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八十四面,我们看子二的“别喻”。

前面是总喻,是一个简略的说明。总喻,从法上来说,就是释迦牟尼佛以清净庄严的法报二身,变现一个应化身,来到娑婆世界。佛陀当然先用智慧眼观察了一下,哪些人过去生有善根。后来他发觉,有三十个人跟他过去生有法缘,可能是释迦牟尼佛当面教化过;或者是释迦牟尼佛往生以后,在佛陀的像法、末法的时候蒙受释迦牟尼佛教化而受益的。当时释迦牟尼佛本来的想法是,想要用大乘的功德,让这些人一次到位,把他们都度化成佛,因为佛陀没有悭贪。这些人其实都曾经修过大乘的善根,都跟释迦牟尼佛过去做十六王子的时候学过《法华经》,所以佛陀本来是直接把他们大乘善根启发起来,让他们快速成佛。但是这当中发生了变数。后来佛陀发现,他们虽然有善根,但是起火燃烧了。就是,在凡夫的身、受、心、法都有清净的珍宝的善根,但是也充满了大火。这使令佛陀度化众生的策略产生了改变。这个地方是前面的说明。

子二、别喻分四:丑一、长者见火喻;丑二、舍几用车喻;丑三、等赐大车喻

我们看“别喻”,别喻里面有四段。

丑一、长者见火喻

看丑一的“长者见火喻”。看经文。

长者见是大火,从四面起,即大惊怖,而作是念:我虽能于此所烧之门,安隐得出;而诸子等,于火宅内,乐着嬉戏,不觉不知,不惊不怖,火来逼身,苦痛切己,心不厌患,无求出意。

这个长者本来要对这个三乘的有善根的人采取行动了,但是正当他要采取行动的时候,后来“长者见是大火”。这个见不是用眼睛,佛陀用的中道的智慧眼,照见凡夫在五蕴身心当中累积了太多的烦恼罪业。这个遮障太重了,就是这个火已经从身、受、心、法四面而忽然生起了,所以这个时候这个长者生起广大的惊怖。这个惊怖不是长者内心的害怕,而是大悲心。他是这样想:作为一个佛陀,我的应化身的本质安住在清净法身,所以对我来说,烦恼不能障碍我,业力也不能障碍我。佛陀有四无所畏,佛陀不畏惧任何的烦恼、业力。所以,我的清净法身的功德力,可以在这个三界火宅当中的门安稳地出入。但是,这三乘的诸子都是凡夫位,过去生虽然栽培善根,但是都没有入见道位,所以都是在资粮位这个地方进进退退。

那么这些资粮位的三乘的善根人,“于火宅中”,有两件事很严重:第一个,“乐着嬉戏”;第二个,“不觉不知”。就是说,本来起火了就应该感到害怕,但是为什么他不感到害怕呢?因为火中有快乐。这些人为了贪求快乐,乐着嬉戏(这个嬉戏就是贪着五欲的快乐),所以对于火这件事情,就“不觉不知,不惊不怖”。

其实觉跟知都是一种智慧,它的本质是一样,只是粗细不同:觉比较粗,知比较细。“不觉”就是没有闻思的智慧。闻思就是一种观照力、调伏力。“不知”就是没有修慧。当然,没有闻思就没有修慧,没有断惑证真的力量。因为不觉不知,所以对于这个火对我们产生的结果就不惊不怖。

火对我们产生两种结果:

第一个,破坏我们今生的快乐。无常大火一烧,你所有的快乐终归于空。所以这三种儿子“不惊”,就是对于火对我们今生快乐的破坏性他没有觉知。

第二个,火不但是烧掉你今生的快乐,更重要是烧掉你的善根,特别是大乘的善根,让你退转。但这三乘的诸子对于来生的伤害、退转,他也不觉不知。所以,当他追求快乐、跟火接触的时候,受到火的逼迫而感受到一时的痛苦,他也没所谓,“心不厌患,无求出意”。

