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癸二、释近处 分三:子一、约远论近;子二、约近论近;子三、约非远非近论近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二百三十七面,我们看癸二的“释近处”。

这一科是迹门流通的第五品, <安乐行品>。这个安乐,它是一种功德相。就是我们如法修学一佛乘的妙法,我们在身、口、意、誓愿这四个处所,今生会产生安稳的快乐,来生会成就大般涅盘的快乐。这个安乐通于今生,也通于未来。

那么,这样的安乐是怎么造成的呢?

它有两个重要的因地,一个是行处,一个是亲近处。行处就是理观,亲近处就是事修,理观、事修合起来,就是我们说的一佛乘的思想——权实不二。理观跟事修,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在观照我们这一念心,这个是相同的。整个《法华经》它不向外追求的,它的问题就在内心里面。

观心当中,理观的心跟事修的心是不一样的。理观它的心观的是深层的真如的心;事修所观的心,它是观表面的因缘的心。那么这两个有什么差别呢?我们说明一下。

理观的心,它是一种不生灭心。就是我们现在的心是生灭变化的,但是如果我们今天把生命的轮回回归到原始点,就是我们在没有轮回之前,当我们的心是一种寂静安稳的时候,还没有一念妄动之前,我们是一个什么心。所以这个真如的心是一种真实不变的,对我们来说,是一个理想化的心,不是现实面的心。

这种心它有两个特色:第一个,清净;第二个,具足。那一念明了的心性,它是离一切相,但是又具足无量的性功德,但这个时候是寂静不动的。那么这一念心是干什么用的呢?安住用的。就是安住一念心性,然后即空即假即中。即空,显现的是清净的相状;即假,是开显它的一种性具的功德。所以,我们修理观的时候,我们是超越现实的。是的,这种理论是透过一种信解而建立起来的,不是我们真正去亲证的。

这样的理观的心安住以后,接下来就是怎么样?我们要面对现在已经轮回的心。我们回顾我们的过去,曾经做过天人,享受很多的世间的快乐;我们也曾经到三恶道,遭受很多的刀山油锅的痛苦。这些因缘果报虽然过去了,但是它会在心中落一些影像。就是凡是我们生命走过的事情,在心中都会留下一种影像。就像一个镜子,你把它放在空中,它会惹很多的尘埃。一个车子开过去了,它会留下尘埃。一个人在镜子前面走过去了,它也会留下尘埃。虽然人已过,车已过,但是尘埃留下来了。

所以到了我们今生,我们心中是怎么样呢?那就心有千千结了。就是很多很多过去人生的经验,累积成你的思想、性格。就是我们的心现在是有判断力,有你的价值观,有你的思考模式。这些心是怎么来的呢?你本来是清净的,但怎么就有这么多思想呢?一句话就讲完了——因缘所生法。因为你经历过太多的生命经验,而在整个影像当中,我们各人各取所需,你取你的影像,他取他的影像,就形成了我们现在的思考模式。这个就是一种现实的心,就是因缘的心。

那么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就靠佛陀的大乘的戒定慧的事修,慢慢地把它给作一个调伏跟引导,使令它跟我们原始的心能够相随顺。就是原始的心是我们的理想目标,因为原始的心才能够跟诸佛相通,站在诸佛的同一个家,把心带回家。佛陀所有的功德,都是从清净具足的心显现出来的。我们因为沾了很多的尘埃,所以变成一种流转的心。

所以真如的理观跟戒定慧的事修,这两个是不可切割的,互含互摄的。

这两个关系,我们可以从因缘、体用这两种关系来说明。

首先我们看因缘。比方说,我们受菩萨戒。诸位,你受菩萨戒你都知道,你一定怎么样?先有戒体,才有戒行的。就是你在受戒那一天一定怎么样?面对十方诸佛许下你的誓愿:从今以后,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然后呢?然后你心境和合,你缘十方诸佛的法界、众生法界,心境和合而落下一种无漏的善根种子。

那有人就会说了,你发的这个愿是不真实的,你怎么可能在今生当中誓断一切恶?你怎么可能在今生当中誓修一切善?你更不可能誓度一切众生,你不可能做到。你不可能做到,你发这个愿,你不是欺骗佛菩萨嘛?不是这样讲。因为,你不发这个愿你就得不到戒体了。

