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暮云有气无力地趴在桌子上。
“子渊猜猜看。”
陆明州思量:“跟仙儿前辈有关?”
竟然想到了自己的母亲?
不过,这个借口确实不错。
“没错,我母亲从小教给我种植红薯和土豆的方法。
在乡下的时候,我经常没有饭吃,要不是会种红薯和土豆,早就饿死了。”
红薯可以整个种植,也可以切成小块,裹上草木灰消毒杀,再选择疏松有营养的土壤种下。
等长出绿藤,再掐断,栽进土壤。
陆明州担心触发沈暮云的伤心事,立马转移话题。
“阿云,你的种子送出去,咱们以后是不是得自己培育了。”
“我已经跟那些村民说了,第一次,我送种子,第二次,就得他们自己留红薯和土豆的种。”
“产量若高,一定可以救很多吃不饱饭的人。”
看着陆明州欣慰的表情,沈暮云附和。
“你以后建立新的王朝,可以全国推行,不说红薯和土豆有多美味,温饱总是不错的。”
“你会一直在?”
“不清楚。”沈暮云调侃,“如果一直有钱赚的话,我会帮你的。”
陆明州言辞笃定:“一定会有钱赚的。”
这时。
云凌进屋汇报苗县令一家的情况。
说是县令夫人跟自己的青梅竹马在一起逛街。
沈暮云震惊:“看来苗县令戴了一顶有颜色的帽子。”
“王妃,此话何意?”
“我的意思是,说不定那孩子,都得喊别人做爹。”
云凌抱臂解释:“王妃,这你就猜对了,那孩子真不是狗县令的。”
“你怎么知道?”
“那县令夫人好像是被苗县令抢去的,抢去时,肚子里就怀了孩子。”
“那不正好,咱们可以不用斩草除根了。”
陆明州疑惑;“苗县令失踪同阿云有关?”
沈暮云一脸镇定地反问:“你不是说他逃跑了?”
陆明州思索:“如果是逃跑,那就得等京城的消息送来,咱们才知道实情。”
沈暮云要不是因为,准备把苗县令的手臂送给京兆府尹李大人。
她早就向陆明州坦白苗县令死亡的真相了。
又过了一日。
同淮州县令保持联系的京兆府尹李大人,收到了回信。
“这一次,苗大人竟然不要粮食。”
李大人惊诧,目光看向书信内容。
“京城神偷威胁他?”
李大人担心把此事闹大,立马将书信交给了黎鸿儒先生。
皇宫。
大殿内。
刚刚登基的新皇问底下的黎鸿儒:“先生,淮州县令写的什么?”
“他说,京城神偷知道了我们的用意,已经起了杀心。”
新皇怒火万丈:“可恶!”
黎鸿儒思量:“倘若陆明州同京城神偷真有关系,那淮州县令的安危可就……”
“一个如此贪得无厌,自私自利的县令,为东昭国而死,是他的荣幸!”
新皇眼里透着不屑。
“何况淮州闹饥荒,他要去的那些粮食,不过是催命符。”
在新皇眼中。
如果淮州县令死了,他藏着的那些粮食,就是淮州灾民的。
死,便是他唯一的宿命。
只是……淮州县令纵然该死,也只能死在他这个皇帝的手下。
怎么能轻易被京城神偷和陆明州威胁?
“老师,朕觉得还是要咱们自己出手才比较管用!”
“陛下的意思派人刺杀?”
“先皇不是培养了众多死士吗,眼下就可以派上用场。”
让死士出动。
他就不相信陆明州有三头六臂,能次次都逃过东昭国的追杀。
黎鸿儒领旨:“那好,我这就去安排。”
“老师,千万不要找陆明州的部将,朕担心他们会顾及以往的情分装腔作势敷衍了事。”
“微臣明白。”
黎鸿儒将这件事办好,才乘坐马车返回府邸。
“老爷回来了?”
“嗯。”
他直奔书房,刚坐下,就看到桌上放着一个做工精致的檀木箱子。
黎鸿儒纳闷,伸手掀开盒盖。
入目的手臂,吓得黎鸿儒跌在了地上。
旁边还有一封书信。
【敢让我背黑锅,死!】
这字体是打印的,不是手写。
可以说,黎鸿儒完全没有办法用字迹辨别身份的机会。
“来人,来人——”
黎鸿儒想不明白,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淮州县令这件事,他是安排别人办的。
怎么都不可能送到自己这里。
小厮站在门口,恭敬道:“黎老。”
“这盒子是谁送来的?”
“是京兆府尹李大人身旁的心腹送来的,特地嘱咐要交给黎老。”
黎鸿儒听到这个消息,手指捂着心口。
“备马,去京兆府。”
他迫不及待地想去见见李大人。
问问李大人这背后的细节。
结果人一到,就听说李大人中了毒。
“中毒之前,你们大人在哪儿?”
“就在书房。”
“还有呢?”
“他看到盒子上面的书信,立马让小的把盒子送到黎老的府上。”
“书信在哪儿?”
小厮蹲膝,把那封匿名书信交到了黎鸿儒先生的手里。
黎鸿儒打开。
字迹也是打印的毛笔字。
内容是。
【立马转交给你上面的人,否则,一日必死!】
“你们大人看过盒子里的东西了?”
小厮战战兢兢地回答:“大人应该看过一眼,交给小的时,还特意嘱咐不要偷看。”
黎鸿儒握着拳头!
陆明州被流放,绝不可能是他写的。
不是陆明州,那就只能是京城神偷?
该死的神偷,竟敢用如此残忍的招数对付大臣。
“我去瞧瞧你们大人,再回去。”
黎鸿儒确定京兆府尹不是伪装,才回的府里。
但也因为此事,他生了一场重病。
另一边。
沈暮云将自己带来的所有种子交给了二牛。
并让二牛,先将红薯和土豆放进地窖。
因为没到栽种的时间,所以红薯和土豆种并不多。
但她已经承诺二牛,栽种时间一到,就会派人把种子送到淮州。
二牛信任她,点头应允。
同二牛聊完,进屋,陆明州不安地走到身旁。
“云凌带回了消息。”
沈暮云讪讪地问:“什么消息?”
“临州商户也在淮州。”
“关我们何事?”
“阿云,江南临州的松安村,是最先种植红薯和土豆的。那边的商贾听到淮州闹饥荒,就带着红薯和土豆过来做生意。”
“所以听说了我们的事情,准备见我?”
“是,他们已经在赶来的路上。”
陆明州看着沈暮云,想知道她接下来的举措。
“那正好见见他们。”
说实话,沈暮云也好奇松安村,是谁开先河,种出了红薯和土豆。
这是巧合,还是栽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