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上一架?”青阳道门的修士伸手一指天空,表情十分玩味。
上面惊雷滚滚,打的实在热闹,不如上去凑个数?
“没兴趣。”萃华宗修士一袭白袍,袍袖上绣着一把黑色的宝剑,身份已经摆明了,来自铁剑峰。
“这话怎么说?”
“你若不动手,我便不动手。”铁剑峰的修士居然主动避战,这还是相当罕见的。
“听上去有道理呀。”青阳修士深以为然的点点头。
“你认为有道理,便是有道理。”
“那么……道友,请?”
“请!”
两名修士声若洪钟,在猎猎狂风中,互相试探,互打机锋,好像谁也不愿意先动手。
地面上周魏两军的军卒将领却一个个噤若寒蝉,生怕这二位说着说着,突然动手,那便是天崩地裂,在场的谁也逃不出一个死字。
可是,令所有人惊掉下巴的是,两名对峙的仙师,身形居然一同缓缓淡去,随着狂风消失不见。
“不打了?”
“仙师他老人家……”
“不打了,老子打!”一名体格魁梧的魏军将领忽感身上的重压消失,知道仙师已然离开,立刻领着大刀扑向不远处的郑九。
……
周魏两国交界的大莽山南段,有一条东西走向的狭长峪口,南北宽度不过三四里,东西长达三十余里。
峪口呈西高东低的走势,向东出了峪口,地形陡然急转之下,不足三十余里的道路,高低落差竟达两百余丈,接大魏国的临仓盆地。
而向西出了峪口,则是相对平缓的高地,被大周国称为大方载,又被誉为国门东之屏障,由此,峪口也被称为大方峪。
因为大方峪十分独特和险要,成为周魏两国必争之地,两国均在此处驻有重兵。
又因大方峪的地形对魏国十分不利,所以历代魏国国君皆在外交上对大方峪做足文章,不断以各种借口袭扰和蚕食,一步步将峪口中段的边界向西推,一直推到现在,整条峪口被魏军占据了九成。
大周国本着两国百年交好,永享太平的态度,只好一再息事宁人步步忍让,直让到让无可让。
双方都在峪口中驻军并修筑防御工事,但总体来看魏强周弱,国力上也是如此。
峪口北侧山高林密,南侧虽然坡缓,但怪石密布,地形复杂。
所以周魏两军都把重要的防御设施建设在峪口南侧。
近一年,随着两国的关系迅速恶化,双方都对大方峪实施了增兵,魏军已经从原来的五千人增加到一万五千人,大周国也把大方峪的边军力量提升到了一万人。
依然,魏强周弱。
双方边军在含山县汾阳河岸十分紧张的时候,大方峪也同样紧张,甚至有过两次小规模的冲突,但很快平息下去。
随着含山县的第一份战报以飞鸽传书的形式传来,大方峪双方的将领都松了口气,原来主战场在含山。
大方峪以西百里远的磨盘岭,一队人马在崎岖凶险的小路上艰难跋涉,因为盘山路峰回路转,很难一眼窥到全貌,所以这一队人马看上去人数不多。
可是一转过山弯,队伍在延续,再拐一道弯队伍还在延续,一道弯一道弯的看下去,会把人吓一跳,队伍没完没了,一直延伸到山脚,忽隐忽现中又延伸到山谷深处……
这是东府军主力以及新组建的南府军一部,总兵力达六万人,指挥者两人,指挥使骠骑大将军张宏范,副指挥使,东府军辅国大将军李景云。
当然,被削了藩的五皇子李希并不在军中,却不影响其在整个东府军中的地位,张宏范是他亲舅舅,而李景云则是他的堂兄,李戴士弟弟瑞阳王的独子。
谁也想不到,大周对魏国宣战,真正的主战场在大峪口。
但率先开战的含山县也非只是障眼法,突进魏国南部一个要害地区,也是早就制定好的目标。
更令人想不到的是,二皇子汾阳王李辉却被派到了军中当监军,而李希则远在北胜关,正一脸嫌弃的远眺被乌云遮蔽了一半的南峪口。
他率领东府军一部与史文冲的边军联合驻防,以防止新败的罗刹人卷土重来。
如此用人安排,实在匪夷所思,却是仙师们争论后的结果,几位皇子都需要战阵锻炼,不能顾此失彼,但必须除其燥气。
由此,在东南含山一线的指挥将领中,自然能看到三皇子李延的身影,被削藩后他更是怨气冲天,事情全交给心腹大将罗光裕,自己躺在营帐里睡大觉。
“皇兄,你说这一仗,我们能不能打得赢?”
在山脚处的李默鱼与李辉并肩骑行,基本上把狭窄的山路堵的严严实实的,行军作战本没有公主殿下什么事儿,可她非要跟着来。
“为兄也说不清楚,兵权不在我手,区区一个监军,说话又有几何份量。”
“皇兄不要气馁,既在军中,自有用武之地,张宏范虽然勇冠三军,但毕竟岁数大了,李景云也不能总是偏向李希,他还是你的堂弟呢,父皇此番有严令,谁若是在国战中行那龌龊下作之事,绝不轻饶。”
“国战呐,呵呵,大周国国力脆弱,却要不知所谓的跟魏国全面开战,我想父皇的脑子还不至于烧糊涂,定是那些萃华宗的妖人……”
“嘘!你疯啦?再有怨气,也万万不可如此说话。”
饶是李默鱼天不怕地不怕,甚至敢当面狂怼马华,却也被自家兄长的一番言语给吓的小脸煞白,不停的上下左右,胡乱张望。
李辉叹了口气,自也心虚,不敢再乱说,可是郁结在胸中的闷气无处发泄。
经过北胜关一战,李辉就算是傻子也看明白了一切,萃华宗上下,没有哪一位仙师会把他当作当朝太子看待,在他们的眼里,太子的地位甚至连蔚山王李延都不如。
仙师的态度决定了李辉此生都无可能登上大宝。
这一点,李默鱼也清楚。
她和李辉一母同胞,母亲是当今皇后,又得李戴士恩宠,嫡长子李辉成年后作为太子储君是理所当然的。
可在仙师眼里,没什么理所当然,只要是皇帝子嗣,谁能干谁做下一任皇帝,这就是他们的道理,说其他的,没任何卵用。
所以李默鱼一直在为皇兄默默加油,一定要能干,一定要立下不世战功,可惜北胜关一战,虽然侥幸获胜,但更多的是仙人角力下萃华宗的胜利,李辉的嫡系被打光了。
失去了竞争角逐的资本,李辉何其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