所以,诸位!理观,它本来就不是务实的。我们如果什么都务实,那我们就不能突破现状了。就是说,我们因为不满意轮回的现状,所以我们才修行。如果你什么东西都从因缘的现状来思考,那你就永远是一个生死凡夫了。

佛陀意思就是这样,理观就是让你知道你的目标在哪里,不是要你现在就做到,至少你这个因地要怎么样?要圆满。你不能说,我尽量断一切恶,我尽量修一切善,我随缘度一切众生。那你这个菩萨戒体是白受了。因为你第一个种子有问题。戒体的思想,第一个种子必须圆满;然后你去修行这个戒行,你扩展出来的第二个种子、第四个种子、八个种子,它才会从圆满当中不断地扩大。你第一个种子如果不圆满,那你所有种子都不是成佛的正因了,因为它是一个因地。所以,我们在发愿的时候是理想化的。你先把你现在的身心世界放下,把这种经过轮回加工以后的身心世界先放下,这不是真正的你。所以戒体是理观所成,它是一种理想化的愿力。

然后呢?然后你受完戒回到家以后,你开始怎么样?面对现实,开始做一些持戒的戒行。那这个时候,讲到因缘,那就讲到契机了。有些人喜欢断恶,他宁可保守一点,他不修善,不度众生,他先把过失关掉;有些人喜欢修善,广学无量的法门;有些人喜欢度众生。那没关系,各取所需,事修本来就没有标准答案。但是他们三种人共同的因种是对的,他们都是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所以他们会有什么结果呢?叫做“方便有多门”,但是最后,一定会“归元无二路”,因为他第一个因种是圆满的。

所以,理观它是一个因地,它是完全不能有任何瑕疵的。就是你今天种的种子,这个无上菩提的种子,这是要求非常严格的。你要经过长时间的在教法学习,什么叫做真如的心,什么叫做清净又具足、具足又清净,然后寂静不动的心。这是不能有任何差错的,如果你第一个因地种错了,你后面就全部错了。

所以第一个,我们了解理观跟事修,它是一个戒体跟戒行的关系,叫做因缘关系。

第二个,是体用的关系。体用的关系最简单的例子是什么?就是六祖惠能大师跟神秀大师的偈颂。

六祖大师的修学,叫做什么呢?“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神秀大师是“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六祖大师这个很明显,理观的角度。既然超越因缘,那就是所谓的镜子也不可得,灰尘也不可得。这是理想化的真如心,它强调安住。所以六祖大师强调的是安住,安住真如。神秀大师呢?是“时时勤拂拭”。其实他的说法也对,他面对的是一个因缘所生法的心。

但是为什么禅宗要选慧能大师呢?因为事修的心没有太大的特别。所有的五乘法门,其实每一个人都要修心,浅深不同。人天乘修的是善心,二乘修的是涅盘的心,菩萨修的是功德的心,但是这个都是事修。但是问题是,你今天没有成就“本来无一物”的这种体,你没有找到十方诸佛共同的体,你就成不了佛。所以,从成佛的角度,六祖大师是对的,因为他掌握了十方诸佛的根本的共体,就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所以在整个<安乐行品>,你一定要先弄清楚什么是理观,什么是事修。

前面我们讲到这个“行处”就是理观,就是透过观察我们的原始的真如的心,然后怎么样?安住在一种不生不灭的清净心。然后呢?然后就开始要“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就开始务实地面对我们因缘所生法所留下的无量无边的妄想、无量无边的业力所构成的我们现在的这个生灭变化的心。怎么面对它,就是开始讲务实面了,叫做“近处”。这个近处就是事修,透过事修使令我们慢慢地一步一步地去亲近这个理观的智慧,这个就是事修。

子一、约远论近

这个“近处”有三段。先看第一段,子一,约远论近。

云何名菩萨摩诃萨亲近处?菩萨摩诃萨不亲近国王、王子、大臣、官长。

约远论近,这个“远”是动词,当远离解。这个是讲到我们面对因缘所生的这种生灭心,要先远离十种过失,这样子才能够成就亲近真如。所以这个以下就是讲到菩萨戒法。其实它是把整个瑜伽菩萨戒法、梵网菩萨戒法有关于“誓断一切恶”这一块的戒文,浓缩成十个重点让我们去修学。就是修学菩萨的十种戒法。

