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那番理论虽以前并未细细琢磨过, 但现在听来却觉得颇有几分说服力。
“照你的说法,我们能否首先争取到一部分贵族的支持以强化变法阵营,之后再循序渐进落实各项措施直至达成终极目标?”
“老朱啊,你还是英明神武的!”
“哈哈,既然事情这样决定了,就依此行事吧。”
朱元璋微笑着说道:“咱会先从京城的武将子弟开始着手。在科举与官场选拔上给予他们特殊照顾,从而培养出我们大明的核心骨干。”
张北玄微微颔首:“陛下的决策英明。”
不愧是朱元璋,一听便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根本无需赘言。
看着张北玄,朱元璋说:“既然如此,那咱们回宫吧,我已经迫不及待想要付诸实践了。”
嘴角带着笑意,张北玄轻轻挥手,一道光线立刻在两人面前显现出来。
“陛下,请移步。”
石阶上,张北玄站在原地目送朱元璋离去,眉间皱起,似乎在考虑什么难解之题。
机灵的弟子李善长走上前来,轻声询问张北玄:“老师,我看你最近的状态不太好,总是显得很疲劳的样子……”
如今的李善长,也算是张北玄的跟班了,以弟子自称。
张北玄瞥了一眼李善长,没有说话,只叹气道:“最近确实辛苦,就算再多修炼也无法缓解这种感觉。”
转身离开时,他自言自语地说:“近来的腰伤实在折磨人,明明年纪还不算大,怎就感觉身体这么疲惫不堪呢?”
罢了,算了。
张北玄低声叹息:“这段时间确实耗损颇多,以后不能像以前那么毫无顾忌地消耗体力了。”
毕竟再强大的系统也是需要休息时间的,合理使用才能长久维持效力。
夜幕降临,早早休息后,次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进房内时,张北玄迷迷糊糊地感觉到外面有人正呼唤自己。
以为是在梦中听到的声音,他难得享受了一下赖床的乐趣,翻了个身继续睡觉。
小脑袋里装着大疑问,朱棣问道:“大哥,为何今日这个时辰还没见到张北玄的身影?往常可从来都是他最先起床的呀!”
朱标无奈地解释道:“也许张国师有自己的安排吧,反正我们现在也只能耐心等待,不必着急。”
听罢,朱棣眼睛一亮:“我懂啦!这一定是张北玄设下的考验,就像是‘三请诸葛’那样的故事情节!我们要展现出皇族对于贤者的尊敬之情,在这里静静地等候便是最好的方式。”
见弟弟如此兴奋的样子,朱标也不禁笑了,并同意按照其提议留在亭下慢慢等着。
在这期间,仆役为两人端茶递水,而正好路过的李善长则礼貌性地提出可以前去通报。
不过却被急于证明诚意的二人婉拒:“不用麻烦了,请让我们再等等吧。”
觉得有趣但也并不想干预过多,李善长便不再坚持回到书房研读去了。
谁知这一等竟直到晌午依旧没等到对方出现,两个年轻皇子不得不顶着烈日坐在那里。
天气燥热难耐,汗水浸湿衣衫。
朱标舔了舔干燥的嘴唇抱怨道:“真是难以忍受啊……腿都快麻了。”
但为了面子上的尊严朱棣硬是没有发出半句怨言。
望着头顶高挂的太阳朱标不禁开口问道:“今天这是怎么回事,平时这个时候张北玄应该已经出来了才对...难道是因为什么事情生气了?”
朱棣点点头回应: “嗯 , 可能吧 . 我们如果普通身份早就直接上门去找了 . 可惜生为皇子 , 也不能做出太过失礼的行为 .”
正当两位年轻人猜测各种可能性之时,实际上房间里的人早已醒过来,专心于研究文献资料全然不知室外的情况。
此时朱标不停地挪动自己的位置试图找一个舒适的坐姿:“不行了四弟, 大哥实在撑不住了. 屁股快要疼炸开来!”
然而,朱棣的表现却有些出人意料:
“大哥,现在绝不能就这样放弃。我们需要让张北玄看到我们求教的真心实意。
过去几个小时你都坚持下来了,千万不要轻易言弃,否则所有的努力就白费了。”
看着朱棣那副态度坚决的模样,朱标感到有些无语,他很清楚自己的弟弟已经完全被说服并且愿意继续等待。
“终于结束了这一切,还是稍微歇息一下比较好。”
张北玄边说边打了个大大的呵欠,缓缓伸着胳膊从屋子里走了出来。
“张北玄在吗?”
