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要罚我什么?”
“罚你……”
公主看向窗外,见院子里的梅花开得正盛,便道:
“罚你以梅花为题,即兴填词一首。”
“要是作不出来,日后府中大小事务都要听本宫裁决,此生不得纳妾。”
额……
又来!
怎么又是诗词歌赋?
包拯突觉以后的日子怕是艰难了。
面对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妻子,以后的生活,免不了天天要和诗词对联打交道。
“我要是作出来了呢?”
“那本宫以后都听你的!”
“公主可不要反悔。”说到这里,包拯暗暗得意起来。
关于“梅花”的诗词,他会背的可不少。
“本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那公主听好了。”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包拯一口气吟诵了四首词作,每一首都堪称精品佳作,把公主都惊得僵在了床上。
只见她美眸泛光,杏眼直勾勾地盯着包拯,半晌都回不过神来。
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
驸马的才华,太惊艳了。
多少人呕心沥血,方能做一首传世佳作,他却一口气作了四首。
而且每一首的风格都不同,从不同的角度歌颂梅花。
立意高远,格局远大。
仿佛从几首词作中,便能窥探出包拯高尚雅致的品格。
“公主!”看着出神的公主,包拯轻声喊了一句。
公主回过神来,满脸倾慕:“驸马真乃旷世奇才!”
“公主过誉了!”包拯得意一笑,“诗词不过小道而已。”
还好以前他不是学渣,会背几百首诗词,要不然的话,想在大宋混下去,就难了。
“公主,时候不早了,该去给嫂娘请安了!”
“嗯!”
公主点点头,一面穿衣,一面问包拯为何称“嫂娘”。
包拯这才解释了一遍其中缘故。
公主道:“尊嫂真乃少有的贤良。”
心里也不由敬重。
随即穿戴整齐,打扮得花枝招展,和包拯一道来给吴妙真请安。
吴妙真先给公主行了人臣之礼,将公主请到房里。
公主又给吴妙真请安,只称“嫂嫂”。
看着公主端庄秀丽,又通情达理,并非想象中那般刁蛮任性,吴妙真心里欢喜不尽。
“公主,三儿没欺负你吧?”
公主腼腆一笑:“驸马待我很好,谢嫂嫂关心。”
吴妙真道:“那就好,三儿要是欺负你,你跟我说,我好好教训他。”
一家人有说有笑,包拯随即道:“嫂娘,你年纪大了,就别回去了。以后就留在府邸,让小弟好好尽孝。”
包拯做了官后,就多次派人去接嫂娘,可她不喜欢待在城里,包拯也是无奈。
然而这次,她却突然想通了,欣然答应留下。
包拯欢喜不尽。
吩咐包兴和丫鬟好生伺候。
随即,包拯又和公主去皇宫给太后请安。
不过李后担心的反而是包拯,有没有被公主欺负。
包拯笑道:“公主贤德淑良,没欺负臣。”
“那便好!包卿若受了委屈,尽管来找哀家。”
“谢太后!不过公主通情达理,绝非无理取闹之人。”
瞧着夫妻二人一唱一和,夫唱妇随,可见夫妻生活很是和谐,太后心里也很是高兴。
“包卿,你执掌开封府以来,辛苦非常。如今和公主成亲,理应多陪陪公主,增进增进感情。哀家去跟皇上说说,放你几天假,让你清闲几日。”
“谢太后!”
的确,包拯也感觉为官以来,就很少有闲暇,他也想放松放松。
太后恩典,他欣然领受。
包拯这才得以和公主过了几天蜜月生活,其乐融融,好不惬意。
这天,公主独自回宫看望皇兄。
见皇妹和包拯夫妻生活和谐,赵祯心里高兴不已。
公主又将包拯所填的四首“梅花”,与皇上看了。
赵祯看罢,心中更是欣慰万分。
原本包拯不过是盗用名篇,可赵祯看了,却先入为主的以为,那是包拯的内心写照。
特别是两首《卜算子》!
第一首描绘了梅花的孤独,虽遭群芳嫉妒,更将风吹雨打,零落于尘泥之中,却依然散发着淡淡的幽香,彰显了其无私的奉献精神。
第二首则展现了梅花在风雪中坚韧不拔,尽管遭受嫉妒,却保持不争不夺的姿态,以一种超然的心态笑对世间的风云变幻,展现其孤高的性格。
两首词相得益彰!
“包卿真乃高洁之士,当为百官楷模。朕有他辅佐,何愁江山社稷不稳!”
赵祯由衷赞叹,若非心底无私之人,又如何能填出此等佳作。
次日上朝,百官上疏后,赵祯便将包拯所作四首梅花词与百官传看。
“真乃千古佳作!”
“包大人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呐!”
“这两首《卜算子》,立意高远,不输《青玉案》。”
“一个‘笑’字,当真是神来之笔,包大人真乃旷世奇才。”
百官知道包拯现在是驸马爷,风头正盛,自然免不了拍马屁。
赵祯道:“朕希望各位卿家能以包卿为楷模,多为国家着想,莫要只知争权夺利。”
百官默然。
四首梅花词一经流传,青楼焦教坊争相传唱。
包拯的名头,在青楼都独占鳌头,和柳永并驾齐驱。
歌姬舞女们个个倾慕,恨不能一睹包拯的风采。
年轻后辈,如欧阳修、司马光、韩琦、富弼等,都纷纷慕名前往拜访,自称学生。
八贤王次子赵祥,也备了厚礼来拜谒,拜包拯为师。
以前包拯只是臣子,对皇家之人得恭恭敬敬。
不过现在他是驸马,地位不输任何亲王,自然无需再点头哈腰,而是平起平坐。
整个大宋朝,除了皇上和太后,已经没有人可以让他下跪。
包拯看着赵祥道:“小王爷要拜我为师,王爷和娘娘可知晓?”
赵祥道:“若非父王和母妃准允,我岂敢造次!”
包拯有些哭笑不得:“小王爷,我如今是驸马,你是小王爷,论辈分,你我同辈,如何做得你的师长?”
赵祥道:“孔夫子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师,何必在乎辈分!”
包拯见他坚持,只得收下他这个弟子。
多结交一些权贵,没有坏处。
只要不让皇上猜疑和忌惮你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