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在秋收的时候,村里的猎人,都会选择上工,和大家一起秋收。
按工分分粮食的时候,他们能分到不少粮食,既有粮食,又有储备的肉干,还真不是很担心会不会饿死的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他们一大家子,会把猎物卖掉,用钱给那个身体不好的男孩治病。
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刚才矮房子地窖里面的猎物,不是全部,总共的猎物,不止二十几头野猪。
“原来是这样啊,难怪,算了算了,随他们自己吧。”
认真的点点头,无所谓的坐在竹椅子上,摇晃着说道。想的再多,都是别人家的事情,和他没啥关系。
按辈分在族里要喊一句族伯、族叔,说白了,要不是有陈氏宗祠在,一样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人。
望着母亲正在做的棉衣棉裤,顿时,脑海中猛的惊醒。
“娘!我好像忘记把布和棉花给三姐了!还想着让她们做一身新棉衣、棉裤、棉被、来着的!这下好了....”
想起下午和三姐说的话,给她拿布和棉花,好像忘记拿了!
仔细想想,又感觉不对,走的时候,他去村里喊人。
回来的时候,三姐、三姐夫、外甥、外甥女、母亲、四姐、五姐、小妹、都已经站在院子门口,他没进院子,就没想起来,好像不能怪他。
“得了吧,俺手里的就是!让她拿回去自己弄,不知道要做到多久,咱们家有缝纫机,俺就给拦下来了。”
“反正去谢家村也不是很远,等俺做好之后,你再拿过去给她们。还有,明天喊你爷爷奶奶过来吃饭,顺便量一下尺寸,好给他们做棉衣、棉裤。”
被一惊一乍的陈景吓一跳,无语的瞟了他一眼,一边干着手里活,一边淡淡的说道。
缝纫机比手工快十倍不止,需要缝一个小时的衣服,用缝纫机,几分钟就搞定。
“那就好,吓我一跳,差点就让我食言了。明天?中午还是晚上?”
得到母亲回复后,抬手擦掉额头上那不存在冷汗,刚才真的把他吓到,要是忘记给,明天就准备送过去。
对于喊爷爷奶奶来家里吃饭的事情,他没什么意见,乐意之至。
或许,明天还能和爷爷喝点,很快,他的注意力被另一件事吸引。明天....后天就是四姐的生日,得好好准备一下。
给四姐过一个难忘的生日,不止是四姐,以后母亲、大姐、五姐、小妹、的生日,全部都要过。
农村其实没这种习俗,只有大寿才会过。说实在点,就是家里没有条件。
在另一段记忆中,只有每个年龄阶段的一岁,才会过生日,显得比较重要!
比如:十一岁、二十一岁、三十一岁、四十一岁、五十一岁....
都是个人想法,家里条件好的,年年过都可以。
现在家里条件不差,他就准备给家里人,年年都过生日,不为别的,就是让家里人热闹一下,高兴高兴。
“中午你有事?不急的话,那就中午,下午正好有时间给二老做棉衣、棉裤!要是晚上的话,那就得等到后天再做。”
做完一件棉衣的姜翠花,脸色平静回答陈景,拿过旁边的东西,开始制作起来。
“中午....或许吧,到明天再看,我也不确定。明天还要给他们买猎物,得折腾一段时间。”
低头沉思一会,他自己都不确定,明天中午的有没有时间。
明天早上,要进山一趟,查看三个陷阱的同时,在网一些草鱼回来。
再让大牛去城里,喊红姐一起去纺织厂,让红姐婆婆调卡车下来买猎物,只能等明天再看。
“行,你自己看着办,中午不行就晚上,都一样。”淡定的姜翠花,对儿子的回答毫不在意。
家里生活好起来,不用担心粮食的问题,儿子有本事。
她的脾气变好不少,身上还有一股松弛感,做什么都不紧不慢。其实,在她心里,最挂念的还是,关于儿子娶媳妇的事情。
可,儿子对女知青有想法,只能让他们自己慢慢相处。
“阿姨~景弟弟~我来借一点引火的柴~等一下,全部人都过来我们那边吃饭哦~”
踩着欢快的小步伐,轻松的走进院子,满脸开心的和姜翠花、陈景、打招呼。
说明自己的来意,并告诉她们,等会去那边吃饭的事情。现在说出来,避免等会人家烧火做饭....
“啊?吃饭啊,哦....行!引火柴在厨房里,你自己去拿吧。”
听到喊自己等人等会过去吃晚饭,犹豫一会的姜翠花,还是答应下来。
去那边吃饭,又能增加儿子和女知青的见面次数和相处时间。
至于饭不饭的,并不重要。家里不缺那一口粮食,人家既然喊了,怎么都得给面子。
神情平淡的陈景,没啥表情,冲着邱思思微微点头,不自觉的看向吸引眼球的地方....
“娘,那咱们等会不用做饭?要带粮食过去吗?”
从房间里走出来陈梅、陈小玲、陈丽,都听到刚才邱思思的话,陈梅主动询问母亲。
中午女知青过来吃饭都带了,不知道自家过去,是带,还是不带。
“带吧,带不带是咱们的事,收不收是她们的事。”停顿一下,姜翠花缓缓开口。
“娘~后天是四姐生日,咱们做点好的,我准备给四姐一个惊喜,还买了生日礼物呢~”
等邱思思抱着一捆干稻草离开,陈景悄咪咪的凑到母亲旁边,在她耳边轻声说道。
“生日?那丫头过什么生日?又不是大寿....”
姜翠花古怪的看向儿子,不解的说道,在她的认知中,还没有给二十来岁姑娘过生日的情况。
对于儿子提出来给陈梅过生日的事情,感到十分诧异。
“这有啥关系?咱们日子过的更好了,过生日怎么了?不止是四姐,您、大姐、五姐、小妹,每年都得过生日,就咱们在自己家办!”
“弄丰盛一点,一家人热热闹闹,跟过节一样,大家高兴高兴,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