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老爷子一直没有离开,他看到叶国安提了一篮子鸡蛋,他笑着说:“晚上让食堂给每人发一个鸡蛋,要是有人问起,就说为了庆祝宁宁平安醒来,我们家族一起筹集的鸡蛋”。
叶国安点点头,村子里除了叶家族人,还有几家外姓人,杜老他们家是解放前逃荒来的,也在这个村子生活了十几二十年了。
王老是叶家以前的族亲,也就是叶老爷子说的姑奶奶的婆家,另外还有张家,张家村和叶家村是相邻的两个村子,后来为了防土匪,就和叶家合在一个村子了。
现在全村加起来,也就三百多人,叶家族人都是一个祖先传承下来的,要不是连续多年的战乱,叶家族人人口最少也要翻几倍。
叶国安点点头:“四叔,现在全国农村都吃大锅饭,有吃的也没法拿出来啊”。
叶老爷子看着叶宁,他想了一下说:“叶家在县城还有一个院子,在那个院子的后院,有一个地下室,等到大家都没吃的时候,就从那里拿些粮食回来”。
叶国安一下就明白了,用地下室做掩护,就没人知道粮食的来处了。
晚饭的时候,食堂里弥漫着鸡蛋的香气。村民们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
村里的孩子们眼睛一直盯在鸡蛋上,一刻也不舍得移开。
大家纷纷猜测着这额外的福利是怎么回事,当得知是为了庆祝宁宁醒来时,众人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而在另一边,叶国安和族人坐在一起,生产队长(叶国强)也是叶家人,他是叶老爷子的二儿子,因伤退伍回到村里,就担任了村里的生产队长。
他和叶国安坐在一起,今天他回家看到老爷子那高兴的样子,就知道叶家未来几十年,都不会在挨饿了。
叶家的这个秘密,叶家五十岁以上的男人都知道,只是他们不会和自家的媳妇还有孩子说。
除非是在他临死前,就算是临死前也只能对年龄大的孩子说这件事情,或者是年龄到五十岁以后,有家族中的老人告知他这件事情。
叶国强看了一圈,没看到叶向阳,他问叶国安:“国安,向阳没过来吃饭吗?”
“强哥,向阳在家看着宁儿呐,他们父女的饭菜,等一下让向阳他娘和大嫂给他们带回去”。叶国安不在意的说。
四叔告诉他一定要来食堂这边用餐,并叮嘱他一定要低调行事,切不可引来他人的猜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仍需维持原状。
食堂里的大锅饭虽说,味道着实算不上美味可口,但对于全体村民而言,这却是大家心心念念、每日期盼的一日三餐。
毕竟身处这个特殊的时代,人们只求能够填饱肚子,得以生存下去,每天有饭吃就行了,哪里敢奢求更多呢?
自从爷爷与四太爷爷离开之后,叶宁便按捺不住内心的急切之情,缠着爹爹非要马上带自己去寻找哥哥。
叶向阳无奈之下只得细心地替叶宁穿上厚实衣物,将她抱入怀中准备出门。
就在父女二人刚刚踏出房门之际,竟意外瞧见叶伟康从院子外回来。
令人倍感惊讶的是,年仅五岁的叶伟康此刻竟然背着整整一捆柴!叶向阳与叶宁见状均是面露惊愕之色。
心中不禁纳闷: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大老远地背回如此沉重的一捆柴禾呢?
叶伟康抬眼望见小叔和妹妹站在门口,当即扯着嗓子高声呼喊起来:“小叔,您快过来搭把手帮帮忙吧,我真的快要累死了”。
叶宁一瞧见叶伟康的身影出现在眼前,顿时兴奋得小脸通红,两只小手挥舞着,口中激动地叫嚷着:“哥哥,哥哥!”边喊边挣扎着要从叶向阳的怀抱里挣脱出来。
她扑腾着小短腿在空中不停地蹬踹着,仿佛迫不及待地想要奔向哥哥。
叶向阳见状,小心翼翼地将叶宁放在地上,同时轻声嘱咐道:“宁儿乖,慢点走,小心别摔倒啦!”
然而,话音未落,叶宁便如脱缰的小野马一般,一溜烟地朝着叶伟康飞奔而去。
叶向阳无奈地摇了摇头,转身走向叶伟康,准备接过他背上那捆沉甸甸的柴火。
可当他单手拿起那柴捆时,不禁眉头紧皱,心中暗自思忖:这捆柴怎么如此之重?怕是比平日里背的都要沉不少呢。
与此同时,叶宁已经跑到了叶伟康跟前,她张开双臂紧紧抱住哥哥的腰,扬起那张可爱的小脸,一双大眼睛忽闪忽闪的,嘴里像个小喇叭似的不停地呼喊着:“哥哥,哥哥,你是不是,回来啦?”
叶伟康同样拥抱着妹妹,感受着她小小的身躯传递来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