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总是拗不过孩子,在沈安信的死缠烂打下沈老太太还是点头同意了。
因着不是自己选的儿媳妇,对顾氏多少有点看不顺眼。
再加上她平日做派讲究,更是让老太太觉得自己儿子是受她蛊惑。
偏偏顾氏有一手刺绣的好手艺,时常卖绣品补贴家用。
一个钱字浇灭了沈老太太心头的火气,看在钱的份上她也不能过分了。
顾氏知道自己不得老太太的欢心,平日有什么多是让沈安信出面。
如此便也相安无事的过了这么多年,婆媳竟奇迹般的没红过脸。
沈老爷子是个有远见的人,当初盖房时便计划好两个儿子一前一后分开住。
所以沈家后院比前院小一些。
因着院子小的缘故,沈老爷子在大儿子成婚时便直言将来养老归大房。
两个儿子分房不分家,平时吃饭什么的还是在前院。
她通过原主的记忆和这几天的接触,大概了解了家里每个人的性子。
怎么说呢,很有古人的特色,传统的大家庭。
沈老爷子虽然明事理但作为一家之主平时很少插嘴家里的事。
只有对沈老太太做法不赞同时才会出声。
沈老太太则是日常抠门,但也是为了这个家,毕竟这一家老小吃喝拉撒都要算计。
沈家这些年日子过的紧巴,家里的孩子一个个送去学堂。
就算读书上没有天赋的也要念几年书识一些字不能做个目不识丁的蠢人。
大房夫妻夫唱妇随都是老实人,何氏和王氏是一个村子出来的。
可能当初沈老太太相儿媳时知道大儿子是个老实性子,找个太厉害的怕自己儿子受欺负。
也知道何氏的娘家虽然穷了些却也是讲理的人家,亲自上门给儿子聘了这个媳妇。
果然沈老太太没有看走眼,进门这么多年都让人挑不出毛病。
孝顺公婆敬重丈夫和顾氏这个妯娌处的也极好。
大房的三个孩子,沈玉兰温柔娴静,日常忙完家里的活计就跟着顾氏学刺绣。
沈宁柏随爹也是个老实性子。
只沈宁言不知道是不是基因突变,虽然聪明却跳脱得很。
完全不像大房夫妻俩,倒是和他舅舅有些像。
二房沈安信虽然有几分聪明,但据她观察沈安信被顾氏吃的死死的。
凡事有沈安信出头在前顾氏躲在后面拿主意。
沈安信大概率还是个惧内的,有几次她都发现沈老二的耳朵红彤彤的一看就是拧的。
不过人家夫妻恩爱,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对于她这个单身狗来说是理解不了的。
至于沈玉姝就是原主,被顾氏养成了个文静柔和的性子。
这是好听点的说法,说白了就是又单纯又胆小,这在村里却不是个好事情。
在养孩子这一点上,沈老太太尤其看不惯顾氏的做法。
觉得把一个农村姑娘养的太娇气将来不好找婆家。
沈玉姝不禁猜想,顾氏原来的身份应该不简单。
一个女人不止会刺绣,还会识字读书,说不得还会些其他的才艺也不一定。
沈玉兰和沈玉姝两个女孩子不能去学堂。
平日读书识字都是在家跟着顾氏学。
据她记忆里的画面来看,教学质量不比去学堂差多少。
二房唯一的男丁沈宁嘉聪明伶俐性子沉稳。
有时看书一坐就是一整天自律的很。
可能和沈老爷子说过会举全家之力供他的话有关。
这在沈玉姝看来和前世的鸡娃一样一样的。
学习压力不比前世的那些孩子小。
沈家前院正房三大间中间堂屋待客。
左右两边是大套间,左边住着沈家老两口,右边住着沈安仁两口子和沈玉兰。
右厢房住着沈宁柏兄弟俩,左厢房是厨房、柴房和杂物房。
南面靠围墙是猪圈往里是茅房。
后院和前院格局差不多。
正房左边住着沈安信夫妻,右边住着沈宁嘉。
沈玉姝住在左厢房,隔壁是厨房和仓库。
院里种着一颗柿子树,是沈家唯一的水果。
沈玉姝望着树上邦邦硬的柿子发呆。
柿子已经成熟,万一掉下来不会砸脑袋吧?
沈家的土房子为防潮墙体下半是用石头砌的。
虽比茅草屋强一些,可这么多年过去了,委实破旧的厉害。
屋顶瓦片有好些烂了的,一看就是多年没换过。
屋内地面用黄土夯过,就这条件在村里都算不错了。
只是沈老爷子最近开始发愁,眼看孙辈都长大成人该娶妻生子了。
家里却拿不出多余的银钱来修房子。
就算沈家在外的声誉一向好可房子不好自是不敢开口说亲。
连着十来天沈家人天天上山为过冬做准备。
每天都收获满满,沈玉姝看得心痒难耐。
自从落水事件后,她被勒令哪也不准去,活动范围仅限前院和后院。
就算出门也只准许在附近走走。
她在屋里待着长了毛,想跟着家里人上山只能对着顾氏撒娇央求。
顾氏被她磨得没办法勉强同意,但要她跟紧沈玉兰路上听话。
沈玉姝高兴的背上沈安信给她特制的小竹篓出了门。
她有时会想老天爷让她踩井盖的时间是不是掐算好的。
过来便是深秋,倒和那边的天气能连上。
路上遇到不少村民带着家伙什上山砍柴。
就连小孩子也不再贪玩,知道帮家里捡柴火找山货。
今年深秋比往年冷些,村民早早穿上夹袄像个过冬的松鼠一般在忙碌。
大青村因背靠大青山得名,三面环山,山中资源丰富。
深秋的大青山山脉高耸满目萧条,山间云雾弥漫,杂草藤蔓枯黄。
脚踩上去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
对于她这个住惯大城市的人来说着实好玩的紧。
山下柴火早被村民搜刮个干净,他们今日的目标是半山腰往上。
沈玉姝一路蹦蹦跳跳走在最后,看到什么新奇的植物,来不及辨认通通掰一根枝丫扔进空间。
还不忘低头瞅瞅小路两边的灌木丛,万一有什么漏下的山货可以捡漏。
突然不远处的枯叶引起了她的注意,里面隐隐有白尖冒头。
她走过去轻扒开地上的叶子,是一大片露水菌,倒是合了这个名字。
“大姐,快来,这里有好些菌子,咱们摘回去正好可以添菜。”
沈玉兰放下背篓摘起来,还不忘夸她,“你眼神还真好,路过这么多人都没看见。”
“那是,我这两只眼睛可都是2.0的,眼神好着呢。”
这是沈玉姝穿越以来尤其满意的一件事之一,眼睛清明再不用依赖隐形眼镜。
“啊?”沈玉兰抬头,一脸疑惑的看向她。
她这个堂妹最近总说些奇奇怪怪的话。
沈玉姝摘菌子的手顿了顿,只当没看到她脸上的神色。
同时暗暗警告自己以后说话要注意。
这山里果然处处都是宝,她在不远处又发现了几丛竹荪。
怪不得人家都说靠山吃山。
上山一趟她就有借口把空间里的东西借机拿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