第一个,“菩萨摩诃萨不亲近国王、王子、大臣、官长”。国王、王子、大臣,这些属于中央级的官员,长官是地方级的官员。这地方就是说,你一个菩萨,你有志于学《法华经》也好,你有志于弘扬《法华经》也好,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少跟这些有权势的人亲近。

为什么要远离有权势的人呢?蕅益大师说,因为有权势的人,你“顺之,增长贪欲;逆之,身心损恼”。这些有权势的人,他有威德力,他讲话有威德力,这种人基本上都是攀缘心比较重,在世俗名利里面打滚的,跟我们修成佛之道的人思考是不一样的。你随顺他,你增长贪爱;你违背他,他的力量会给你压力,你身心损恼。

所以蕅益大师说,亲近权势,“初似小益,久则大损”。刚开始你会觉得,欸,不错啊,我弘扬佛法,我有一个有权贵的人,一个地方官员或一个民意代表做好朋友。他会帮你成就很多弘法的事情,“初似小益”,有些小小益,但是,“久则大损”。因为什么呢?“失正道故。”你跟他相处久了,你不会改变他,他改变你,你会失去正念的道心。

所以,就是说,你一个菩萨,你有因缘可以度化他,你可以教化他,重点是,你不可以亲近他。这以下都是这样子。就是教化是一回事,亲近又是一回事,就是,你不能亲近他们,这第一个。

我们看第二个。

不亲近诸外道梵志、尼揵子等,及造世俗文笔,赞咏外书,及路伽耶陀、逆路伽耶陀者。

前面是远离豪势,这以下远离邪见。

邪见有几种呢?

第一个,外道梵志。这个梵志指的是修学婆罗门的居士,他修十善法,希望能够生到大梵天。这种外道梵志。

或者尼揵子。尼揵子外道其实他是一种出家众,外道的出家众,我们一般说的印度的瑜伽士。他是练气、修丹乃至于种种禅定的,这个也是追求一种有所得的法。

或者造作世俗文章的,以及这种“赞咏外书”。赞咏,就是世间的诗词,赞咏哪一个风景很漂亮,哪一个地方怎么样,这赞咏这种世间的诗词。及外道的书籍。

“乃至于路伽耶陀”,路伽耶陀就是我们一般说的印度的顺世外道,就是现实主义者,他强调物质创造一切,强调物质主导一切的生命的现象。“逆路伽耶陀”,这个相反,他反而强调心灵创造一切。这个心灵跟佛法说的心性是不一样的,他这个有点断灭见。

也就是说,我们初学者,初机浅识,理观薄弱,如果经常跟他在一起,会有两种情况:第一个,互相争论。你跟他之间不和,你走的是菩提道,他走的是世间的法门,所以你与他互相争执。第二个,你迷失正理,你要么就是被他感化。这是第二种情况,所以不亲近。

看第三个。

亦不亲近诸有凶戏、相叉相扑,及那罗等种种变现之戏。

第三个,菩萨他要不亲近什么呢?“凶戏”,就是这种互相打斗,拳击、斗牛、斗鸡的这种游戏。或者是“相叉相扑”,柔道、相扑。或者“那罗”,那罗就是演戏的戏子,表演各种把戏的戏子。这几种情况,你要么引发瞋心,要么增长放逸,所以要远离。

第四个,远离恶业。

又不亲近旃陀罗,及畜猪羊鸡狗,畋猎渔捕,诸恶律仪。如是人等或时来者,则为说法,无所希望。

就是有些人造的罪业特别重,这个杀盗淫妄的业。比方说“旃陀罗”,旃陀罗就是在古印度专门从事杀业的;或者是畜养猪羊鸡狗。我们受了菩萨戒是不能养这些动物的,因为这个动物,你虽然没有杀它,你增长杀生的助缘。或者是畋猎,就是打猎,或者捕鱼等等,如是这种杀生的恶律仪。

这种整天做杀生的人他造恶业,他来跟你求法,你可以为他说法,但是你不能够有一种希望要彼此亲厚,彼此友好。因为,你跟他在一起,我们说过,两个人在一起只有两种情况:第一个就是你跟他磁场不和,那你们两个就互相争论;要不然,就是两个磁场完全被同化。当然你不可能同化他,因为你是凡位菩萨,结果你被同化,所以,损害慈悲心。因为你一旦认同他,那你就损害慈悲心了,所以你变成进退失守。所以干脆保持距离,就是远离恶业。

