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清欢正坐在总店的账房里,看着各地送来的消息。
苏州那边率先传来好消息,掌柜老刘亲自写了信,说三天营业额创了新高。
“姑娘,苏州那边生意太好了,铺子都快挤爆了。”
小六拿着信进来汇报。
沈清欢嘴角微扬:“选址选得好,就在观前街口,人流量大。
老刘这人做事稳当,我当初选他做掌柜没错。”
隔壁房间传来算盘声,账房先生们忙得脚不沾地。
李账房跑进来说:“姑娘,杭州那边也来信了,说因为选在西湖边上,游客多得很,日日爆满。”
“嗯,我记得当时杭州那块地被人刁难,还是临时换了位置。
看来歪打正着,比原先那地方还好。”沈清欢想起这事就得意。
这时门外传来马蹄声,一个伙计匆匆进来:“姑娘,林公子派人送信来了。”
信上说他已经提前疏通好官府关系,确保各地开业顺利。
还提到扬州那边有地痞闹事,已经被他的人摆平了。
“这个林修,倒是会做人情。”沈清欢心里明白,这家伙肯定没安什么好心,不过眼下确实帮了大忙。
各地掌柜都很争气,统一采用的新式经营方法效果显着。
苏州的老刘创新推出了会员制,顾客办卡能打折。
杭州的王掌柜则搞起了限时优惠,吸引了不少回头客。
“这些掌柜都是我精挑细选的,果然没让我失望。”
沈清欢对小六说,“你看看他们每日的经营报表,条理清晰,账目清楚。”
账房里堆满了各地送来的账本和信件。李账房带着几个徒弟忙得连水都顾不上喝:“姑娘,照这个势头,年底分红能翻三倍不止。”
商户们看到沈家分店的成功,纷纷上门寻求加盟。
一个绸缎庄老板直接找上门来:“沈姑娘,我想在您店里卖些绸缎样品,利润五五分成如何?”
沈清欢想了想:“可以,不过得按我的规矩来。
货品质量要保证,价格也要统一。”
这下可热闹了,不少商户都想搭上沈家这趟顺风车。
小六天天忙着接待,连饭都顾不上吃。
“这些人啊,看到好处就往上凑。”沈清欢心里清楚得很,“不过只要能赚钱,互相利用也不是坏事。”
林修又派人送来一份详细的市场分析报告,建议下一步往北方发展。
他还提醒要注意几个地方势力的动向。
“这个林修,倒是越来越上心了。”沈清欢琢磨着,“不过他的情报确实有用,该谢还得谢。”
晚上,沈清欢把各地掌柜叫到总店开会。大家围坐一堂,分享经验。
“苏州那边我发现个问题,”老刘说,“有些伙计服务态度不好,得加强培训。”
王掌柜接过话头:“杭州这边倒是没问题,就是库存管理需要改进。
旺季的时候经常断货。”
沈清欢听着大家的汇报,时不时记下要点:“你们说得都对,这些问题咱们得尽快解决。
特别是服务质量,这是咱们的招牌。”
散会后,小六忍不住问:“姑娘,咱们接下来还要开多少分店?”
“这才哪儿到哪儿,”沈清欢笑了笑,“等把江南这一片做熟了,再往北边发展。
我要让沈明玉在全国各地都能看到我的店铺。”
这话传到沈明玉耳朵里,气得她砸了好几个杯子。
身边的丫鬟劝道:“小姐消消气,您别跟这种人生气。”
“你懂什么!”沈明玉咬牙切齿,“她这是存心羞辱我,专门挑沈家老宅附近开店。
现在又到处扩张,分明是想把我踩在脚下。”
沈明玉越想越气,却又无可奈何。如今的沈清欢早已不是从前那个任人欺负的落魄小姐,而是一个实力雄厚的商界新贵。
“等着瞧吧,”沈明玉暗自发誓,“总有一天我要让你尝尝失败的滋味。”
吃瓜群众们可乐呵了。茶馆里天天有人议论:“听说了吗?
沈家大小姐又开了好几家分店,生意好得很。”
“可不是嘛,那沈明玉现在都不敢出门,生怕碰到大小姐的店铺。”
“活该,谁让她以前那么嚣张。现在人家翻身了,她就蔫了。”
沈清欢听到这些议论,心里很是受用。她就是要让所有人都知道,欺负她是要付出代价的。
“小六,去把最近的账目整理一下,”沈清欢吩咐道,“顺便告诉各处分店,继续保持现在的势头。
咱们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