几年之间就坐到晋阳知事这个重要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