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下意识地缩了缩脖子,原本迈出的脚步也略微停顿了一下。他抬头望了望前方,目光在寒风中显得有些迷离。显然,他此刻内心正纠结于是否要返回温暖如春的暖房中,以免遭受这严寒之苦。
站在一旁的张好古敏锐地察觉到了皇帝的心思。尽管他自己也感到阵阵寒意袭来,但看到皇帝那犹豫不决的神情,他鼓起勇气开口说道:“启禀皇上,请皇上随微臣前往别处再看看其他的暖房吧。那里或许会更为暖和一些,能让陛下免受这寒风侵袭。”说完,张好古恭敬地低下头,等待着皇帝的回应。
崇祯帝与张好古一同踏入另一间暖房,入目之处皆是一片绿意盎然之景,各类蔬菜生机勃勃,鲜嫩欲滴。
崇祯帝凝视着眼前的景象,不禁感慨万分,缓缓开口说道:“爱卿啊,看到这些绿油油的蔬菜,朕心中着实感激不尽。今年这个寒冬,宫中能够享用如此鲜美的绿菜,全赖爱卿的慷慨供应。朕亦有所耳闻,爱卿所售卖的菜果价格不菲,即便是朕往昔之时,也难以日日品尝到这般新鲜的青菜呐。然而更令朕感到诧异的是,听闻爱卿竟将这暖房的精妙工艺公之于众,并已详细记录成册。起初,当听到你师傅徐爱卿提及此事时,朕实难置信。毕竟此等巨大的益处,又有何人愿意拱手献出呢?更何况,据朕所知,单是这几座暖房便为爱卿带来数以万两计的丰厚收益。但当你师傅取出那本由爱卿亲手撰写的册子之后,朕方知所言不虚,由不得朕不信呐。”
崇祯帝顿了顿,接着道:“若是仅此而已,倒也罢了。京城里那些富贵人家,即便在严寒冬日,想要吃到青菜也并非难事。可爱卿竟然宣称,若军户或贫苦百姓有意建造暖房种植蔬菜,不仅会提供所有的初始资金,对于那些没有土地之人,爱卿更是许诺可以代为提供土地,而每亩地每年所需支付的租金仅仅只需一两银子!”
“致远啊,你这捞钱的本事可真是不小啊!而且专挑那些富贵人家下手,对于穷苦百姓的钱财却是分文不取,甚至还时常出手相助。”
致远微微躬身,恭敬地回答道:“皇上谬赞了,微臣只是做了些力所能及之事罢了。至于赚钱嘛,其实微臣也会从穷人那里获取收益的呀,比如说海货生意。微臣以相对低廉的价格向他们收购各类海产,然后再通过合适的渠道以较高的价钱卖出去,从中赚取一定的利润。”
皇上听后,眉头微皱,语气略带不满地说道:“致远啊,如今又有多少官员能够像你这样用合理的价格去收购呢?大多数人恐怕不是强取豪夺就是肆意欺压百姓,而咱们卫所里的士兵们更是离谱,一个个都跑去种地干活儿了,真正坚守在岗位上的寥寥无几。再看看你那邮政所,里面无论是车夫还是军士,不仅不需要为你劳作奔波,就连收入都颇为可观呐。据说有些邮政所的士兵每月的饷银之多,甚至都快赶得上七品、六品官员的俸禄啦!”
致远连忙解释道:“皇上息怒,请容微臣细细禀报。您刚才所说的那种情况确实存在,但那只是少数的军士长才能享受到如此待遇。目前来说,军士长的数量可是极为稀少的呀。”
“致远啊,莫要害怕,朕从未言及汝之过错。须知那邮政司之兵士,非汝之亲兵也。彼等名义之上乃是我大明护国军,乃朕之亲卫队伍。然如今这各大卫所、诸般军队之中,真正善战者皆为各将官之亲兵矣。想我大明坐拥上百万之官兵,然真正具备战力者究竟几何?其中又有几多空饷之事?此些状况,朕虽心知肚明,但具体数目究竟如何,朕实难知晓。
且看那东江之地频频索要军饷,登莱亦然,宁锦亦是如此,陕甘、山西亦纷纷伸手要钱。九边各镇皆需粮饷,然而我大明岁入几何?又有几多官员贪墨兵血以自肥乎?旱灾、水灾、洪涝之灾、疫病横行,凡此种种,无一不需银两支应。我大明已然入不敷出,艰难苦撑。朕以身作则,于宫中力行节俭,缩减开支。但又有几许大臣,非但不知收敛,反倒肆意挥霍,生活奢靡放纵,沉溺于纸醉金迷、骄奢淫逸之境。终日列鼎而食,眠花宿柳,纵情声色犬马,花天酒地,毫无节制,铺张浪费至极......唉!朕所言过多矣。”
皇上啊,请您宽心!日后大明必定会逐渐繁荣昌盛的。就拿今年来说,那水泥、玻璃以及机械厂等产业定会给咱们大明贡献丰厚的税收,恐怕其数量还会超出原本的计划呢!而且,微臣还将不懈努力,继续为咱大明开辟更多财源。说实在话,从普通百姓那里所能搜刮到的银两着实有限。咱大明地域辽阔,物产丰饶,不仅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可供开采利用,还有繁忙兴旺的边境贸易往来,更有附属国定期向朝廷进献贡品。如此种种,皆彰显着我大明的人杰地灵之势。所以,只要陛下能够慧眼识英才,知人善任,让那些真正有才学、有抱负之人得以施展拳脚,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和智慧,那么大明必然会持续崛起,迈向辉煌。”
“然而,如今朝堂之上,庸碌无为的官员随处可见,而头脑清醒、明辨是非者却是凤毛麟角。许多官员结党营私,拉帮结派,只为谋取个人私利。诚然,朝中不乏能力出众之人,但可惜的是,这些能人往往未能认清自己位置,自己该干什么,难以一展所长。倘若所有臣子都能如徐大人那般清正廉洁、兢兢业业,又或者像致远这般默默耕耘、踏实做事,从不参与那些蝇营狗苟的勾当,那大明怎能不日益强大呢?可偏偏有些人自恃聪明,总认为自己善于处事,实则不过是一群糊里糊涂的蠢材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