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33年,樊於期奉命攻打赵国,被赵国的名将李牧打败,导致秦军损失惨重。
樊於期为了逃避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竟然胆大包天地散布谣言,并对嬴政的身世提出质疑,四处宣扬嬴政并非秦庄襄王的亲生儿子,而是吕不韦与赵姬的儿子。
不仅如此,樊於期这个居心叵测之人还在暗地里鼓动嬴政的弟弟长安君成蟜发动叛乱,妄图颠覆秦国政权并取而代之。
长安君叛乱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樊於期深知自己犯下的罪行不可饶恕,于是惊恐万分地畏罪潜逃至燕国,被燕太子丹收留,并在燕国得以继续担任将军一职。
樊於期的这番荒谬言论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秦国内部引发了轩然大波,造成了极大的社会动荡。
民众们议论纷纷,宫廷内更是人心惶惶。而作为一国之主的嬴政,得知此事后更是怒不可遏。
他无法容忍有人竟敢如此肆意诋毁他的出身,更不能坐视这等扰乱朝纲、动摇国本之事发生。
盛怒之下,嬴政立即下达严令,责令相关官员务必彻查此事,将樊於期及其同党一网打尽。
嬴政也向燕国发出警告,要求其立刻交出樊於期,否则秦国必将采取强硬手段予以制裁。
公元前228年,王翦采用反间计除掉了赵国的名将李牧,随后大败赵军,攻下赵国的都城邯郸,俘虏了赵王迁,从而灭了赵国?,占领了赵国所有的土地,进军向北侵占土地,到达燕国南部的边界。
燕国的太子丹得知秦国大军即将越过易水、长驱直入燕国境内这一骇人听闻的消息后,惊恐万状,坐立难安。
太子丹深知一旦秦军压境,燕国必将面临灭顶之灾。于是,心急如焚的太子丹赶忙前往自己府邸,向足智多谋的门客荆轲请教应对之策。
太子丹见到荆轲后,满脸愁容地对他说道:“秦兵势如破竹,早晚都会渡过易水,挥师而来。如此一来,我们燕国危在旦夕啊!即便我有心长久地侍奉您,但在这国难当头之际,恐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不知先生可有妙计能解此困局?”
荆轲听后,神色凝重地点了点头,然后拍着胸脯,信誓旦旦地回应道:
太子殿下莫忧,此事即便您不提,在下也早已下定决心有所行动。只是眼下若没有足以取信于秦王的信物,想要接近他可谓比登天还难。
如今那樊将军正流亡至我国,秦王对其恨之入骨,悬赏千斤黄金和一万户的封邑欲取其首级。
倘若我们真能将樊将军的头颅以及燕国督亢一带的详细地图一并献给秦王,秦王必定会龙颜大悦,欣然召见我等。届时,我自会相机行事,定当想出万全之策来定要报答太子殿下的知遇之恩啊!
荆轲一脸坚定地对太子丹说道。
只见太子丹微微摇头叹息道:“樊将军因走投无路才来投奔于我,我实在不忍心因个人的私怨去伤害这位德高望重之人的一片赤诚之心,还望先生能另寻他法以应此局呀!”
荆轲深知太子丹“宅心仁厚”,定然不会轻易应允取樊将军首级之事。
于是,待到无人之时,荆轲悄悄前去拜会樊於期,并开门见山地对其言道:
“那秦国对于您樊将军而言,可谓是恶毒至极啊!不仅令您的生身父母及同族亲人皆遭杀戮,甚至将他们统统没收入宫沦为奴隶。现今又听闻秦王悬赏千金以求购得将军您的头颅,更赐予万户之封邑作为奖赏。面对如此境遇,不知将军您作何打算呢?”
樊将军听罢,不禁仰头向天,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泪水潸然而下,悲愤交加地哭诉道:
“我每每念及此事,心中的愤恨便如蚀骨之蛆般难以忍受,只可惜一直苦思冥想也未能想出应对之良策啊!”