这段经文的意思就是讲到,这个长者本来是要用圆满的功德把这三个儿子带走,但是他发现这诸子有两个问题:第一个,这个三界里面全面起火了。这个问题还不是很严重,更严重的是第二个,“乐着嬉戏,不觉不知”。诸位!你把打火机拿给一个大人跟一个小孩子,大人拿打火机相对安全,因为他知道火的可怕;你拿给小孩子,他拿去沙发里面一玩,就把整个房子给烧了。所以火的本质虽然可怕,但是更可怕的是:你不知道它的可怕。这个“不觉不知”是最可怕的。

那么他为什么不觉不知呢?因为他“乐着嬉戏”,关键在这。这个乐着嬉戏是整个核心思想。乐着嬉戏,蕅益大师解释,就是我见的颠倒。就是这个人他想要去追求一种快乐,而且更重要的是,他追求快乐以后,他要主导这个快乐、掌控这个快乐。这种情况,在唯识学叫做取相惑,他心中有一个相状。

我们举一个例子,说明什么叫取相惑。过去在唐朝有一个故事叫做黄粱梦。说有一个穷苦潦倒的读书人,叫卢生,他家里很贫穷。他觉得唯一能够脱贫的方式就是博取功名,所以他努力地读书。考试的时间到了,他就上京去赶考。路途中,他住进了乡村的一个小酒店。黄昏的时候,还没有开晚饭之前,他就到酒店外面的花园中散步。散步的时候遇到了吕洞宾。吕洞宾是八仙过海中的一个仙人。吕洞宾跟这个卢生就说:“你来干什么呢?”他说:“我来考试。”两个就相谈甚欢。吕洞宾一看这个人有修道的善根,就说:“你别考功名了,你来跟我修仙道吧。”卢生说:“不行,我十年寒窗苦读,为的就是这一天。我怎么能够放弃呢?”吕洞宾看他心力很坚定,说:“这样子好了,我不强求你了。现在离吃饭时间还早,要不你到我的房间,我给你看一个宝贵的东西。”

吕洞宾就把卢生带到他的房间,拿出一个枕头。他说:“你先在这个枕头上睡下,休息一下。”这个卢生往枕头上一躺,就开始发现了一些事情。他发现他这次考试果然考上了进士。考上进士以后,皇帝就赐给他一个官位,做节度使。唐朝的节度使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县长、市长这一类。因为他领军有方,平定了当时很多的祸乱,所以皇帝就给他升官,一直升,升到宰相(你要不是皇上的儿子,做到最高大概就是宰相了,作为一个臣子最高就宰相)。他不但做宰相,官位顺利,还娶了一个漂亮的老婆,帮他生了五个儿子。这五个儿子都有战功,每一个都做朝廷的大官。

他活到八十二岁。正当他荣华富贵的时候,有一天突然间生了重病,躺在了病床上。他临死之前生起一念的惊怖,说我不愿意死,我不愿失去我的荣华富贵,这是我今生努力所得!他那一念的惊怖心就让他醒过来了。醒过来才发现,原来是一场梦。这个时候酒店的主人煮那个黄粱,就是小米,小米饭都还没有煮熟,他就把今生的经历看过一遍。后来他就跟吕洞宾学修道了,因为他看清人生,他觉知了。

生命的可怕,不是生命本质,而是你不知道它的真相。我们为什么不知道真相呢?因为我们心中有一个相状在引导我们。你看有些人,他的取相是财富。因为他过去生可能深受贫穷之苦,所以他把这个财富就想得特别的重要。我前生为什么很多理想抱负不能实践?就是没有钱。所以他的取相在金钱。有些人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博取好的名声;有些人把感情这个相状放在心中……

总之,身为一个凡夫,我们一生经历了很多老病死的折磨,但是我们一点都不害怕。为什么?因为我们心中有一个相状在引导我们。这个相状可能是财富,可能是感情,可能是名声,各有各的相状。这个相状如果不拿掉,不要说成佛了,可能把过去的善根都破坏了。

