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鸣瞥了一眼何英莲,不耐烦地道:“你管得着吗?我喝我的酒,你挖你的地,咱们各不相干。”
何英莲一听,气得直哆嗦:“李四鸣,你还是不是个男人?家里的事情你从来都不管,就知道喝酒赌钱。现在李牧都要挖池塘养鱼了!”
“他李牧挖池塘养鱼又怎么了?那是他的事情,跟我有什么关系?你以为挖个池塘就能发财了?
何英莲见李四鸣如此执迷不悟,也不再跟他废话,转身回屋去了。
李四鸣则继续拿起酒瓶,自斟自饮起来。
而另一边,李牧他们挖池塘的事情进行得十分顺利。
在陶青山的指点下,他们很快就挖好了一个宽敞明亮的池塘。
池塘挖好后,他们又忙着清理池塘里的碎石和杂草,池塘干净整洁。
“鱼苗呢?咋?你们没买苗?”
陶青山不见他们带着鱼苗回来,没苗咋养鱼啊?李牧拍了拍脑袋,笑道:“陶叔,您别急,鱼苗的事儿我们已经想好办法了。您忘啦?咱村那河里的鱼又多又肥,我们打算先去河里捞一些回来养着,等池塘稳定了,再把这些鱼苗放进去。”
陶青山一听,觉得这也是个办法,由着他们去。
李杵子和田小虎带着弟兄们去打鱼,特地去了村东头的那片深水区,那里的鱼不仅多,而且个头也大。
李牧踹着即二百块在兜里找上黄秀娥。
“姐!酒酿好了吗?”
黄秀娥正在屋里忙着酿酒,听到李牧的叫声,探出头来:“牧子,你咋来了?酒还得再过两天才能酿好呢。”
李牧挠了挠头:“这样啊,我还以为今天能酿好呢。那姐,你能不能卖给我点酒糟?”
黄秀娥疑惑地问道:“你要酒糟干啥?”
李牧嘿嘿一笑:“这不是挖了池塘嘛,想着用酒糟喂鱼,看看能不能让鱼长得更快些。”
黄秀娥一听,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答应道:“行,牧子,你等会儿,我去给你装点来。”
不一会儿,黄秀娥就拎着一大桶酒糟走了出来:“牧子,这些够了吧?”
李牧看着满满一大桶酒糟,喜笑颜开:“够了够了,谢谢姐啊。”
李牧拎着酒糟,给了她一百块,硬是塞到她手里,说道:“姐,这点钱你拿着,别跟我客气。”
黄秀娥推辞不过,只好收下钱,说道:“那酒钱我就不收你了,你过两天来找我,姐先问你一句,你要这么多酒干甚?”
半个月前李牧从她这要三大壶的酒,说是要用来招待朋友。黄秀娥当时还纳闷,李牧平时也不见有啥朋友来往,咋突然要招待朋友了?
现在看来,估摸着就是为了挖池塘这事儿。
李牧笑了笑,别人怎么想他管不着,这酒是要孝顺鄂伦春师傅,约好了七天上一次山,用酒来孝敬师傅也是应该的。
“姐,你别管那么多,我自有用处。”
黄秀娥见他不愿多说,也不再追问,只是叮嘱:“那你用酒的时候可得小心点,别浪费了。”
李牧拎着酒糟和剩下的钱,李杵子和田小虎他们已经打了很多鱼回来,正忙着将鱼分类,大的留下来卖,小的和不好看的就打算放到新挖的池塘里养着。
“牧子,你瞅!这嘎牙子可真不少,个个肥美得很。咱们把这些小的和不好看的都放到池塘里,等养大了再捞出来卖,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李牧一听有嘎牙子,眼睛顿时一亮:“嘎牙子可是好东西,你们从哪里捞到这么多嘎牙子的?这鱼在市场上可抢手了,味道鲜美得很。”
李杵子嘿嘿一笑:“就在村东头那片深水区,那里的鱼可真多,我们一网下去,就捞上来好多。而且,那里的水质也很好,养出来的鱼肯定错不了。”
“以后都上那打鱼去。”
“不行!隔壁村的地界咱们不能随便进,万一闹出啥纠纷来,可就不好了。咱还是老老实实在咱村的地界里打鱼吧。”
李牧收起了笑容,他已经能预见之后会发生的事情,冰早在一个月前就已经开始慢慢融化了,河里的鱼也开始活跃起来。这正是打鱼的好时节,也是他们挖池塘养鱼的最佳时机。
村里头已经有人学着他们打鱼也拿去县城卖。
最多再打两月的鱼,进了七月份后河里的鱼会因为繁殖而数量骤减,到时候再打就难了。
而且,七月份之后,天气越来越热,鱼也容易腐烂,不易保存和运输。他们必须趁现在鱼多的时候,赶紧多打些鱼,攒够钱,为接下来的养鱼事业做好准备。
李牧打算在七月份之前,再组织大家多打几次鱼,尽可能多地积攒鱼货。
“大家回去之后都问问自家亲戚邻里,看看还有谁愿意跟着咱们一起干。人多力量大,咱们也能多打些鱼,多赚些钱。到时候,池塘养出来的鱼,咱们也能一起分。”
“还是老规矩,打鱼一天一人五块,兔子一只四块,狐狸一只二十,打到了野猪、狍子啥的,就算十块钱!”
“要多少人啊?前两天我那几个堂兄弟拐着弯问我。”李杵子搓着手
李牧想了想:“这次咱们要挖池塘、养鱼,事情比较多,人手自然是越多越好。你回去跟你那几个堂兄弟说一声,让他们都来吧。工钱还是按照以前的规矩,不会亏待大家的。”
“我要的人是手脚干净的!那些偷奸耍滑、爱占小便宜的人,咱们可不要。咱们要做的是正经生意,讲的是诚信和口碑。只有大家**协力,才能把这事儿干成!”
把今天的鱼钱分了分,每人能拿到二十来块,散伙后各自回家传消息。
李四鸣也听着消息了,眼巴巴看着左邻右舍都忙活着准备跟着李牧去挖池塘、养鱼,心里头也痒痒的。
他琢磨着,自己也不能落后,得赶紧把这事儿跟自家婆娘说说,也让她高兴高兴,说不定还能帮上啥忙呢。
李四鸣揣着从李牧那听来的消息,一溜小跑回到家,一进门就扯着嗓子喊道:“英子!快出来,有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