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内,朱由检眉头紧锁,如同一座沉重的山峦,他在御案前来回踱步,那急促的脚步声在寂静的房间里回荡,每一步仿佛都承载着整个王朝的忧虑与不安。
此时,内阁首辅范景文进宫求见。
他脚步匆匆,衣袂随风而动,踏入御书房便毫不犹豫地拜倒在地。朝廷
额头触地发出沉闷的声响:“陛下,陕西灾情如火,臣等已多次奏请陛下开内库赈灾,此事宜早不宜迟啊。”
朱由检面露难色,眼神中透着纠结与不舍:“范爱卿,内库之银亦有诸多用途,不可轻易动用。内库之财需应对诸多紧急状况,若今日为陕西倾尽所有,他日若遇外敌入侵,军饷无着,或是宫城修缮无资,又该如何是好?”
范景文急道:“陛下,百姓已无生计,若不赈灾,恐生大乱。如今陕西之地,易子而食者不在少数,惨状令人不忍直视。若任由灾情蔓延,一旦引发民变,盗贼蜂起,其祸乱将远超想象,届时必将危及大明根本,内库之银又何以为保?”
朱由检冷哼一声:“朝廷每年皆有赋税拨往各地,怎会如此不堪?定是地方官员贪腐渎职,致灾情恶化。
朕听闻地方官员中,有不少人在灾年仍过着奢靡的生活,私吞救灾物资,他们才是致使百姓受苦的罪魁祸首,朕当严查严惩,而非一味地从内库支取钱财。”
这时,户部尚书毕自严也赶来觐见。
他听到朱由检之言,忙道:“陛下,臣掌管户部,深知其中详情。陕西之地,连年大旱,土地颗粒无收,赋税早已难以为继,且救灾所需银粮数量巨大,非地方所能承担,唯有陛下内库可解燃眉之急。
臣已仔细核算过,按照当前的灾情,即便只是勉强维持受灾百姓的基本生存,每日所需的粮食数量都极为惊人,更别说还有安置流民、重建家园等诸多事务。
地方的赋税早已在灾年中断,根本无力筹集如此庞大的赈灾款项。”
朱由检怒视毕自严:“朕之内库,难道是取之不尽的吗?尔等身为大臣,就不能想些别的法子?
难道除了掏空朕的内库,就别无他途?朕听闻有些富商巨贾,家中财富堆积如山,为何不去劝导他们捐出些钱粮来救灾?”
范景文与毕自严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无奈与忧虑。
范景文苦劝:“陛下,如今已到生死存亡之际,若不救陕西百姓,盗贼之势将愈演愈烈,到时危及大明根本。那些富商巨贾,虽有财富,但多为逐利之人,且朝廷并无强制其捐赠之法,他们又怎会轻易拿出钱财?
陛下若不施恩于百姓,百姓心中的怨恨只会越积越深,大明的根基将会动摇啊。”
朱由检无奈叹息:“朕也并非铁石心肠,只是这内库之银,一旦拿出,诸多事务皆会受阻。
朕还想着扩充军备,抵御北方的后金,若内库空虚,这一切都将化为泡影。”
就在这僵局之时,小太监畏畏缩缩地在殿外轻声道:“陛下,该上朝了。”
崇祯狠狠瞪了一眼跪在地上的两人,甩了甩衣袖,径直朝朝堂走去,范景文与毕自严赶忙起身,低头跟在其后。
朝堂之上,众大臣早已分班站立,见崇祯步入,纷纷行礼。
崇祯高坐龙椅,目光扫过群臣,却并未如往常般即刻开口。
此时的朝堂鸦雀无声,只有偶尔传来的衣袂摩挲声,大臣们皆垂首敛目,静待崇祯发话,而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压抑的紧张气息。
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华,看着众大臣皆不愿意先发话,无奈的摇摇头,站出来大声道:“陛下,臣闻陕西百姓易子而食,惨状令人发指。若陛下再不施援手,天怒人怨啊。
陛下以天子之尊,当以苍生为念,内库之财虽珍贵,但与万千百姓的性命相比,又何足挂齿?若因吝惜钱财而失了民心,这大明的江山社稷又将何去何从?”