佛陀出世以后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严重性不是三界起火,而是不觉不知。就是,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执着点,自己的攀缘的追求点;然后,为了追求这个东西他什么都不怕,你让他生生世世轮回他都不怕。这个就是人生的盲点。

所以佛陀等于看到了两件事:第一个,佛陀看到了三界起火了;第二个,他也看到了这些小儿子们为了追求快乐而不觉不知,对火是一点都不害怕。这些儿子不害怕,佛陀开始害怕,“起大惊怖”。所以,四圣谛第一件事情,“知苦”!它先训练你,你要看到三界的痛苦。你为什么要离开三界?这个出离心的生起就是知苦。而这些人不知苦!

丑二、舍几用车喻分二:寅一、舍几喻;寅二、用车喻

当然,这样子看到了火、看到了众生不觉不知,对佛陀整个教化众生的布局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我们看下一段,丑二的“舍几用车喻”。这个几就是房子里面比较珍贵的家具,就是茶几,这个就是比喻大乘的法门。“舍几用车”就是舍弃大乘法门而用三乘的方便。

寅一、舍几喻分二:卯一、劝门拟宜不得;卯二、诫门拟宜不得

卯一、劝门拟宜不得

我们看经文。

舍利弗!是长者作是思惟:我身手有力,当以衣裓,若以几案,从舍出之。复更思惟:是舍唯有一门,而复陿小。诸子幼稚,未有所识,恋着戏处,或当堕落,为火所烧。

作为一个佛陀,他有无量的功德,他当然希望把所有的功德都给儿子,作为父亲不可能把珍宝藏着不给儿子的。所以,他本来是希望能够透过华严的教法,让诸子们直接承受大乘的功德。他是有这样的一个拟宜,就是他有这样的构想,后来却发觉行不通。我们看这个过程是怎么回事。

舍利弗!这个长者他看到了前面两件事:第一个,三界起火了;第二个,这些儿子不觉不知而乐着嬉戏。他说,我可不是一般人,“我身手有力”!这个“身”指的佛陀的三昧神通力。佛陀断德圆满,佛陀的身体是断德,他有神通力。这个“手”,双手是佛陀的智慧力,是指佛陀的智德。佛陀度化众生,要么用神通,要么用说法,这两种情况。这两种对佛陀来说都是非常有力量的,都是佛陀的专长。

那么,我应该用神通力跟三昧力,或者以衣裓(衣裓就是古代印度盛花的器具,就像是一个布),用这个布把三个儿子给抱出去。或者用茶几,用几案。这个几就是小桌子,有四只脚的叫做几。这个比喻佛陀的四无所畏。佛陀入了甚深法性三昧,“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火就变成不是火。就是佛陀用茶几,把小孩子放在茶几上,把他带出去。或者是案,案就是大桌子,它不是四个脚,它有很多脚,就是佛陀的十力。用四无所畏跟十力的功德力,把小孩子放在这个几或者案上,把他带出去。

后来他又想想,这件事行不通。为什么呢?这个火宅就一个小门,这个门很小,就是这个真理那么的微妙难知。这个我空的真理这么微妙难知,而这个小孩子心态不改变,又贪恋五欲的快乐,心中有一个执着的影像。这个影像不拿掉,你把他放在衣裓包起来、放在茶几上带走,他的心里面跟这个法不相应,他“恋着戏处,或当堕落,为火所烧”。就是,我可以用一个布把他包住,用茶几把他带出去,但他对我的布、对我的茶几没有信心,心中想的是他的世间的快乐的影像,这么一弄,可能在过程当中就堕落,为火所烧。

那么,在法上的譬喻是指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作为佛陀,他本来是要把最圆满的大乘的功德,就是《华严经》的功德,十地的功德,直接传授给这些儿子,但是无奈法大机小。蕅益大师解释这一段,他举出一个〈方便品〉的颂,他说:“若但赞佛乘,众生没在苦。破法不信故,坠于三恶道。”就是说,佛陀可以不讲三乘的方便,直接讲《华严经》的一佛乘功德,但是“众生没在苦”,众生心中有火,他烦恼跟罪业太深了。这是第一个,他的遮障太重。第二个,“破法不信故”,他的大乘善根薄弱。