荆轲见此情形,双眸之中猛地闪过一道决然之色,他微微俯下身去,刻意压低了自己的嗓音,沉声道:
“如今在此,在下倒是有一番肺腑之言想要告知于将军。倘若我们能够依照此计行事,不仅能够成功化解燕国当前所面临的那诸多严峻危机,而且还能助力将军您一雪前耻、报那血海深仇之宏愿!只是不知将军对此究竟作何感想?”
樊於期听闻此言,面色凝重,毫不犹豫地大步向前迈去,急切问道:“那么究竟应当如何去做?”
荆轲目光坚定地凝视着樊於期,缓声说道:
在下欲恳请将军割爱,将您的头颅暂借予我。只要我携此首级进献于秦王嬴政,那秦王必定会满心欢喜且态度友善地亲自召见我。
待到那时,我便可用左手紧紧揪住他的衣袖,同时以右手持利刃直刺其胸膛。
如此一来,将军您大仇得报不说,燕国遭受欺凌侮辱的奇耻大辱亦能得以彻底清除。不知将军可否存有这般舍生取义之心?
樊将军听完荆轲所言,心中百感交集,他缓缓抬起手来,毅然决然地褪下一只衣袖,然后紧紧握住自己的手腕,一步一步沉稳地走到荆轲面前,满怀悲愤地感慨道:
“此事乃是令我日日夜夜都痛心疾首之事啊!亏得今日有幸得到先生您这番金玉良言的指点迷津!”
语罢,只见樊於期猛地抽出腰间佩剑,横剑自刎,刹那间鲜血四溅,一代豪杰就此壮烈殒命。
太子丹听闻此事之后,心中大惊失色,匆忙驾车疾驰而至。当他来到现场,看到那樊於期那具冰冷的尸体时,双腿一软,扑通一声便伏在了上面,放声痛哭起来。
那哭声如杜鹃啼血一般凄惨悲切,令人闻之心碎肠断。
然而,无论太子丹如何悲痛欲绝,这一切都已无法挽回,逝者已逝,再也不能复生。
无奈之下,太子丹强忍着内心的剧痛,缓缓站起身来,小心翼翼地将樊於期的头颅收殓起来,并寻来了一只精致的木盒,轻轻地将其安放其中。
做完这些后,太子的目光变得坚毅而决绝,他深知自己肩负着重大的使命,必须要为樊将军报仇雪恨。
在此之前,太子丹早已着手筹备刺杀秦王所需的利器。经过一番苦苦寻觅,终于得知赵国徐夫人家藏有一把举世无双的锋利匕首。
太子丹不惜耗费重金,足足拿出了一百两黄金,才成功地从徐夫人手中购得了此匕首。
随后,太子丹又赶忙找来技艺精湛的工匠,命他们在给匕首淬火之时,将剧毒之药浸入其中。
为了检验这把浸满毒药的匕首是否真的能够一击致命,太子特意让人以身试险。
只见那人手持匕首轻轻一划,鲜血瞬间喷涌而出,溅落在衣衫之上。仅仅片刻功夫,那人便面色惨白,倒地身亡,甚至连一丝挣扎的迹象都未曾出现。
见此情景,太子丹心知这把匕首已然成为了无坚不摧的夺命凶器。
诸事皆备,只欠东风。
接下来便是选派合适的人选执行此次艰巨的任务。燕国之中有一名勇士名叫秦武阳,此人年方十二,却已有过人的胆识和武艺。
据说他早在年少之时,便曾手刃他人,以致于众人皆对其畏惧有加,不敢与之正眼相视。太子丹就决定让秦武阳充当荆轲的助手,一同踏上这条生死未卜的征程。
但荆轲一直在耐心等待着另一个人的到来。因为他深知此番行动凶险异常,若能多一人相助,成功的几率也会相应增加几分。
怎奈那个人所居之地距离甚远,迟迟未能现身。尽管如此,荆轲依旧不愿轻易放弃,始终坚守原地,默默地等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