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老太太起身,芳姐赶紧去开大门,刘先生夫妻俩把二老送到电梯口。
不一会儿,就听到客厅里有摔杯子的声音,“如果你们连这么几个人都照顾不好,那就都给我滚蛋”刘先生吼叫道,“这一天天的心思都不知道用在什么地方?”
小雅和芳姐估计也是第.一次见刘先生这样发脾气,小雅吓哭了,芳姐也躲在厨房里不敢吭声。
陈尘突然想到“庭院深深,豪门深似海”,高攀的婚姻外人看起来再怎么风光,里面的破烂不堪只有自己知道。
巧莉今天休假,送完小宇去上学就去了中医馆帮忙,现在中医馆的生意慢慢的好起来了,每天光上门服务的订单就有七八个,表姐一早就在电话联系技师,确定好上门时间。
某红书开店、某音团购,每天都能成交一二十几单,巧莉觉得,只要有跨区的客人上门体验过,就不用愁生意了。
秋天咳嗽的多,姐夫的咳嗽贴已经从100元一贴,变成了四百九十八三贴,还深受客户的好评。
不管大的环境怎么不好,学校和医院永远都不缺人。
快到中午时,余师傅竟然来了店里,他也很吃惊能偶遇上。巧莉问他脚恢复得怎样?余师傅说挺好,能使得上劲了。
余师傅问巧莉怎么这么闲?巧莉开玩笑说,今天周休,跑到这里来学习学习,以后万一失业了,有门技术不会饿死。
余师傅也半开玩笑的说:“你若失业了,我养你\",巧莉瞪了他一眼,忙着给客人拿药,没接话。
“我说的是认真的”于师傅一本正经地说,旁边的表姐和表姐夫嗤嗤的笑了。
表姐夫问他哪里不舒服?余师傅说不知道是不是昨天贪凉后背被吹到风了,今天在办公室整个后背都觉得酸痛酸痛的,脑袋昏昏沉沉的。
表姐夫说那就用我们老家的土方法:刮个痧吧,余师傅开玩笑的说,来到你这里,我就是案板上的肉,你们说怎样就怎样。
表姐夫请余师傅到茶桌那边喝茶,等表姐忙完了就过去给他刮痧,表姐笑着说巧莉会刮,让她去。
巧莉说我刮的不好,到时候把他给刮疼了,余师傅立马接话说:“没关系,我今天就当个小白鼠”。
巧莉小的时候,在老家农村,不管是中暑还是感冒,只要不舒服,老人就会拿吃饭的陶瓷汤勺沾上茶油,先在背上、手臂上刮出红红的痧,再用手在脖子上揪出红红的痧,一通操作下来就立竿见影。
巧莉长大一点也会给爷爷奶奶和村里的人刮,甚至在县医院工作时,还会给同事刮,手法是相当的娴熟。
巧莉也不推脱,大大方方的就去了,她关了空调,让余师傅脱了上衣,趴在按摩床上,端了一些茶油,拿着汤勺从背的上面开始往下刮。
一边刮一边问余师傅力度如何,会不会痛,余师傅说这样就行。不一会儿,余师傅的背上、肩胛骨都是暗红色的痧。
巧莉说你这个是受了寒,刮出来就会舒服很多,等下回去4个小时之内不能洗澡、不能吹空调。
巧莉给他刮完之后,又给他的脖子上揪了一圈,揪了很多暗红色的印子,一整套下来,余师傅扭扭脖子,觉得立马舒服多了。
余师傅觉得这个刮痧很神奇,以往自己受寒了,都是去汗蒸或者吃药,几天都昏昏沉沉的,没想到这个效果这么好。
巧莉拿手机给余师傅后背和颈脖子拍了几张图片,余师傅看到脖子上的照片后,逗她说:“你给我种了一圈草莓,等会我走出去就说不清楚了”。
巧莉假装没听见。
隔壁间一位60多岁陪老伴做理疗的老阿姨看见了,说她们小的时不舒服也是这样刮痧,她自己昨天参加老年人演出活动,晒了太阳头疼,估计是中暑了,让巧莉也给她刮一刮。
巧莉让阿姨趴下,轻声细语的给刮了起来。
余师傅坐在旁边,两眼一直看着巧莉,心里有一种莫名的依恋,这个宝藏女人,待人接物得体,性格又好,怎样才能让她接受自己呢?
中午,余师傅说请巧莉吃饭,巧莉说店里忙,我请你到隔壁吃碗粉吧。
余师傅大方的答应了,只要能在一起吃饭,他觉得吃啥都无所谓。
巧莉带余师傅去吃南昌人开的瓦罐汤和拌粉,这算得上是江西的特产,她不明白,味道和品相不比沙县小吃差,价格也实在,为什么江西饮食就是做不出名。
巧莉给自己点了一个重辣的粉,还特意交待师傅另一份是一点辣椒都不放,她问余师傅喝什么汤,余师傅说自己第.一次吃,你做主就好了。巧莉给他点了一份天麻鸽子汤,自己要了份莲藕汤,然后再点了两份同样的打包要带回中药馆。
余师傅问中医馆老板娘是你的什么人?巧莉说是自己的表姐,当初自己来深圳时就是给她们打工。余师傅笑笑点点头说,难怪你们配合得这么默契。
以前余师傅请巧莉吃饭,总害怕冷场,现在觉得即便不说话相处起来也很舒服、自然,像亲人、朋友。像老夫老妻,余师傅突然有这个念头。
余师傅对巧莉也有些头.痛,走近了,人家立马拒绝表明态度,不靠近吧,自己对这个女人越发上头了。
走丈母娘路线,自己这个年龄好像行不通;通过陈小姐,好像多此一举;通过表姐,似乎还有点可能,余师傅觉得自己得好好想想,四十多岁再婚不能像年轻时那样态度强硬或一哭二闹,时代变了,自己也不再年轻,得让她心甘情愿才行。
吃完午饭,余师傅回公司去了,巧莉拎着打包好的午餐回中药馆继续工作。
表姐问巧莉:“余师傅对你有意思,你知不知道?”
巧莉笑了笑说:“知道又怎样?”
表姐说:“我去过他家几次,那经济条件是相当的好,而且接触下来,感觉人也不错。”
巧莉说:“就是因为经济条件太好了,所以才不合适,当年我就是犯了门不当户不对的错”
表姐叹了一口气说:“那也不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你才三十多总得去找,他不合适,总有合适的,将来父母老了,孩子大了,你怎么办?”
“随缘吧”巧莉说,“家里老的老,小的小,我现在是没有这个想法”。
表姐夫说看到她们姐妹俩谁也说服不了谁,就说我们先谈一下店里面的事吧。
表姐夫认为从目前上门理疗这一块来看,前景应该不错,是不是需要招几个有基础的人进行专.门的培训,然后打出我们自己的品牌。
巧莉想从长远来看,这是必经之路,但是这里就要防止出现,技师学会了,自己私下接单,抛开我们来怎么办?
表姐夫说这个得想想办法,怎么做到相互制约,他离不开我们,我们也离不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