诸位!我们后面会说到,五浊障大不障小,这个后面下一堂课会说。就是说,五浊的火对小乘的善根而言,他不怕,因为小乘强调出离。其实净土宗也不怕五浊恶世,越是五浊恶世修净土的人越多,因为它是出离。五浊恶世障碍的是菩萨道。因为在五浊恶世的时候人人自危,人会变得比较自私,所以五浊恶世第一个伤害的是大乘的善根,就是菩提心发不起来。因为你的灾难也很多,我的灾难也很多,我自顾不暇。

这些三乘的诸子虽然过去生跟释迦牟尼佛学过《法华经》,但是经历五浊恶世以后,这些善根已经伤害到非常薄弱了。所以,你用一佛乘的功德给他,他可能不相信甚至于谤法,反而堕落。所以你说用神通力、用智慧力,用布把他包出去,这件事行不通。

有两个理由行不通:第一个,他烦恼太重。他老是想要追求三界的快乐,你把他包起来的过程中他就掉下去了。第二个,他对你的功德力没有兴趣,因为他大乘善根已经退失了,退转了。所以他变成一种怎么样?从大乘的角度来说,他已经是根钝遮重。所以,你这个时候用大乘的《华严经》法门,对他来说已经没办法相应了,因为法大机小。

所以,这个地方用功德来引导他。用佛陀的神通力、功德力、智慧力,不行。这是第一个,劝门拟宜不得。佛陀不是真的要做,佛陀是心中有这么一个想法,叫拟。

卯二、诫门拟宜不得

看经文。

我当为说怖畏之事,此舍已烧,宜时疾出,无令为火之所烧害。作是念已,如所思惟,具告诸子,汝等速出。父虽怜愍,善言诱喻,而诸子等乐着嬉戏,不肯信受,不惊不畏,了无出心。亦复不知何者是火,何者为舍,云何为失,但东西走戏,视父而已。

前面佛陀是用大乘的功德来引导他们,说,你们好好修学,有无量的四无所畏、十八不共、十力,这么多功德你们可以成就、享用。但他们没有兴趣,他们宁可追求五欲的快乐,因为法大机小。

大乘的劝门不行就用诫门,用对治法门。我们大乘也有对治法门。你有烦恼,那没事,我用大乘的对治法门。

佛陀说,用引导的、鼓励的方式不行,那就讲怖畏之事。佛陀讲这个三界的过失,说你这个房子已经燃烧,你现在这个果报不是一个好的果报了,是一个五浊恶世了,虽然有快乐,但是它也有火,你不能老是看到快乐而不看到火。这个火会破坏你的快乐,会障碍你的善根,所以应该怎么办呢?“宜时疾出”,马上就要断除烦恼。

大乘的对治法门不是要改变环境,它的重点就是“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就当下把烦恼给调下来。他不是说离开三界火宅,他是“宜时”,就是当下就要把烦恼给停下来。思惟烦恼的过失,用一佛乘的止观,当下调伏烦恼,那你就能够不会为火所烧。

所以,作是想法以后,就把这样的一种一佛乘的大乘调伏法门告诉诸子,你们赶快出离心中的妄想。所以大乘佛法并没有改变外境,是改变自己的妄想。

“父虽怜愍,善言诱喻。”佛陀用种种的方式,说你要走出你的妄想,不要老是跟着妄想走。但是,“诸子等,乐着嬉戏,不肯信受”。这个法太细,众生的心太粗,还是一样追求如梦如幻的快乐,不肯接受大乘的对治法门,而且对于这个三界的火也是一样,不惊不畏,了无出离之心。