听见了刚才的声音,显然张北玄就在不远处,于是朱标立刻叫道。
“两位王爷,请进来吧!”
只见张北玄正藏身于檐下,透过狭窄的缝隙观察着院子里面,接着悄悄地躲在了阴凉之处。
而他的目光,则准确无误地锁定了站在院中的两人身影。
“二位王爷已经等候多时了吧?”张北玄开口询问道。
“两个时辰左右。”朱标准确回答。
“呀,辛苦了。不如先进来喝口茶休息一下怎么样?”说着话间,张北玄转身邀请二人进屋,并亲自为兄弟俩斟满了清新的茶水。
当茶香悠悠飘散开来的时候,两人明显地放松了下来,彼此相视一笑。
“看样子张北玄并没有生气。”朱标轻声说道。
“是啊,你们看他还特地邀请咱们进去喝茶呢。” 一旁的朱棣也跟着笑起来,看起来很开心。
进了房间之后,迎接他们的是热腾腾的茶水。
两兄弟轻轻品尝了一口后均表示:“好极了!这茶真是醇香可口,回味悠长,比皇宫里常见的那种更有一番独特的香味。”
对于朱棣如此直接的赞赏,张北玄回应:“既然两位喜欢就好。这些都是我自山野中亲手采摘回来加工而成的茶叶,如果两位不嫌弃,就带些回去吧。”
这样的礼物自然令朱标、朱棣惊喜万分,“太谢谢你啦,张北玄!”
随后,在与张北玄交流期间,后者也问起了二人为何一直在外面等。
“怎么不再找机会告诉一下我呢?”语气之中透露出对其勇气的钦佩之情。
听到这里,朱棣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坦诚地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想法:原以为因为某些缘故导致了误会,想以实际行动来赢得谅解。
得知真相后的张北玄不禁愣住了,连声解释:“哈哈,误会啦,实际上刚才我在诵念经书,太过投入以至于忘却周围环境。”
经过此番对话,两人更加坚信起之前关于张北玄修行佛法的说法。
趁机又进一步打听详情,“请问张国师平时研读何种佛教典籍?” 朱标问道。
张北玄则淡定地回复,“近来正钻研《金刚经》,该书中包含了很多宝贵的知识点,如如何培养自律、消除愤怒以及控制欲望等等;但我也只能算是一知半解,还有很多待探讨的空间。”
听着这些话语,兄弟俩意识到原来对方并非仅仅只是接触皮毛而已。
“那你究竟是不是真正修炼过佛教经典内容?”怀着疑问的朱棣壮起胆量问了一句。
“确实,这段时间以来我一直在探索佛教的世界。” 张北玄再次确认了这一点。
不过面对随之而来关于同时兼修道教的问题,张北玄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认为无论是何门派学问,其最终目的都是提升自我素质、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因此不应该将界限划分得太清楚。
最后,面对两位皇子的好奇心旺盛,他选择保留了一份神秘感,“其实这里面涉及许多深层次的内容,暂且不便过多透露哦。”
朱标:……
朱棣:……
二人都愣住了。
佛道并蓄,竟还能如此操作?
不过,很快他们便释然了,毕竟张北玄从来就不是一般人,不可用常规的思维去衡量他。
“两位殿下,既然专程前来拜访,想必是有疑难想要得到解决吧。”
张北玄询问:“不知道两位今天有何要事?”
思索片刻,朱棣才答道:“张北玄,其实我闲暇之时在京城置办了一个叫得月楼的场所,是家烟花柳巷之地。”
“想着...想着邀你前去体验一次。”
“这也是为了表达我的歉疚之情,上次的事情的确是我欠考虑。”
此话一出,张北玄不由得震惊万分。
你们知道自己在讲什么吗?
“张北玄,我知道尽管你是修行之人,但终究身处世间纷扰之中,怎能全然超脱红尘?”
朱棣露出狡黠的笑容:“听闻张北玄近日辛劳不已,何不借此机会放松一番?这未尝不是一个好主意。”
张北玄:……
“怎样,张北玄,我们确实是诚意满满地向你赔罪的。”
见状,朱棣继续说,
这一下子差点没让张北玄气得吐血——原来这两人是为了献上美人儿!
突然之间,张北玄觉得面前这两位太子爷或许远比他想象中更为无厘头。
“两位的好意我已心领,”
朱标显得有些沮丧地说:“就知道你会嫌弃我们不过是皇子出身而看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