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辆装甲车在外城转了两圈,还有九万闯军将士听到这些话,全都大惊失色。
他们首先是万万不敢相信,所有中高级将领全都死了。
但是,他们也都知道,现在朝廷军队占领了外城城墙和所有城门,不管他们的将领是死是活,他们都插翅难逃。
对于朝廷妥善安置他们,还给他们分配土地的话,他们半信半疑。
至于太祖下凡的话,他们也都半信半疑,但明军突然战力如此强悍,这么恐怖的武器,似乎也只有太祖下凡才能解释得通。
现在闯军人心惶惶,他们等了很长时间,也没有等到上司的命令。
昨晚死了那么多人,他们已经心惊胆战了,很多人开始相信,刚刚那个庞然大物里面的话都是真的。
一些人开始按照命令,放下武器,向外城西北角集合。
与此同时,朱雄英让巩永固回到乾清宫,让朱由检下旨,命令两万京营将士来到外城西北角,维护秩序,看守俘虏。
朱雄英这么大的动静,早就惊动了京营总督、襄城伯李国桢,他早就赶到乾清宫,接到命令,立即亲率两万京营将士来到外城。
“微臣京营总督李国桢拜见太祖、拜见虞怀王殿下!”
朱雄英对这个在京城保卫战中毫无作为的李国桢没有什么好印象,但此时,光靠他手下这两千人根本不能控制京城,更无法消灭城外的闯军。
“襄城伯,我们已经占领了外城城墙和城门,闯军大概还有九万人在外城,很快就会来到这里。”
“你的任务是留一万人在这里看守这九万俘虏,给所有俘虏准备热粥,特别注意,既不能让俘虏闹事,也不能激化矛盾。”
“另外一万将士先在旁边集合,听我指挥。”
李国桢早就在乾清宫完全搞清楚了状况,知道现在只有太祖和虞怀王才能挽救大明,当即躬身领命:
“是,微臣听从殿下指令。”
他当即安排一万将士搭建粥棚,准备煮粥,其他人占据有利地形,做好防守准备。
虽然李国桢打仗不行,毕竟总督京营多年,能力还是有的。
当闯军将士放下武器,忐忑不安地来到这里的时候,看到已经搭好的粥棚,心中稍稍安定下来。
他们按照命令,来到指定地点,坐在地上,听候发落。
没过多长时间,无数闯军将士也都陆续前来。
朱雄英看看时间差不多了,命令李国桢,带另外一万将士挨家挨户敲门,确保所有闯军将士全都过来这里。
一部分闯军将士躲藏在居民家里,被京营将士直接砍杀。
现在,外城还有十万闯军将士围城,如何破敌?是摆在朱元璋和朱雄英面前的当务之急。
无论如何,他们现在没有办法全歼城外的十万闯军,只能最大限度杀伤敌人,不然,这十万大军聚在一起,也足以攻陷无数城池。
现在外城的敌人已经全部肃清,那六百将士也就没有必要留在正阳门、玄武门和崇文门了。
朱雄英和朱元璋商量了一下之后,两辆装甲车和九百将士从永定门出发,出了护城河,兵分两路,沿着护城河向外面的闯军展开猛烈进攻。
“哒哒哒。”
装甲车顶的两架机枪响了,向着前方的闯军猛烈扫射。
车里的另外两个士兵,也从射击孔伸出自动步枪,向着外面的漏网之鱼射击。
身后的几百端着自动步枪的锦衣卫和太监,也一边跑,一边向着两边不停射击。
外面的闯军根本想不到,明军的武器竟然这么厉害,一时间,装甲车所过之处,明军一片片倒下。
闯军死伤惨重,血流成河。
装甲车行进速度太快,前方的明军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等到他们反应过来的时候,早就成了明军的枪下亡魂。
半个多时辰之后,两辆装甲车在城北的德胜门汇合。
经过这一轮打击,城外的闯军死伤三万多,李自成和宰相牛金星见势不妙,命令剩下的六万多残兵向南撤退。
城墙上的明军看到闯军终于撤退,全都爆发出震耳欲聋的喊声:
“闯贼撤了,大明万岁!陛下万岁!”
京城所有将士和百姓也都高声呼喊,声音一浪高过一浪,一直传到紫禁城。
乾清宫内,早已聚集了几乎所有大臣。
本来,按照正常的历史,朱由检召开朝会,却没有一个大臣来,全都躲在家里,有的在忙着跟城外的闯军勾搭。
现在,形势出现逆转,这些人精都已经知道,太祖和虞怀王下凡,一定能打败闯贼,解京城之危。
是时候表现他们忠诚的时候了,所以纷纷来到乾清宫,要站在陛下身边,为大明的安危出谋划策。
朱元璋和朱雄英开着装甲车,带着九百将士,很快来到乾清宫。
朱由检带着太子朱慈烺和所有大臣,在乾清宫外,迎接他们。
看到装甲车来到跟前,朱由检带头下跪,所有人全都跪在地上,高声呼喊:
“恭迎太祖,恭迎虞怀王!大明万岁!太祖万岁!”
朱雄英对这些亡国之臣没什么好印象,他没有下车,而是在装甲车里打开高音喇叭,说道:
“现在闯军已经撤退,京城安全了。”
“所有内阁大臣、六部尚书侍郎、京营和五城兵马司高级将领留下,其余人全都回家,明天正常上早朝。”
众人全都面面相觑,我们还想看看太祖和虞怀王两个神仙长什么样呢。
但是听到这个声音,他们也都知道,这就是太祖和虞怀王的命令,此时他们也不敢违抗,只能答应一声,纷纷离开。
朱雄英开着装甲车,从只有皇帝能走的专用御道,直接来到乾清宫。
众人大惊失色,却都没有出言阻止,却没有想到一个官员却挡在台阶上,高声喊道:
“此乃陛下专用御道,岂能随意踩踏。”
朱雄英也没有想到,大明竟然还有胆子这么大的硬汉子,心中有些佩服,问旁边的巩永固:
“这人是谁啊?”
巩永固说道:
“回殿下,这人是兵科给事中光时亨。”
朱雄英一听这个名字,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前不久,李自成攻陷大同,兵锋直指京城,朱由检本来有南迁的念头。
这个光时亨在内阁首辅魏藻德和次辅陈演的指使下,坚决反对南迁,使大明失去了唯一的希望。
可没想到的是,这个坚决主张固守京城的人,却最早巴巴地向李自成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