而兵科给事中张国维想了想,立马反驳:“内库之银关乎军备,若用于赈灾,北方边患将如何应对?
如今后金虎视眈眈,我大明边境战事一触即发,若没有充足的军饷,士兵们如何保家卫国?一旦后金趁机南下,我大明半壁江山都将陷入战火,彼时百姓又将遭受更大的灾难。”
两派大臣各执一词,争论得面红耳赤,朝堂之上一片混乱嘈杂。
有的大臣声泪俱下,描绘着陕西百姓的惨状,有的大臣则忧心忡忡地强调着北方边患的严重性。
朱由检坐在龙椅上,听着大臣们的争吵,心中越发纠结。
他深知陕西灾情的严重性,也明白北方边患不容小觑,可有限的财力却让他陷入了两难的绝境。
朱由检陷入沉思,在御案前来回踱步,他时而停下,凝视着宫殿的一角,时而又抬头望向天花板,内心的挣扎清晰地写在脸上。
良久,朱由检缓缓开口,声音中满是无奈与不甘:“罢了,罢了。朕就拿出皇宫内库的十万两银子。但朕警告诸卿,若有贪腐之事发生,定不轻饶!”
朝堂瞬间安静下来,大臣们纷纷低头,或面露欣慰,或若有所思。
当旨意传出,整个朝堂都安静了下来,大臣们的脸上表情各异,有欣慰,有不满,也有无奈。
此时,尚宝寺卿李继贞出列,给崇祯算了一笔账:“陛下,这十万两银子,就算一两银子能救济一个人,那也只能救活十万人呀。
现在的米价是一斗米要七钱银子,如果这么算的话,这些钱也就能让五十万人活一阵子罢了。
陛下,您算算,这十万两银子真的够用吗?哪怕是皇宫内库里的钱财也不该舍不得呀。”李继贞在这儿给朱由检仔细算了笔账。
李继贞认为,朝廷发放的赈灾银子,距离解决农民生活以及安置他们这些事差得远呢。
所以,他劝皇帝要从大的方面去考虑,别舍不得皇宫内库里的钱财了。
不过,这话对于把钱财看得特别重、已经到了痴迷地步的朱由检来说,那是很难听得进去的。
那些挨饿的百姓和士兵既然都没办法维持生计了,还想让他们放下武器,那根本就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啊。
崇祯皇帝朱由检听闻大臣之言,眉头紧锁,眼神中满是烦躁与无奈。
他冷哼一声,霍然起身,龙袍袖摆随之甩动。
“朕已倾内库之力,若仍不足,卿等当另谋良策,莫只盯着朕之私库,朝廷赋税、诸般用度皆需权衡,莫非朕当倾尽天下以填此壑?”
言罢,怒目而视,静待下文。
有大臣心怀忐忑,却又鼓起勇气进言:“陛下,王爷们皆食君禄、享封地,如今国难当头,或可令其效仿陛下,略尽绵薄之力,各自捐输些许钱粮,集腋成裘,亦能解救灾民于倒悬,且显天潢贵胄之担当,平众臣百姓之怨尤。”
语毕,悄然抬眸窥视圣颜。
而朱由检,陷入了深深的犹豫之中。
一方面,他深知王爷们富甲一方,若能让他们出资,确可缓解赈灾压力,也能稍平民怨。
但另一方面,藩王势力错综复杂,他担心此举会引发藩王们的抵触与不满,进而动摇统治根基。
良久之后,才缓缓开口道:“此议虽有几分道理,然需从长计议,切不可鲁莽行事,朕当斟酌妥善之法,再做定夺。”
既未当即应允,也未全然否决,显示出他在这两难抉择面前的谨慎与纠结。
朱由检缓缓抬手,有气无力地说道:“退朝!”
语毕,他径直转身,拖着沉重的步伐向后殿走去,龙袍的下摆随着他的步履微微晃动,似也承载着这大明江山的千斤重担。
几日后。
“传朕旨意,着各王爷即刻为陕西赈灾出资,以解百姓倒悬之急,不得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