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氏闻言看向女儿,只见她手拿柴刀对着竹子舞来舞去,不用说,肯定是女儿的主意。
“沈玉姝!!!”
“怎么了?”沈玉姝被这一声喊吓得手里的柴刀一用力劈了半截竹子下来。
她抬头看见顾氏脸黑了几分,正不错眼的盯着自己。
顺着她的目光看过去,柴刀、竹竿,身上沾了些碎屑,这也没干嘛呀。
顾氏喊那么大声做什么。
“去叫你爹来。”
顾氏看了她一眼,嘴角抽搐,她从前乖巧软糯的女儿怎么就变成了如今这模样。
沈宁嘉很有眼色的跑去堂屋,这个时候老爹不来更待何时。
“阿柔,叫我什么事?”沈安信几步跑到顾氏跟前。
“你女儿不知道要干嘛,你去帮忙。”顾氏指着女儿的方向瞪了他一眼。
“呃.....”
“你惹她生气了?”沈安信转到女儿身前小声问道。
“爹,她眼下怀着身孕,我哪敢。”沈玉姝冤枉,她就简简单单劈个竹子。
“玉姝,你刚才那样劈竹子有些不雅,二婶可能在气这个。”沈玉兰在旁比划着小声提醒。
“啊。”沈玉姝看向自己叉坐在凳子前的双腿,撇嘴,乡下人不都这样,再说这是在家又没有人看到。
顾氏看她不以为意,不好在众人面前说她,只叮嘱道:“让你爹给你打下手,你们姐妹俩都不许再劈竹子。”
“知道了,娘(二婶)。”
沈玉姝把柴刀递给沈安信,“辛苦你了,爹。”
沈玉姝蹲在地上写写算算,做滚灯需要用到十几根三种不同长度的竹条,得提前算好周长和直径才能分割。
沈安信按照她的要求把竹子劈成两半刮掉里面的竹节。
再重复劈开分成半指宽的竹条,每根竹条从中间剥开,取外面的薄片做灯圈。
沈玉姝凑过去准备帮忙却被沈安信推到一旁,“你和玉兰先做别的,这个竹子扎人的很,你俩手细别活没干多少再把手给扎了。”
想到倒刺扎进肉里的那种痛,她也不勉强自己,起身去了后院把顾氏做衣裳的尺子翻出来。
比着长短把竹条分成三段,弯曲竹条用棉线绑紧。
拇指和食指裹上厚布条沿着竹圈在火上过一圈,可以软化竹圈让竹圈变得更圆。
细竹筒中间打一指宽的孔洞,取一根短竹片从中间穿过,靠近竹筒两头的竹片加热掰弯。
这一步控制不好力道便会掰断,她掰坏了五六个竹片才算成功。
竹片两头钻眼用棉线穿过绑在小号竹圈中间,小号竹圈和中号圈上下绑好。
蜡烛放进竹筒里,调节棉线位置上下摆动保证竹圈转动竹筒始终朝上。
“我刚才做的看懂了吗?”沈玉姝一步步动手示范,让几人看清楚过程。
接下来便是三个大号竹圈十字交叉绑在一起做骨架。
大号竹圈的每一个交叉点绑一个中号竹圈,中号竹圈每三个交叉点绑上一个小号竹圈。
这一步比较麻烦,做起来繁琐,几人做的慢些。
她看着空荡荡的竹圈,想到之前在布料店搜刮的边角料。
挑了些透气的浅色布料剪好用浆糊粘上,做成镂空状。
沈玉姝把最后一个小号竹圈绑好后用火折子点燃蜡烛,放到地上滚了滚。
不过现在天还亮着看得不大明显,晚上应该更漂亮。
“我家姝姝就是厉害,这么复杂的东西都能做出来。”沈安信看着滚灯里不灭的蜡烛夸赞道。
沈玉姝却有些心虚,说来她也是沾了前人的光,也不知道这个世界有没有这些。
“爹,我也是从书上学来的,你以前见过这种灯吗?”
沈安信摇头,“镇上各式各样的灯不少,这种的还没见过。”
几人看到完工的灯这么有趣,赶紧低头做自己的。
沈玉姝看了一下几人的完成情况,沈宁言这个淘小子完成的最快,半夏第二。
沈玉兰和沈宁柏紧随其后,反倒是沈宁嘉最后一个完成。
不管怎么说动手能力都不错,最起码不是那种脑子会了,手不会的。
未时中也就是下午两点沈宁嘉手里的最后一片布料粘完,除了沈宁柏,其他人都是偏淡雅的颜色。
只有沈宁言的灯和彩虹似的,虽然看着花哨却花哨的恰到好处。
“二姐,我的做好了,快看。”沈宁柏言举着灯跑到她跟前显摆。
沈玉姝被那五彩的颜色差点晃瞎眼了,推到一边夸道:“嗯,很好看,就是这个颜色,宁言,你确定吗?”
“二姐,你不懂,只有这样它才是最亮眼的,晚上你就知道了。”
沈宁言一副土老帽的表情,撇撇嘴,向别人炫耀去了。
沈宁嘉却另辟蹊径在上面提了字,这么一来,文艺范就上来了。
半夏的灯颜色好像是由浅到深排列的,一圈从头到尾也好看的紧,啧啧,不愧是学医的,严谨。
看来看去只有她和沈玉兰、沈宁柏的灯是中规中矩的。
沈玉姝把急着出门的兄弟俩叫回来,一起把院子收拾干净。
活儿干完众人肚子也一个个响了起来。
中午吃的面食,他们做灯没顾得上吃,何氏早给几人留了面。
点火烧水现成的面团擀好下锅,热腾腾的肉丝面到手,各个狼吞虎咽可见是饿狠了。
吃完饭沈玉姝把半夏送回家,和李郎中聊了几句便起身告辞。
待会儿就该包饺子了,她得回去擀面皮。
“爷爷,这是玉姝姐姐教我做的灯笼,你看,放在地上怎么滚都不会灭。”
“真是巧思。”李郎中看着地上翻滚的灯笼叹道。
忙活一下午,包好的饺子足足放了十来个竹篦子足够吃到大年初三。
过水上冻后装到篮子里挂到仓房顶上,外面天气寒冷也不用担心坏掉。
天黑尽宁静的小山村传来几声炮响,一家人满坐堂屋,桌上摆满碟碗有鱼有肉。
众人端起面前的碗,笑着祝贺家人来年身体健康,地里风调雨顺。
沈家几兄妹吃了些饭垫肚子便迫不及待拿上自己做的灯笼在院中玩耍。
沈宁柏的灯确实如他所说在一众滚灯里最亮眼,让人一眼就能注意到。
众长辈在屋里听着外面的欢声笑语也放下筷子出来瞧个稀奇。
王大刚被隔壁热闹吸引,爬上墙看到沈家院中的五彩灯笼,朗声道:“宁小二。”
沈宁言在家排行老二,村里的人经常叫他宁小二。
他自己听着像店小二,所以对这个称呼很讨厌。
听到墙头传出的声响立时轻哼一声,喊道:“破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