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懿和秦霜跟着秦朗来到书房,秦朗抬手做了个“请”的手势,脸上挂着温和的笑容,眼中满是亲切:“贤侄,快请坐。”
待三人依次入座后,秦朗亲自提起茶壶,为宋明懿斟上一杯茶,动作沉稳而不失优雅,茶香袅袅升腾,为略显严肃的氛围添了几分舒缓。
秦朗缓缓放下茶壶,神色变得凝重起来,他微微眯起双眼,眸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目光中透着深沉的谋划,率先打破书房里的静谧:“贤侄,咱们要对当今皇帝动手,必须得有个正当理由。想必你也略有耳闻,我手中握有信件证据,足以证明如今这皇家,是靠阴谋害死我父亲,才篡得这皇位。以此为由头起兵反抗,那可是名正言顺。”说罢,他朝秦霜使了个眼色,眼神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秦霜心领神会,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轻点螓首,玉手缓缓探入怀中,动作轻柔而小心翼翼地取出信件,将信递给宋明懿:“世子,请过目。”
宋明懿双手接过信,微微皱起眉头,脸上满是专注的神情,逐字逐句地仔细端详起来。
片刻后,他抬起头,目光中带着几分审视与思索,看向秦朗:“秦伯父,信件我已看过,确实是有力的证据。但我想知道,你们打算怎么合作?”
秦朗闻言,挺直了身躯,脊背如松,神色庄重而肃穆,脸上写满了坚定:“既然是以替父报仇、夺回皇位之名起兵,那我秦家自然要出面领头。这是我秦家的血海深仇,也是秦家义不容辞的责任。”说罢,他紧紧盯着宋明懿,眼中满是期待与探寻。
宋明懿听闻,微微皱眉,一只手不自觉地摩挲着下巴,陷入了沉思,脸上的神情变幻不定,似在权衡利弊。
这时,秦霜清脆的声音适时响起:“宋世子,如今秦家拥兵30万,明王麾下也有35万大军。可皇帝手中握着60万大军,咱们目前还不是他的对手。所以,当务之急是蛰伏起来,韬光养晦,大力征兵,储备粮草,打造兵器。唯有秦宋两家联合,才有胜算打败皇帝。”她一边说着,一边微微倾身向看向宋明懿。
宋明懿缓缓点头,神色凝重,脸上露出赞同的神色:“秦小姐所言极是,合作一事,我觉得没有问题。不过,我得先了解一下现在黑龙江的真实情况,之后才能回禀父王,与秦家正式商议合作事宜。”
秦朗面露赞许之色,脸上的皱纹都似乎舒展开来,满意地点头道:“贤侄考虑得甚是周到。霜儿,接下来你多带贤侄四处走走,让他好好了解了解咱们这边的情况。”
秦霜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自信的弧度,落落大方地回应:“父亲放心,我定会安排妥当。”
随后,三人围着桌案坐下,就合作的细节问题,如兵力部署、粮草筹备地点、兵器打造分工等,展开了深入讨论。
秦朗时而皱眉沉思,时而慷慨陈词;秦霜则不时用手比划着,眼神中透着聪慧与干练;
宋明懿专注倾听,不时提出自己的见解,脸上满是认真的神情。书房里不时传出低声的交谈与分析声,气氛热烈而又紧张 。
书房密谈结束后,秦霜转头看向宋明懿,眼中闪过一丝跃跃欲试的光芒,提议道:“宋世子,趁这会天色尚早,我带你在哈尔滨城内转转,也让你对这边有个更直观的了解。”宋明懿欣然应允。
两人来到马厩,各自挑选了一匹矫健的骏马,翻身而上,扬鞭出府,城门口,守卫们身姿挺拔,盔甲在日光下闪烁着寒光,整齐划一地行礼致敬。
秦霜放慢马速,向宋明懿介绍:“这些守卫都是秦家精心挑选训练的,纪律严明,对秦家忠心耿耿,是守护这片土地的坚实力量。”
宋明懿微微点头,目光在守卫们身上一一扫过,暗自估量着秦家的军事管理水平。
行至城中,热闹喧嚣扑面而来。街道两旁店铺林立,人来人往,一片繁华景象。秦霜一边策马前行,一边向宋明懿介绍着城中的布局和特色产业。
不知不觉间,他们来到了一处宽敞的院落前,门口高悬着“贡院”的牌匾,人群熙熙攘攘,不少学子怀揣着梦想,神情紧张又期待地进出。
“这便是哈尔滨刚刚开设的科举考场。”秦霜勒住缰绳,看向宋明懿,眼中满是自豪与期许,“秦家深知人才的重要性,如今广开科举,就是为了招揽天下英才,为日后的大业储备力量。”
宋明懿望着眼前的场景,心中暗自惊叹,与秦霜就科举的规则、选拔人才的标准等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两人在交流中,对彼此的理念和抱负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
宋明懿望着城中往来的百姓,神色忽然变得凝重起来,他勒住缰绳,转头看向秦霜,认真说道:“秦小姐,我在这城中走了这一遭,发现此地虽有不少发展机遇,却也存在致命缺点。这粮食种植困难,存粮较少,冬季又极其寒冷,往年都冻死不少人。如今已是11月中旬,离下雪不远了,不知秦小姐和秦家对此有何良策?”
秦霜嘴角不自觉地上扬,眼里满是温柔与信任,语气轻快又笃定:“宋公子,实不相瞒,我有个极为聪慧的朋友,她将黑龙江种植粮食的布置技术、注意要点等,仔仔细细写了个册子交给我。目前,我们正在四处寻觅种植技术高超的老农,待他们一到,便着手开展实践种植。。”
说着,秦霜的眼神愈发柔和,带着几分宠溺:“至于你提到的冬天冻死人的难题,我这朋友也有奇思妙想。她精心绘制了图纸,设计出一种名为‘火炕’的取暖设施,据说取暖效果极佳,暖意融融。我已经安排人手照图开始建造,等建好,若效果理想,便能大规模推广,确保百姓能安然度过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