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辉藩饶有兴趣地挑眉,大人避嫌小姑娘做主,这倒少见。不过这是他人之事,与自己无关,只要不影响买卖就成。
东家抬手示意,徐老应声:“老夫早就看了千八百遍了,咳咳,嗯,这些铁皮石斛只茎干入药,三百一十六两。上品两百年野山参一株,八百两;百年两株,五百三十两。近百年何首乌一块,三七头数少,年份已有六七年,较为珍稀,党参贵在量多......杜仲皮......共计......”
药童早就准备好算盘,噼里啪啦作响,徐老话音刚落,便接口唱道:“一千七百八十六两!”
楚禾听着这一长串数字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大意了。
早知如此就不用累死累活爬山壁,只采山参和何首乌就好,看来书本也误人。
这倒不怪楚禾,铁皮石斛是珍贵,但后世它的名头基本上是炒起来的,在这朝代它的价格还算正常。
不过对于这价格楚禾还是很满意。在这一文钱可掰成两半的年代,一两银子已够贫苦人家一年嚼头,而跑堂做工的一年下来也不过三四两银子。
“实不相瞒,这个价格在这小镇已是高价,我褚某做生意向来公道,你们可以打听打听。”
楚禾佯装思考,半晌后才轻轻点头:“成交。”
褚辉藩脸上浮上笑意:“看你们也没驾车,想来是要换成银票?”
“嗯,一千七百两换成多张银,其余都换成碎银。”
门口心腹立即掏出几张银票递给褚辉藩,掌柜的也马上安排人去称碎银。
不过半盏茶功夫,银两到手。
“告辞。”楚禾微微颔首,将沉甸甸的银子哗啦啦倒进方布里。门口的小厮很有眼力见地将门打开,楚禾跨门而出。
见楚禾出来了,院子里的陶三之也快步走上来。
“姑娘且慢!”
“还有何事?”楚禾顿住脚步,未等她开口,陶三之快速展臂挡在侄女前头,警惕问道。
“莫要担心,不知姑娘能否与我济善房长期合作,只要姑娘采的草药,我们济善房全收。”见人多想了,褚辉藩急忙解释,他看着也不像是奸商小人吧。
“此次多为运气,以后如何,不敢答应。”楚禾按下挡住自己眼睛的胳膊,说完话就拉着人朝后门而走。
褚辉藩探究地望向楚禾,想瞧出点什么来,却只得一脸的面无表情。
不过褚辉藩也不强求,这些野山参或收藏或供上去,自己此番可有的赚!说不定上面一高兴还能赏自己一个小官当当,自己也能脱离这三十来年商籍枷锁,真正跻身富贵一流。
出了药铺来到后街,楚禾没说陶三之也没好奇追问。
待走到闹市街中,陶三之还是装不住了。知道楚禾得了大笔银子,他也不客气拉着楚禾走向熟食摊棚。“走走走,小禾你得请二伯好好吃上一顿。”
不料楚禾却扭头朝另一方向走去。陶三之大惊,咬着牙根唔唔乱叫:“小禾这可就不地道了啊,我命怎么这么......”
“莫嚎,去食肆。”
闻言陶三之垮脸一收,咧着嘴屁颠屁颠地跟在楚禾身后。
他们去的不是上次卖野味儿的那家。这藏雅阁有三层,装潢稍次,来往食客也是平民居多。
长条木桌,长条凳,桌上竹筒插着竹筷,很简单。
听跑堂背完菜谱,楚禾捡了几道,还点了一壶黄酒,她馋了。
等菜间歇,陶三之喋喋不休:“小禾真是时来运转,你的福气都在后头呢。”
倒了一碗酒,陶三之正要接过夸声侄女贴心,没成想那碗直接端在楚禾嘴边,被一口饮尽。
“小,小禾,你喝酒?你一小姑娘家家的谁教你的?看我不打断他的狗腿。”
“是你啊,上次你一身酒味,闻着怪香的,不过喝起来却一般。”
“你,你这无法无天了,我告诉你爹!”陶三之吓唬。
“没人能管得住我的。”
“行行行,不过你悠着点,不然回去你奶要打断我的腿。”
陶三之话虽这样说着,但手还是诚实地伸向酒壶,给自己倒了一碗。
咂了一口,陶三之眯着眼舒服得后仰,差点翻倒。
说话间,饭菜上齐。肉油饼,润鸡,酱猪头肉,酿豆腐,外加两碗大米。
一口酒,一口菜,两人吃的欢实,闷着头不发一言。
酒足饭饱,楚禾摸出一块碎银结账就走,陶三之还在后面拉着跑堂仔细对账。
午后阳光正盛,照的人不禁眯起了眼,见人跟了上来,楚禾转向往闹市:“买点东西再回吧。”
“可以,不过下次结账的时候可要仔细啊,刚刚要不是我拉着再称了下,这六文钱可就白给出去了。”陶三之一脸自豪,手里躺着几枚铜板。
两人先去了盐铺,盐铺由官府授权并管控,一斤四十文,还要限量,只买了三斤。
布坊布料品种很多,颜色也杂,麻布八文一尺,棉布十二文,细棉布十五文,各买十尺,可惜小镇没卖成衣。
粮铺里人很少。春天能吃的东西有很多,平民能省下口粮则省。粮价没降,黑面四文,粗面六文,细面十文, 糙米八文,粟米八文,精米十三文。
细面和精米各十斗,她向来不会亏待自己。
陶三之张大嘴巴,眼睛亮亮地盯着。反正钱又不是自己的,但吃的肯定会有自己一份,嘿嘿。想着想着,嘴角湿了。
楚禾嫌弃地瞥了一眼,将东西都堆在陶三之怀里,自己悠闲离去。
牛车依旧停在镇口树荫下,几个妇人靠在车边闲聊,也没有瓜子儿啥的,就干聊,说的嘴角泛起了白沫也没息了兴致。
“哟,逛了这么久才回来啊,肯定买了不少东西吧。”一婶子边说边往篓子里瞧,就差上手掀布了。
“哪里,本来想着看看有啥东西会降价,谁知一文钱都没降,反而还暗涨了不少。”用身体挡了挡,陶三之贯是会说的,应付起来游刃有余。
“谁说不是呢。”信你个鬼哦,那背篓鼓鼓囊囊的,看着还挺沉。
人齐了,老王头便灌一口打来的浊酒,又吆喝起来,老牛从青草中抬起头来,颠颠前进。
吃的有点饱,酒意随着老王头兴起的悠扬小曲儿,盈盈蛊惑着楚禾,楚禾犯起困来。
陶三之苦兮兮地搂着背篓,眼睛一眨也不敢眨。
乌金自有流霞簇拥着,慵懒地埋进连绵青山,惬意地翻了个身,隐没于层层云盖。
风云变幻,夕鸟晚归,虫声渐起,树木开始隐隐幢幢。没等被聒噪的闲聊声吵醒,席卷着暮色的晚风便唤醒了楚禾。
突如其来的良心作祟:“你眯会儿吧。”实在是对面之人过于凄惨,头发被篓子蹭得四散,眼睛耷拉着,连胳膊都僵硬得变形。
“有没有一种可能,那远处灯火处就是咱们村子,一刻钟后就能到家了。”陶三之人有点麻。
“哦。”
“哦!!?”他宁可被娘追着打,也绝不陪着这个闷葫芦出门了!果然拿人手短,吃人嘴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