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村这点事儿
在那片被金黄麦浪簇拥、被袅袅炊烟萦绕的向阳村,日子就像村口老井里的水,平淡却又透着股实在劲儿。可谁能想到,就这么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子,藏着的故事比村头李大爷的酒葫芦里的酒还醉人。
故事得从二十多年前说起,那时候村里的后生柱子和巧儿,一个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机灵鬼,脑瓜一转就是个主意;一个是心灵手巧的俏姑娘,绣的花儿能把蝴蝶都骗来。柱子家的地和巧儿家的紧挨着,每年春耕秋收,两人总免不了打交道。
“巧儿,你家这玉米种得可真齐整,咋侍弄的啊?”柱子扛着锄头,笑嘻嘻地凑到巧儿跟前。
巧儿白他一眼,“就你话多,还能咋侍弄,用心呗!你呀,少在地里偷懒,多学学。”
柱子挠挠头,“我这不是跟你取经嘛。要不这样,你教我种地,我教你抓野兔,保准一抓一个准。”
“谁稀罕你那野兔,你要真有本事,把这地里的活儿干得利索点。”巧儿嘴上不饶人,可嘴角却忍不住微微上扬。
就这么一来二去,两人心里都有了那么点意思。村里的婶子大娘们眼尖,早就瞧出了苗头,时不时拿他俩打趣。“巧儿啊,啥时候喝你和柱子的喜酒啊?”这话一出口,巧儿脸一红,嗔怪道:“婶子,您就别瞎说了。”
眼瞅着两人好事将近,变故却突然降临。村里来了个招工的,说是去城里的工厂做工,挣的钱比在地里刨食强多了。柱子心里活泛起来,他不甘心一辈子守着这几亩地,想去外面闯闯。巧儿却满心担忧,“柱子,咱在村里虽说挣得不多,可安稳啊。去城里人生地不熟的,能行吗?”
柱子拍着胸脯保证:“巧儿,你就信我一回。等我在城里站稳脚跟,就接你过去,到时候咱吃香的喝辣的。”巧儿拗不过他,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柱子跟着招工的走了。
柱子这一走,起初还时常写信回来,信里全是城里的新鲜事儿:大汽车、大高楼,还有那亮得晃眼的霓虹灯。巧儿每次收到信,都看得仔仔细细,看完还小心翼翼地叠好,藏在枕头底下。可渐渐地,信越来越少,最后竟没了音信。巧儿心里空落落的,每天都去村口张望,盼着柱子能突然出现。
这边巧儿望眼欲穿,那边柱子在城里却过得并不如意。工厂的活儿又苦又累,工资还时常拖欠。他想给巧儿写信,可一想到自己混得这么狼狈,实在没脸提笔。就在他几乎要放弃的时候,遇到了一个贵人——同村的发小阿强。阿强在城里摸爬滚打了几年,已经有了自己的小生意,他拉了柱子一把,让他跟着自己干。
在阿强的帮助下,柱子慢慢站稳了脚跟,还攒了些钱。他这才想起了巧儿,可当他满心欢喜地回到村子,却发现巧儿已经和邻村的石头订了婚。柱子就像被兜头浇了一盆冷水,整个人都懵了。
他找到巧儿,声音都带着些颤抖:“巧儿,这是咋回事?你咋能和别人订婚呢?”
巧儿眼眶泛红,“柱子,你一走这么久,音信全无,我……我还以为你不回来了。石头人踏实,对我也好,我……”
柱子懊悔不已,“巧儿,是我对不起你,我不该一走了之。你再给我个机会,跟我走吧,我现在能给你好日子了。”
巧儿苦笑着摇头,“晚了,柱子。婚期都定了,我不能对不起石头。”
柱子失魂落魄地离开了,他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出村子的。回到城里,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生意中,发誓要做出一番大事业。
几年后,柱子的生意越做越大,成了村里人口中的“大老板”。他也成了家,妻子是个温柔贤惠的城里姑娘,两人还有了个可爱的儿子。本以为日子就这么安稳地过下去了,可命运又和他开了个玩笑。
一天,柱子因为生意上的事回了趟村子。在村里的集市上,他碰到了巧儿。多年不见,巧儿的脸上多了些岁月的痕迹,可在柱子眼里,她还是那个让他心动的姑娘。巧儿身边跟着个半大小子,虎头虎脑的,一看就是个机灵鬼。
“巧儿,这是你家孩子啊?”柱子强挤出一丝笑容。
巧儿点点头,“是啊,这是小虎。小虎,快叫叔。”
小虎脆生生地叫了一声,柱子心里却不是滋味。两人寒暄了几句,便没了话。柱子望着巧儿离去的背影,心里五味杂陈。
回到家,柱子的心思还在巧儿身上。妻子看出了他的异样,“怎么了,回趟村子,魂儿都被勾走了?”
柱子苦笑着把他和巧儿的事告诉了妻子。妻子听了,沉默片刻,说:“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珍惜眼前人。”
柱子深以为然,可命运似乎还不想放过他。没过多久,村里传来消息,巧儿的丈夫石头生病去世了,留下巧儿和小虎孤儿寡母,日子过得十分艰难。柱子得知后,心里很不是滋味,他瞒着妻子,偷偷给巧儿寄了些钱,还托村里的人照顾她们。
可纸终究包不住火,妻子还是知道了这件事。她大发雷霆,“柱子,你把我当什么?你心里到底还有没有这个家?”
柱子赶忙解释:“我只是想帮帮她们,没有别的意思。巧儿现在太难了,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不管。”
妻子哭着说:“你要帮可以,可你不该瞒着我。我们是夫妻,有什么事不能商量?”
柱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他诚恳地向妻子道歉,并带着妻子一起回了村子,当面把钱交给巧儿。妻子看着巧儿和小虎,心中的怨恨也渐渐消散,她拉着巧儿的手说:“妹子,过去的事就别提了。以后有什么困难,尽管开口,我们能帮的一定帮。”
巧儿感动得热泪盈眶,“嫂子,谢谢你,也谢谢柱子。”
从那以后,柱子和妻子经常回村子看望巧儿和小虎,两家人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好。在这个小小的村子里,曾经的爱恨情仇都化作了岁月的尘埃,留下的只有浓浓的乡情和那一段段让人感慨万千的故事,成为了村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也见证着这个村子的变迁和人们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