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家不是一直与永王走得很近,属于永王一党吗?
在太后一伙人的眼里,永王又算得了什么?
难不成皇上还真有扶持永王取代太子的想法?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哪个大家族没有些见不得人的腌臜事呢?
单是后院里那些勾心斗角、争风吃醋的阴私之事,就多得数都数不清。
只要能撕开一个口子,张家必然会像被连根拔起的大树,轰然倒下。
也正因如此,事情刚一闹起来,永王见势不妙,立刻就抛弃了张家,生怕自己受到牵连。
其他大臣们也都纷纷退避三舍,明哲保身,生怕惹祸上身。
可谁能想到,皇上不仅没有处死张清,反而将张清与护国公府联姻了。
护国公府向来保持中立,他们只忠心于南凌国,不参与任何党派纷争,所以不管是哪一派,都拿他们毫无办法。
偏偏护国公府人才辈出,良将不断,南凌边疆的安稳可离不开他们的守护。
原本,只要张清的罪名坐实,即便与护国公府联姻,也无法挽救张府的命运。
一旦张府倒台,几大世家也快了,比如慕容府……
而皇上却拿捏住了太子的短处,太子的人做事不够谨慎,留下了把柄。
太后一伙人,也只能无奈作罢。
原先也不是没考虑过将护国公府的女儿嫁给太子。
可护国公明确表示,自己的女儿坚决不做妾室,而且还要求男方不能纳妾。
这怎么可能办得到呢?
太子总不能为了娶护国公府的女儿,就把已有两个孩子的太子妃和府里一众侧妃都休了吧?
没想到,最后倒是便宜了张清。
太后见此情形,立即选择息事宁人,不再深究。
就这样,这场围绕张家的纷争,最终不了了之。
太子和二皇子永王本想借着此事打压对方,结果谁都没捞到好处。
反倒让一些外人坐收渔利。
白首相这谋划的可真是天衣无缝,除了太子和永王一党成了输家,其他人那可都是大赢家!
张清原本命悬一线,现在不仅不用死,还凭空得了个七品县令的官职,更是抱得护国公府的嫡女当老婆。
护国公往后可再也不用为粮草供给的事儿发愁,有了女婿这层关系,那还不是妥妥的有求必应。
许大人也终于能告别那边陲的寒风凛冽了,可以美滋滋地回到京城颐养天年,享享清福。
而皇上,也算是去了一块心病,再也不用担心太子和护国公府联姻会带来什么麻烦。
并且还发掘了张清这么个能干又忠心的年轻官员,在边境为他拼死效力。
至于白若轩,也是个大赢家!
张家对他感恩戴德,护国公府也对他赞赏不断,就连皇上都对他更是青睐有加。
他的夫人对他,也不再仅仅是相敬如宾、举案齐眉那么简单,感情那是更上一层楼,两人一起都看了好几本小人书呢!
年纪轻轻的白若轩确实有本事,不服都不行!
要不怎么年纪轻轻的就坐上了首相的位置?
转眼间,勋国公府的菊花宴开始了。
周氏与慕容云这二人,更是婆媳情深,此番带着白娇楹、白丽璇和白思源这三位尚待字闺中的姑娘,一同前往赴宴。
众人心里都明镜似的,赏花不过是个名正言顺的由头罢了,真正的还得是与其他高门府邸之间的交际往来。
慕容羽汐正在房内精心梳妆,白娇楹则不请自来,径直来到了她的院子。
刚到院门口,便被俊楠伸手拦住了去路。
白娇楹顿时柳眉倒竖,大声呵斥道:“你算个什么狗东西?我不过是来瞧瞧三婶,你凭什么敢拦住我,不让我进去?”
屋内的梦竹听到外面的吵嚷声,赶忙走了出来,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笑意,恭敬说道:“大小姐来了呀?夫人马上就准备好了,您稍等片刻,奴婢这就去催催。”
白娇楹本以为梦竹出来,定会恭恭敬敬地将她迎进屋内,却没想到依旧只能在门口干等着。
她心里怒火冒了起来,忍不住暗自咬牙切齿道:“哼,晗光院的人,都该死!”
她本想就此离去,可一想到还得仰仗慕容羽汐帮忙,脸上立刻换上了一副甜美的笑容,娇声说道:“没事儿,我等着三婶便是,不着急的。”
屋内的慕容羽汐自然也听到了白娇楹的声音,却仿若未闻,依旧有条不紊地做着自己的事。
前世的种种,犹如昨日梦魇,清晰地浮现在慕容羽汐的眼前。
那时,慕容羽汐居住的清辉院永远对白娇楹敞开着,但凡有宴会或是交际场合,白娇楹总会来找慕容羽汐,央求她帮忙打扮。
每次前来,她都穿得极为寒酸,可怜兮兮地望着慕容羽汐。
慕容羽汐心善,见不得她这般模样,便将自己的衣物、饰品借给她。
而白娇楹每次拿走这些东西时,都表现得感激涕零,可却从未见她归还过。
后来,白娇楹被抬进宫前,更是抱着慕容羽汐哭诉,说府里给的嫁妆太过寒酸,仅有三十八抬,求慕容羽汐把嫁妆借给她。
周氏在一旁唉声叹气,嘴里念叨着府里艰难,实在拿不出更好的嫁妆。
那侯老夫人更是脸皮厚得可以,竟公然让慕容羽汐给白娇楹凑满一百八十抬嫁妆,还口口声声说是借的,到时候定会归还。
慕容羽汐怎会愿意?她并非小气之人,只是她的嫁妆中有许多都是母亲当年留下来的,意义非凡。
即便到时候可能会归还等值的东西,可又怎会是原物呢?
那些母亲留下的物件,对慕容羽汐而言,是无比珍贵的念想,又怎能轻易借给他人?
再者说,若真借给她一百八十抬嫁妆,那可相当于自己嫁妆的半数都拿出去了。
她虽对白梓良的“不幸遭遇”深感同情,却也不至于到白送嫁妆的地步吧!
最终因巫蛊娃娃一事,慕容羽汐在周氏和老夫人明里暗里的威胁之下,无奈借给白娇楹三十八抬嫁妆,并且还与老夫人和周氏再三强调,这是借,绝非送!
可即便只是这三十八抬嫁妆,物品的价值也远远超过了侯府原本准备给白娇楹的那三十八抬。
后来,白娇楹成为了太子侧妃,待太子登基后,她更是摇身一变,成了贵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