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子阳看她笑得跟孩子一样,也忍不住露出笑容,走过去道:“阿月,好玩吗?雪屋真能保暖?”
温月对着洞口做了个邀请的姿势:“你进去试试就知道了。”
一进去就感觉到屋子里温度明显高于室外,火堆还在烧着,旁边还摆了两张矮凳,两人围着火堆坐了一会就冒汗了。
余子阳拍拍雪屋的墙,结实稳固,想到灾民们再也不用睡着睡着就冻死,他拉了温月的手,眼睛都有些湿润:“阿月,我替百姓们谢谢你。”
温月不太适应这样煽情的氛围,抿了抿唇,轻轻的笑了笑。
灾民们的雪屋很快建了起来,城门内外都有大大小小的雪包鼓起来,雪花还在飘飘扬扬的落下,人们却都躲进了温暖的小房子,升着火堆,洞口挂个厚重的布帘或者皮毛当门,冷气也进不去。
再用木头架着锅煮点水,有粮食的人家还煮着粥,火光透过雪砖映射出来,传递出一片温暖祥和,偶尔有孩子的笑声响起,像童话世界一样安宁美好。
县城的居民也听说了雪屋的事,去看了一番之后还有人回家在自己院子建雪屋的。别说,真的比家里还暖和,毕竟屋子小,温度散发不出去,还有孩子闹着要睡里面不出去的。
余子阳总算放下一点心,回去好好的休息了一晚上,也不再担心第二天又有禀告说昨晚冻死多少人。
温月就跟他说要早点把死掉的尸体安葬好,避免引起瘟疫,他觉得有理,就安排下去了。
回头觉得这个雪屋实在是好东西,写了折子上报本次玉新县的雪灾情况,又写了绳子除雪法和温月新发明的除雪铲,更是细细写了雪屋的制作步骤加图画递上去,这才等着过年了。
很快迎来年节,雪还在陆陆续续的下着,人们却不再那么惊惶,只每天定时清理屋顶,灾民也待在雪屋里等着天气变暖。
温月看收的鸭子多,还买了些让人剁碎放进施给灾民的粥里,又每人发一个咸鸭蛋,也算是个有肉的年夜饭了。
其实余子阳今年已经上任三年,应该回京述职的,但上面说他负责的泄洪渠还未完工,让他暂时留任。至于原剧情中没有泄洪渠为什么也留任了,文晓月和余子阳没有交流,她也不知道。
到二月上旬,雪才终于停了,好在这里的人都知道冬日长,往往是秋天就会囤积足够的柴和碳,城外的灾民也能在间歇停雪的时候出去砍些木材,并没有冻死太多人。
但三月初的时候开始化雪,温度更冷,雪屋也不好住了,里面总有水滴滴下来。大家都知道这是最后几天,熬过去就能活下来,也不抱怨,都一起挤在窝棚里取暖。
温月见雪开始化了,赶紧提醒余子阳注意泄洪渠的情况,因为这年冬天的雪太大,很有可能爆发山洪,一是要看泄洪渠的效果,二是注意人工湖的水位,如果有决堤的危险就要赶紧提醒周边村民,总比山洪的不可预料要好些。
余子阳深觉有理,自己和谢员外郎一起带着人去守在那边,好多天都不在家,温月天天担心他,一会儿怕他不注意身体病了,一会儿又怕他遇到山洪或决堤遭遇危险,在家里也吃不好睡不好的,时不时叫下人送些东西过去,也打听点消息回来。
温月还想起了系统:“这个危险能警报吗?”
系统说:“系统只能警报宿主的危险哦。”
“那我去现场就能警报?”
“原则上是的,宿主。”
好吧,她知道她不能去,那是在添乱,余子阳也不会答应的。
三月十四,山顶的雪在日渐变暖的气温下,终于从化为夹杂着雪块和冰块的山洪轰泄而下,大部分汇聚到泄洪渠奔流下来,少部分通过山体其他部位流下,被山体和树林吸收一部分,并没有对山下村庄造成冲击的危险。
但人工湖内水位迅速上涨,到十五日傍晚就淹没了安全水位,而泄洪渠的水流还在源源不断的冲下来。
余子阳已经带着人日夜挖了十几天的沟渠,试图打通人工湖和黑沙河的通道,此时也只挖了一条稍大的沟渠出来,根本赶不上湖里的水位上涨速度。
没办法泄洪,余子阳紧急通知各里长村长撤退村民搬往高处。刚刚度过雪灾的村民们又动起来,一边骂着老天爷一边收拾东西搬家。
十六日中午,水位终于漫过人工湖的湖堤,向广袤的大地倾泻。
好在所有的村庄都提前收到了通知,不管自己村庄是否有危险,为了安全都往高处搬了些,人员撤离了十之八九。
余子阳仍然没有回家,一直在前线查看水位,安顿灾民,直到五日后泄洪渠水势变小,洪水渐渐退去,才令人清点村民受损数据,自己也回了一趟县衙。
温月看见他的时候整个人像从泥水里挖出来的,眼眶深陷胡子拉碴,头发更是一缕一缕的结成一窝,若不是那身官服都不敢认。其实她自己也好不到哪去,黑眼圈都出来了。赶紧给他准备热水洗澡,又饱饱的吃了一顿才去睡觉。
第二天醒来后,统计的数据也出来了。地势低的村庄被淹了大半,只有个别屋子建的高的没淹到,地势高的基本没事,大概有两到三成的房屋被淹。
人员损失不大,只有37人因各种原因没通知到死亡或失踪,屋舍也被水浸泡损毁,只有石屋或砖砌的屋子得以保存。虽然还是让人遗憾,但对比以往的山洪,动辄整个村子冲没,全村人损失十之八九的情况已经好很多了。
更何况这次百年一遇的雪灾造成的山洪比以往更严重,若是没有泄洪渠和人工湖,山下的村庄几乎要全军覆没。
谢员外郎此次也是全程参与,对泄洪渠和大湖的效果基本满意。他认为如果建好了泄水口,溢出的水流基本可以通过河道排出,基本不会淹到村庄。毕竟经过一个冬天,河道已经露出河床,容水量是很大的。
余子阳又和谢员外郎一起写了本次山洪的情况,规模大小,泄洪渠和大湖的泄洪效果,以及本县受灾情况一一上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