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逸尘进宫后,见到圣威大帝,恭敬地行了一礼。圣威大帝面色严肃,将礼部尚书等人的奏疏递给萧逸尘,说道:“宁王,你看看这奏疏上所言之事,可有此事?”
萧逸尘毕恭毕敬地从太监手中接过那份沉甸甸的奏书,然后小心翼翼地摊开它,目光如炬般扫视着上面密密麻麻的文字。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眉头逐渐紧锁起来,但很快又舒展开来,心中已然对这件事情明白了个大概七八分。原来,这竟是有人故意拿着苏锦书救济百姓一事大做文章,企图借此扳倒这位心怀苍生的忠臣良将。
只见萧逸尘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然后抬起头望向高高在上的圣威大帝,拱手施礼道:“启禀父皇,此事确实属实。然而,其中却别有一番内情啊!苏锦书之所为,完全是出于一片赤诚之心,想要帮助当地饱受苦难的百姓们早日脱离困境。当时,那个地方不幸遭受了严重的天灾,无数百姓流离失所、饥寒交迫,甚至到了食不果腹的悲惨境地。如果仅仅依照正常的行政程序来等待物资的审批和下发,恐怕待到物资真正抵达之时,已经有许多无辜的百姓因为饥饿和寒冷而失去生命了。因此,苏锦书当机立断,毅然决定先行动用王府中的钱财购买大量的物资用以赈济灾民,并在事后及时向儿臣如实地禀报了整个经过。儿臣认为,苏锦书此等义举非但没有任何过错之处,反而彰显了他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关怀以及果断担当的勇气。毕竟,在儿臣看来,百姓之事乃是国家之根本、社稷之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啊!”
圣威大帝听完萧逸尘这番言辞恳切的解释之后,原本紧绷着的面庞稍稍松弛了一些,但依旧微微皱起眉头,语气凝重地说道:“朕自然能够理解你们这些臣子心系百姓的拳拳之意,然而朝廷自有朝廷的规矩和法度,绝不可轻易被打破或者践踏。倘若每个人遇到类似情况时都像苏锦书这般擅自作主、自行其事,那么整个朝堂势必会陷入混乱无序的状态之中,长此以往,国法纲纪又将置于何地呢?”
萧逸尘再次拱手说道:“父皇教训的是,儿臣日后定会叮嘱身边之人,尽量遵循朝廷规矩行事。但此次实属特殊情况,还望父皇明察,儿臣绝无半点扩充势力、意图不轨之心啊。”
圣威大帝看着萧逸尘诚恳的样子,心中也知晓他的为人,并非会做出那等逾矩之事的人。但此事既然已经闹到了朝堂之上,也不能就这么轻易揭过。
于是,圣威大帝说道:“宁王,朕知道你一心为百姓,可这规矩不可废,朕罚你拿出一笔钱财充入国库,以作惩戒,你可有异议?”
萧逸尘赶忙说道:“儿臣并无异议,愿听从父皇的旨意,日后定当更加谨慎行事,不让此类事情再发生。”
圣威大帝见萧逸尘如此态度,心中的疑虑也渐渐消散,而礼部尚书和兵部侍郎本想借此大做文章,打压萧逸尘,却没想到被他轻易化解了这场危机,心中虽恼恨不已,但也只能暂时作罢,继续寻找其他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