第五个,远离二乘。

又不亲近求声闻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亦不问讯。若于房中,若经行处,若在讲堂中,不共住止。或时来者,随宜说法,无所希求。

我们一个菩萨道人,也不亲近求声闻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这个地方指的是定性的,就是那种出离心特别坚固的,你不可能改变他的,他不可能发菩提心的。这种对于苦谛有很深入的体验跟思考的求出离的四众弟子,乃至于彼此相遇也不需要打招呼。如果在房中,若经行处,也不共住一房。这个是讲的很严重了,就是你不能够跟他住在同一个地方。如果他主动来访,来跟你请求开示,那你是可以开示,但是心中也是一样,无所希求,不要去跟他互相亲厚。

当然这个地方有人就会觉得有疑问了,就是说,声闻弟子也是佛陀的弟子啊!三乘弟子嘛,声闻、缘觉、菩萨。为什么也要远离呢?它是这样子,就是说,菩萨也追求涅盘寂静,因为你成佛之道,你一定要安乐道、解脱道、菩提道,它是一条路的,你不可能跳跃,只是你这个过程是走得比较快。比方说一刀千纸,但是还是怎么样?历历分明。声闻人的寂静,我们也可以去修他的法,但是为什么不能跟这个人靠近呢?因为声闻人,他的出离心很强,所以他那个寂静,就是你跟他在一起,他那个身口意所释放的磁场是带一点偏空的寂静,但是菩萨的寂静是中道妙有的寂静。这两个寂静不一样。

那这两个寂静不一样,我们佛法修学是这样,往上走是比较难的,就是我们跟不好的学习,我们被拖下来的机会比较大。所以,你不可能把他的寂静从偏空的寂静变成中道的寂静,结果是,你从中道的寂静被拖入变成偏空的寂静。就是,你不可能改变他,而你却被他改变了。

所以,为了阻止这件事情发生,佛陀制定戒律,菩萨不能跟声闻人问讯、往来,乃至于不能有共住的情况,要保持距离。因为这个耳濡目染,习久成性。

我们看第六的“远离欲染”,远离我们心中的欲染。

文殊师利!又菩萨摩诃萨,不应于女人身,取能生欲想相而为说法,亦不乐见。若入他家,不与小女、处女、寡女等共语。

文殊师利!又菩萨摩诃萨不应该对女人的色身而生取着想,取着这种男众女众的美好相状的这种思想来说法,心中也不乐见。如果有弘化的因缘进入到他家,不与年轻的女子或者是没有结婚的处女,乃至于寡妇等共语,共言语。这个共言语指的是私下的言语,就是你不能跟她单独在一起,必须有第三者在场。这个地方有两层意思:第一个,避免增长自己的染心;第二个,避免世间的讥嫌。这叫第六,远离欲染。

我们看第七的“远离非器”。

亦复不近五种不男之人,以为亲厚。

这五种不男就是说,他过去贪爱的烦恼特别重,所以这种烦恼的心所招感的果报体,他现男众相,但是没有男根。或者说,他现男众相,他同时具足男女二根。他遇到男众的时候,他显出女根;他见到女众的时候,他显现男根。这种具足二根或者是无根的人,都不是修道的法器,所以我们要避免跟他在一起。因为这种宿世贪爱烦恼重的,你很难教化他的,他不是法器。

看第八,远离危害。

不独入他家,若有因缘须独入时,但一心念佛。

古印度的时候,世间可能比较混乱,就是你不要随便单独地进入到居士家里面,可能会有外道或者是各种因缘会伤害你,所以避免单独一个人进入到这种世俗的家里面。

看第九,远离讥嫌。

若为女人说法,不露齿笑,不现胸臆,乃至为法,犹不亲厚,况复余事。

那么如果是男众,就是不为女众;如果是女众,就是不为男众。就是说法的时候,不要有轻慢心,露齿笑就是轻慢心,也不要秀出胸膛。乃至于说法,也不要彼此过分地亲近、厚爱,况复其他的事情。就是,这个地方更多的是远离讥嫌。

