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来,杏林村在教育、文化、产业等多方面发展的推动下,焕发出勃勃生机。
但方大海深知,农业作为村子的根基,要实现长久繁荣,必须走上现代化的道路。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方大海早早来到田间,看着村民们依旧用着传统的耕作方式,心中不禁思索起来。
“大海,这么早就来地里啦?”
说话的是村里的种植大户老赵,他扛着锄头,脸上带着朴实的笑容。
方大海迎上去,说道:“赵叔,我在琢磨着,咱们这农业生产方式是不是也该变一变了。老是靠人力和这些老农具,效率上不去啊。”
老赵叹了口气,“唉,我也知道,可这新技术、新设备,咱也不懂啊,而且听说买那些设备可贵了。”
方大海拍了拍老赵的肩膀,“赵叔,不懂咱可以学,钱的事儿咱们一起想办法。现在外面都在搞农业现代化,咱们不能落后啊。”
回到村委会,方大海立刻召集村里的干部和一些有想法的年轻人开会。
“大家都知道,咱们村这几年发展不错,但农业这一块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打算引进一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大家有什么想法都说说。”
方大海开门见山地说道。
“方村长,这是好事儿,可咱从哪儿开始呢?”
一位年轻小伙问道。
“我打听过了,县里有个农业技术推广站,专门负责推广新技术。咱们可以请他们的专家来给咱们做指导,看看咱们村适合引进哪些技术和设备。”
方大海回答道。
经过一番讨论,大家一致同意方大海的提议。
于是,方大海立刻联系了县里的农业技术推广站,邀请专家前来。
几天后,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李专家来到了杏林村。
方大海带着李专家在村里的农田走了一圈,详细介绍了村里的土壤、气候等情况。
李专家一边听,一边观察,最后说道:“方村长,根据你们村的情况,我建议可以先引进一些小型的机械化耕种设备,比如旋耕机、播种机,这样能大大提高耕种效率。另外,还可以试试滴灌技术,能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方大海听后,眼睛一亮,“李专家,这些技术和设备太好了。可村民们对这些新东西不太了解,您看能不能给大家做个培训?”
李专家笑着说:“没问题,这是我们的工作。我可以先给大家做个理论培训,然后再到田间地头进行实际操作示范。”
在李专家的安排下,村里组织了一场农业技术培训。
村民们早早来到村委会,坐得满满当当,都对这些新技术充满了好奇。
“大家看,这是旋耕机的操作手册,它能把土地翻耕得又深又均匀,比人工翻地省力多了……” 李专家站在讲台上,认真地讲解着。
台下的村民们一边听,一边记笔记,时不时还提出一些问题。
“李专家,这旋耕机操作难不难啊?咱们能学会吗?”
一位中年妇女问道。
李专家笑着回答:“不难,只要大家按照操作步骤来,多练习几次,肯定能学会。而且我们后续也会提供技术支持,大家不用担心。”
理论培训结束后,李专家又带着村民们来到田间,进行实际操作示范。
只见他熟练地启动旋耕机,在田里来回穿梭,不一会儿,原本凹凸不平的土地就变得平整松软。
“哇,这也太快了!”
村民们纷纷发出惊叹。
方大海看着大家的反应,心中充满了希望。
他知道,只要让村民们看到新技术的好处,他们就会接受。
然而,在引进设备的过程中,问题也接踵而至。
首先是资金问题,购买这些设备需要一笔不小的费用,村里的资金有限,难以承担。
其次,部分村民对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存在担忧,害怕设备坏了没人会修。
方大海再次召集大家开会讨论。
“资金方面,我打算向银行申请贷款,政府也有一些农业扶持政策,咱们可以去争取补贴。至于设备维护,李专家说了,他们会定期派人来村里进行检查和维护,还会教我们一些简单的维修方法。”
经过一番讨论,大家最终决定先购买一批小型的机械化设备和滴灌设备。
在设备到位后,村民们在李专家的指导下,开始学习操作和使用。
“大海,这新设备还真好用,以前我翻这块地得花好几天,现在一天就搞定了。”
老赵兴奋地对方大海说。
方大海笑着说:“赵叔,这只是个开始,以后咱们还要不断学习新的技术,让咱们的农业越来越现代化。”
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投入使用,杏林村的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也有了明显提升。
方大海知道,这只是迈向农业现代化的第一步,未来还有更长的路要走,但他坚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杏林村的农业一定会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