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俩回家吃完饭就被沈老太太抓了壮丁,手上在搅皂液心里却还惦记着田里的稻子,这不刚忙完两人就又回了田里。
一路走来看到地头搭的草棚侧头和沈宁言对视一眼,眼里没有半分奇怪,这像是自家侄女干出来的事。
“玉姝,这又是你搭的吧。”沈安仁笑着上前,抬起的手顿时僵住。
他发现这草棚外面看着破烂,里面却还有一层。
而且料子摸着和油布完全不同,触感丝滑,而且里外颜色也不一样。
沈玉姝正盯着地里的稻子发呆,被突然出现的声音吓得差点跌坐到地上,转头看清身侧的人才长长松了口气。
“大伯,大哥,这么热的天,你们怎么来了,快坐下歇会儿。”
她看两人晒红的脸蛋忙起身给两人让座,天没亮就起来忙活,这会儿该在家里好好歇着才是。
“你还在田里守着,我们怎么能在家休息。”
沈安仁转手指向幕布,眼中透着好奇,“这是什么做的?”
沈玉姝倒水的手顿了一瞬,神色自然的抬头,“这个啊,这是我上回去县城买的,连着这两个椅子和桌子一块儿。
说是外商那里得来的,比油布好用,既能防晒还降温,你们坐会儿就知道了。”
说完她看向别处虚虚松了口气,幸亏沈安信在外面搭了木棚遮住了顶面的商标字母,不然她还得再胡诌个理由。
沈安仁没想太多只觉得是弟弟有些太纵着侄女,没见过的东西也是说买就买,一定又花了不少银钱。
不过这椅子却坐得很舒服,看着薄薄一层布还以为会撑烂呢。
沈宁柏却没那么好糊弄,他的表情似笑非笑,显然是不信她的鬼话。
沈玉姝对上他的神情有些尴尬,因着上回西葫芦起名的事她就知道眼前这人不是个愚笨的。
她指向桌上的杯子面色尴尬的笑笑,“大哥,喝水。”
沈宁柏端起桌上的水杯喝了一口,皱眉,这水的味道.....比家里的好喝多了。
他没吱声,直接一口喝个干净,“爹,我看玉姝一个人在这里也行,咱们先回吧,中午再过来替她。”
沈玉姝连忙摆手,“不用,大哥,真的,下午还是我守吧,你们要是没事去后院把菜地浇浇,这么热的天它们估计也不好受。”
沈安仁瞥见桌上放的本子点头应下,他猜到侄女定是在记录稻子的情况,索性由着她去。
沈玉姝抬头看了眼已至正中的太阳,起身到田里试了试水温。
藏在帐篷上的温度计已经飙升到三十一度,再过一个时辰只怕会超过三十五度不止。
再这么热下去可不行,她戴上帽子开始围着水稻打转,假意查看水稻情况实则偷偷往水里放灵泉。
隔壁王家的那一亩也加了一些,不然两家相差太多容易露马脚。
地里时不时会有几个村民来看稻子的情况,这次大伙都听劝的很,几乎家家户户都来田里放过水。
“安信回来了。”何氏在门口坐着,最先听到外面的动静。
“我大哥呢?”沈安信回来的时候院子干活的人已经散了。
“你大哥和宁柏去田里了,他说玉姝一个人在田里守着,他有些不放心。”
何氏趁着间隙抬头回了一句。
沈安信闻言撇了撇嘴,只怕女儿还嫌他们一趟趟过去打扰她呢。
她自己一个人在那儿待的不知道多自在。
“一会儿早些做饭,姝姝中午不回来吃,我给她送过去。”
顾氏闻言瞪大双眼,手里的肥皂都顾不得包了。
“不回来?这么热的天,不回来怎么受得了?”
沈安信无奈失笑,他就知道顾氏会是这个反应。
“放心,你的女儿你还不了解,她不会让自己晒着的。”
说的些屁话,那能一样?顾氏气的翻白眼,不搭理他。
沈玉兰起身,“那我现在就去做饭吧。”
“行,去吧。”何氏把她跟前剩下的几块肥皂和油纸都拿到自己手边。
沈安信担心女儿饿肚子,给沈老爷子汇报完地里的情况便马不停蹄的带着做好的饭紧着往地里赶。
沈玉姝确实不会亏待自己,她给稻子加完灵泉就躲进了帐篷吹风,虽然吹的是热风但勉强聊胜于无吧。
身子歪靠进椅子里,双脚随意搭在身侧的椅子上,静静听着柳树上此起彼伏的蝉鸣声。
等到外面地头再无一人,便挥手把两小只从空间里放出来。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也不能光她自个在外面受罪,它俩在空间享受。
这两个家伙乖觉的很,只四处踅摸了一会儿便乖乖守在她脚边没了动静。
沈玉姝打盹打到一半生生被蝉鸣吵醒,烦躁的扯下帽子,
一眼瞧见站在身侧居高临下的沈安信,讪讪直起腰身坐好,“爹,你来了。”
她轻轻抬脚踢向脚边的小狼崽,人来了也不说提醒她。
不成想扑了个空,两个家伙竟躲到了桌子底下,正苦哈哈的吐着舌头散热呢。
“嗯,吃饭吧。”
沈安信想起临出门遭得媳妇的白眼,要不是天气太热真该让她来看看。
女儿这样子委屈谁也不会委屈她自己。
“咦,是凉面啊,还有西瓜呢?后院摘的?”
沈玉姝看着摆出来的饭菜,双眼慢慢发亮。
沈安信摆好饭菜,幽幽的抬头,“你娘怕你热着,饭都不让我吃,先给你送来。”
“我知道爹是舍不得我饿着,我这就吃。”
沈玉姝嘿嘿一笑,拿起一块西瓜尝了尝味道,没有空间的瓜甜,不过这个味道也很好了。
她还记得之前给李郎中送瓜时那老头子的眼神,先是诧异再是惊艳,最后还厚着脸皮说等瓜长成给他多送几个。
凉面一路过来有些坨,搅和搅和往嘴里塞了一大口,腮帮子都撑的鼓鼓。
“你慢点儿,别噎着。”
沈玉姝点点头,麻酱凉面的灵魂便是麻酱和料汁的调配。
沈玉兰厨艺果然比她厉害,只带着她做了几次就掌握了精髓。
“爹,那两个农具做的怎么样了?”
“打谷机快做好了,只等着把铁钩安上就能用了,那个谷风机还没做好。”
沈玉姝惊讶的放下手里的面碗,“这么快?”
她还是小看了古代手艺人,一个农村的木匠,这才两三天的功夫就做好一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