看第十,最后一个。

不乐畜年少弟子、沙弥小儿,亦不乐与同师。

这段有两层意思:就是面对于这种年少的弟子或沙弥,第一个,你不能收年纪太轻的弟子。这年纪轻的就是七岁到十八岁,十八岁以下的最好不要收。第二个,你不要跟他拜同一个师父。

为什么呢?因为,蕅益大师说,年少之人,习性未定。他的心是躁动的,他没办法教化的。你去收他做弟子,妨碍你的修道的正业;你跟他拜同一个师父,“扰乱请益”。你要跟师父好好讲个事情,他就在那边跑来跑去的。所以你要远离,不要跟他拜同一个师父,你也不要收他做徒弟,因为他这种心性未定,不堪教化。

这十种,其实你要学过菩萨戒,这十条应该都不陌生了。因为这个是把菩萨戒中誓断一切恶里面远离过失的部分摘录出来。

我们学菩萨戒法要有一个概念,它跟修五戒十善不一样。

五戒十善,它是没有目标性的。因为五戒十善它追求的是一种人天的快乐,所以它的戒法本身就是目标,你持戒就是目标了。你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个戒法,你的目标就是,因为这个戒法创造快乐,你没有太多的目标。

但是菩萨戒法不一样。菩萨戒法它所有的法门都是为了成佛。所以,持戒是帮助禅定的。你看蕅益大师的思想,他在注解中说,持戒是帮助你收摄身心,收摄身心的目的是帮助你生起观慧。所以,菩萨的戒定慧是怎么样?互含互摄的,它不能切割的。

所以你看菩萨戒里面,有很多很多的,特别在修善这一块,含摄了戒定慧。比如你今天在家里面,方圆四十里有人讲经,这个讲经是你陌生的,你一定要去听。你不去听,犯菩萨戒。说我为什么要追求那么多的知识?因为你持戒跟这个智慧是有关系的。你智慧不够,你这个戒也就持不好了。

所以这个菩萨戒跟声闻戒法、跟五戒法是不一样的,它这个是没有出世的妙戒,就没有出世的定慧;没有出世的定慧,并失出世的妙戒。所以我们看菩萨戒,其实它戒定慧是很难切割的。你持戒持得好,你的禅定才会修得好;你禅定修得好,你的观慧才会修得稳定。

所以它这十种法都是怎么样?远离攀缘,收摄身心。为什么?它不是为你说,哦,我修这十种法,追求来生的快乐。不是。它是为了禅定做准备的。我们看下一段就知道了。

子二、约近论近

前面的是约远论近,远离这十种过失,使令我们亲近于一心真如。这以下是透过近(近就是修学),不断地熏习,亲近禅定、修学禅定来成就亲近于一心真如。我们看修定。

常好坐禅,在于闲处,修摄其心。文殊师利!是名初亲近处。

前面的十种的法是远离攀缘,收摄身心,这以下就正式修禅定了。就是,前面的准备做好以后,你应该怎么样呢?“在于闲处,修摄其心。”当然菩萨有在家居士,有出家众。在家居士你可能要工作,有各种的事业,但是你每一天当中一定要有一个固定的时间,进入到一个不受干扰的处所,或者佛堂,或者哪里,你要在一个不受干扰的闲静处,或者一个小时或者两个小时,干什么呢?收摄其心。你受菩萨戒,你不能整天就把心这样放下去不管它,整天就是一天到晚打妄想,这是不对的,这个本身你就犯菩萨戒了。

那么收摄其心,净土宗收摄其心当然主要靠佛号了。过去我们的教务主任慧天长老,他讲到念佛,他提倡一种专注念佛法,我觉得很好用,我给大家说明一下他这个方法的应用。

他这个方法有两个重点:第一个皈依,第二个专注。就是你在念佛之前先修皈依,如果说你不会皈依,那就念那个慈云大师的《净土发愿文》,就是“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愿以净光照我,慈誓摄我,我今正念,称如来名,为菩提道,求生净土”。就是你是业障凡夫,阿弥陀佛是功德庄严,从因缘上,我们建立一种皈依的通身靠倒。这是第一个。

你的心跟佛号建立一种皈依的心态以后,就要修专注了。专注呢,他的方法是这样,每一天念一千声佛号就好,不要多。我们为什么很多人念佛念不好?就一开始贪多。你一天念三万声,他就念六万声,你六万声,他就念八万声,然后念的全部都是散乱心,没有一句佛号可以用的。佛号的目的是收摄身心,结果我们现在把收摄身心这个事给忘了。你跟人家讲话的时候佛号也一直念,你工作的时候也念佛,其实这个都是一种兼带的,不是正修。就是,你拖地的时候念佛,当然好过打妄想,但是你不能把净土宗的定位把它定位成,念佛只是好过打妄想。这标准也太低了吧?你这个念佛是要感应道交的,你这种边工作边念佛,一心好几用,临终能够感应道交啊?

所以我们刚开始就是,念佛人要有一个观念:宁可少念,不可草率!因为就怕你养成坏习惯。你养成念佛就是随口溜过以后,即便给你充分的时间,让你专注地念一百声佛号,你也念不起来。因为你念佛号就是习惯从心中快速地溜过去,你没有真正用佛号来收摄身心。

所以他是怎么样呢?他透过三三四:三句、三句、四句(如果你气比较长,你可以分两口气,六句佛号一口气,四句佛号再一口气;或者你三口气,两口气都可以)。分成五点记数法。早上念十片,五百声;晚上念十片,五百声。他不多。那么你一天早上把五百声佛号念好,晚上把五百声佛号念好,你今天功课就可以了。其他时间,你说我等车也念佛,那没关系。但是你这个一千声佛号念下来,皈依、专注,你念个三年下去,你就知道为什么叫做一句佛号收摄身心,你就懂这个意思了。

诸法因缘生嘛。什么叫因缘生,你知道吗?就是过程很重要,你刚开始跟佛号互动的时候,你是怎么样形成的。你们一开始就是随随便便,你也随便,他也随便,大家都很随便,那佛号跟你的因缘就是很随便的因缘。但是,如果你是在一种很寂静的状态,先拜佛,然后万缘放下、手机关掉的情况下建立心中的佛号,诸法因缘生,这个佛号跟你的力量,它只要一现前,就是说你要修到这个佛号只要一现前,它马上可以把你的心收住,不用太多,十句佛号就够了。因为你就是这样栽培的嘛。这个佛号虽然是个音声,但是有些人栽培音声的时候是皈依的心、专注地念。

我们很多人对净土宗的念佛都忘了这四个字——收摄身心。不是把佛号念完就算了,而是你这个佛号有没有达到把你的身心世界给收住的感觉。

就是你这个菩萨,透过前面十种的远离过失,你远离攀缘心的因缘。然后呢?然后的目的就是帮助你收摄身心,用佛号来收摄身心。

子三、约非远非近论近

我们收完身心以后,就是要起观慧了。我们前面说过,大乘的戒定慧是一条路的。看子三,约非远非近论近。观慧,智慧没有什么远近的问题了。因为这不是前面的持戒、修定,他都有个固定的所缘境,这个观慧他主要观一念心,那心就没有什么远跟近的问题了。就是以观慧来调伏我们心中的颠倒想。

复次,菩萨摩诃萨观一切法空, 如实相,不颠倒,不动、不退、不转,如虚空,无所有性。一切语言道断,不生、不出、不起;无名、无相,实无所有,无量、无边,无碍、无障,但以因缘有,从颠倒生。故说:常乐观如是法相,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二亲近处。

亲近处当然是事修了,这个是事修的观。理观的智慧我们前面说过,它观的是什么?理观观的是什么?观的是真如的心。事修观的是什么?观的是我们生灭的因缘的心。所以我们要务实地面对自己心中很多的颠倒想。

怎么面对呢?

“复次,菩萨摩诃萨观一切法空,如实相,不颠倒。”这一段是总标里面的因相。总标里面有因相还有果相,这是因相。那么菩萨能够在寂静的心中先念佛,收摄身心,然后呢?然后就起观。怎么观呢?观一切法空。

这个空很重要!诸位,你想空掉什么?空是一个能观的智。那你面对你心中的内心世界的时候,你要空掉什么?不是空掉外境。空掉外境你就变成阿罗汉了,灭色取空了,变成逃避外境了,逃避因缘法。它这个空,是空掉心中的爱取。

事修的观行,是面对我们凡夫的因缘的生灭心。生灭心是怎么来的?是多生多劫。我们不要讲那么久了,说最近的这五百世好了。就在无量轮回里面,影响你今生最严重就是最近的五百世。这五百世里面,你如果是经常到畜生道,可能你的痴心就比较重;你要是饿鬼道,那可能就各式各样的习气;尤其是你从诸天下来特别明显,你前辈子是诸天下来,那贪爱的烦恼特别重,就特别喜欢享受,不管你有没有福报,特别喜欢用美好的东西。诸天下来,就是欲界天下来的。那没关系,这些思想导向,都是由于过去的影像留下来的。

所以诸位,佛法不能够否定你留下的影像,就是五尘落谢的影像,这些生命经验是不可以否定的。重点是怎么样?不取!记住。影像不可能形成你的思考的;是因为我们去取,我们取着很多的影像,所以我们的心变成颠倒。所以它破坏的是什么?破坏的是你那个取着的心。

就好像说一个镜子,如果这个镜子它做得非常好,它灰尘是沾不上去的。但是诸位!如果这个镜子,你把它沾上一层强力胶,这个灰尘是不是沾上去就拔不起来?所以观一切法空是空掉什么?空掉那一层强力胶。你只要让镜子跟灰尘中间没有强力胶,这个灰尘就是无住,它自己会脱落的。所以大乘法的空,是空掉内心的执取、爱取,这是很重要的!

那这样子有什么好处呢?就随顺于我们内心的真实相了,就慢慢能够恢复本来面目了。就是你本来心没有灰尘的,那是因为我们取很多灰尘,而形成我们的颠倒妄想。你现在只要把灰尘放下就好了。然后呢?“如实相”,就随顺于我们一心真如的实相,也就不堕入颠倒妄想。这个是讲到整个空观的因相。

那么它的果相呢?

“不动、不退、不转。”你不断地空掉心中的执取、爱取以后,第一个,你的心不容易受到扰动。我们一般都会认为说扰动是外来的,是因为你跟我讲什么话,所以我扰动了。其实他只是个助缘。他对你所做的一切,要经过你内心的分别,经过你的影像、你的执着,然后你的分别,取相分别以后,它才会对你产生扰动。所以我们慢慢有一种离相的力量以后,你的心不容易受到外境的扰动。第二个,不退。慢慢时间长了,也不退失了,这种正念的观慧不容易退失。最后乃至于“不转”,已经形成你的一种强大的力量,不容易被改变。不动、不退、不转,等于是整个果地。

讲一个譬喻,“如虚空,无所有性”。你的内心那种自我的概念慢慢地消灭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离相的虚空,它真正是离一切相。那么当我们离一切相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即一切法。就是,诸位!它是这样子:真妄不两立。你执着妄想,真如就自己退出了;你把妄想放下,你的真如就出现了。“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方动乌云遮。”

就是说,为什么佛陀的心是真如的心,我们是妄想的心?其实真妄是同体的。那么真妄同体,为什么真如的心表现不出来?因为我们执着妄想,所以真如就消失了。那你说,我今天把妄想放下以后,那我的心是不是断灭了?不会断灭的。你把妄想放下,真实的心就出现了。佛法道理就是这样,当你破妄以后,它自然会显真的,自己会显真的。所以你把妄想放下,犹如虚空,无所有性,那自然你的清净心、菩提愿就会显现出来。

这个就是整个空观调伏妄想的因地、果地。

爱读书屋推荐阅读:快穿:恶婆婆她善八零大院当后妈莺时记白月光回归,夫人又夜不归宿了灵卡降临少年白马:温家毒剑仙,震惊天启综穿之我是你妈美人在怀,少帅夜里红了眼恐怖复苏,我以身饲鬼只为活下去如何拯救龙族的未来最后的龙嗣系统给我金手指,我替国家争荣誉打入敌人内部后:我嘎嘎乱杀军婚:被猛野兵哥读心,她赚翻了天网之双世的犯罪动机怕了!易孕体质!八零军官撩上瘾穿越之你是我的劫数太子妃手握空间踏仙路仙起源帝灵境乘鸾兽世独宠萌妻万万岁斗罗大陆:龙影新生寡妇也是潜力股山参为娃,霸气侧漏仙界崩坏,落魄神仙下岗再就业诡异副本:巫鬼农女福宝:变成首富嫁王爷大人,小主又离家出走了四合院:众禽越作死,嘎的越快元配嫡女高嫁日常一剑飘香重生后,玛丽苏女主我不当了!关于我穿成小白龙的那些事山海归期【刑侦】玄学大佬,直播算命200斤反骨足球场上的英雄单位【宠物小精灵世界】遇见国二攻略黑仓组少当家一万种方式柯学之倒反天罡摄政王的霸道王妃和坑爹儿捻珠绕青烟:不能奢望的爱娘!末世来了,咱踹了渣爹囤货去昨日抢我仙骨?今日炸你宗门!她的笔墨纸画生下来就死,阎王见了我都跪精灵降世:开局拒绝阿尔宙斯原神:我,草神眷属,是个好人宿主他毫无求生欲我达奇也想当总统!
爱读书屋搜藏榜:火影人之咒印七零军嫂娇又凶,海军老公拿命宠世子爷的黑莲花,能有什么坏心思白月光降临,季总沦陷了快穿:在狗血的全世界路过宜修重生,脚踩纯元上位诸天签到,从四合院开始萌妃快扶我起来吃糖穿越农女种地忙全民转职:我召唤魅魔雅儿贝德白月光岁月静好,主角团负重前行洪荒:从云笈七签开始重生成猫守护你结巴女生成为教授的历程为什么我又重生了致命游戏:归梦快穿:当狐狸精绑定生娃系统后我是黎家姑娘快穿之绝美工具人拒绝做炮灰逆世仙途:林风飞剑诛魔一秒一罪奴,女帝跪求我别反!霍欧巴,宠我如初领证后,周队长宠妻成瘾高冷大叔甜宠妻穿越不穿补丁裤,我在民国当首富美小护与腹黑男神医生的恋爱史娇软答应说:皇上臣妾又有身孕了重生:拒绝当舔狗,我同桌超甜斗罗:穿成唐三,开始修仙七零小知青被军官宠麻了尘埃花成长记百炼谱仙缘竹马为我弯腰诸天:从成为刘沉香开始崛起柯南世界里的失控玩家徐千金和他的教练女友四合院生活乐无穷午夜交易所竹影深几许与主角相爱相杀的那些事道乡之修道成仙灵兽归元记摄心妖妃倾天下魂穿之杀手王妃不好惹迷情浴爱偷听我心声后,全家都想逆天改命某美漫的超级进化玄川录冷面将军的独宠小娇娇
爱读书屋最新小说:某型月的不太正常的救世主成了恶毒男妈妈泄露心声后:铁血军官红了眼联手母亲虐渣!太子妃成京城团宠穿越西游:我为龙君贵妃自请下堂后,陛下他后悔了我的高中生活日常兔兔生存记刀乱:战斗爽玩家并不想被脑补柚子歌挚欢穿越后,我成了后妈重生甜宠!病娇总裁诱哄喊乖宝啊?靠纯变态心声攻略了阴戾男主十里红妆嫁侯府,渣男前夫后悔了男尊女贵之夫君求临门斩神:这个金毛强的可怕心契秘源毒舌女与逗比男的玄幻之旅神梦引误打误撞捡个总裁老公穿越后的她宠冠兽世仙影谜踪从摆摊卖盒饭开始暴富直播老祖宗围观自己被拉郎配重生90年代之超越平凡精神病出院,开灵车,住凶宅五等分的花嫁三玖线不是疯批吗?怎么又被强制爱了继承千亿资产后,金丝雀不装了清穿成为四阿哥嫡次子想要泡师父所以改邪归正了此身即神庭舔狗三十年,她携千亿家产回七零真千金断亲随军,禁欲大佬日日宠光影之间:懦弱的骑士魔仙情缘天地之争如果让我来修仙有兽焉:天国之旅最后,和老板在一起了当代社畜想退休我一个罪人,拯救黑化大神娇娇纯净似白莲,怎会心机引诱?感谢现役之万丈荣光斩神:开局剑神,守夜人绷不住了暗恋!诱吻!商先生娇宠白月光被雷劈到了异世界阎王崽崽进游戏,三界大佬来团宠穿书错撩后,被年代文大佬娇宠了快穿:救命,老公是恋爱脑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