更可怕的是,这当中,不知“何者是火,何者为舍,云何为失”。我们先说明“何者为舍”。

众生追求五欲,他是用什么方式来追求?他就是用五蕴,身、受、心、法,尤其是感受跟想象。我们凡夫追求快乐是直觉式的。你要让我追求这个东西,第一个,在我的生命经验你要给我快乐。他为什么喜欢追求美好的名声?他就是曾经在别人赞美当中受到极大的快乐。他有实际的生命经验,他由感受而产生重大的想象,最后产生执着,就住在这个五蕴的影像里面。所以我们是把这种五蕴当作追求快乐的根本。

其实,五蕴是痛苦的根本,所以我们叫做苦中作乐。本来进入减劫以后,这个五蕴就充满了烦恼罪业。以佛法的意思,其实是少用五蕴、多用一念心性,尤其少用这个感受跟想象。你要脱根、脱尘、脱识,就是离相,其实离的就是五蕴。按照佛法的意思,这个五蕴就是地雷,就是五颗地雷,你少碰为妙。所以,一个人要往生,到晚年的时候你的感受要淡薄,你的妄想要减少。就是说,你五蕴活动越炽盛,你的业力就越重,这是个指标。

所以这个五蕴,对凡夫来说不是好事。但是我们对五蕴不了解,不知道是众苦之本。更严重的是,我们不知道“火”。这个火就是攀缘心。我们要去挑动五蕴,让这个五蕴的活动更炽盛!我们不知道,这个五蕴一旦起火以后是会破坏善根的。当五蕴起火以后,那叫一个失,就产生了一种堕落三恶道的过失。

所以,第一个,我们不知道五蕴里面有地雷;第二个,我们用火去触动他,用攀缘心去触动他,把地雷变成火,最后退失善根,堕落三途。所以,佛陀曾经想用大乘的调伏法门来调伏他,但是没有效果。他们只是东西走戏,就是一次一次地生死轮回,“视父而已”。虽然眼睛看着佛陀,但是不顺从佛陀的教诲。就是对佛陀虽有信心,因为过去生跟佛有缘,但是却没办法接受佛陀的教法。

我们解释一下,为什么大乘的诫门对三乘人产生不了效果。大乘的调伏跟声闻的调伏不太一样。声闻人调伏就是对立的,有我就没有你,有你就没有我,我就必须用极端的方式。“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冤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烦恼就是烦恼,我跟你势不两立。正念生,烦恼不能生。二乘的教法为什么效果好?因为它对立。

大乘佛法强调圆融,它强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用中道的实相来对治烦恼的时候,他说“犹如莲华不着水”,但是“亦如日月不住空”,所以,它这个非空非有的思想相对来说力道薄弱。

就像我们说的,大乘佛法经常讲借假修真,说我可不是贪求五欲,我是在历练。可能你刚开始是在历练,但是,你借假修真,可能一不小心就弄假成真。

所以,大乘佛法对凡夫的操作为什么困难呢?因为大悲心跟攀缘心很难判断,一念之间而已。大乘的调伏法门对这些三乘的诸子来说也是一样,法大机小。就是说,其实佛陀一开始是真的想把他们大乘善根一次直接地启动起来,但是无奈,大乘的功德法的摄受、大乘的对治法的调伏,对声闻人来说都不起作用。

寅二、用车喻分四:卯一、拟宜三车喻;卯二、知子心所好喻;卯三、叹三车希有喻;卯四、适子所愿喻

我们看寅二的“用车喻”。就是舍弃了大乘的法门,开始用三乘的方便。

卯一、拟宜三车喻

看经文。

尔时长者即作是念:此舍已为大火所烧,我及诸子若不时出,必为所焚,我今当设方便,令诸子等得免斯害。

经过了前面的两个思想以后,长者就想:这个三界的五蕴已经为大火所烧,而且诸子对大火又不觉不知,时间紧迫,“我及诸子”,我跟诸子们如果不马上出离,“必为所烧”。你看大乘的功德也好,大乘的对治法门也好,都不是一生一世的;如果你这样经常在三界里面轮回,可能到最后整个善根就破坏掉了。所以,事不宜迟,我要想其他的方法,我要想出些方便。就舍弃了《华严经》的大乘的修学,而改用三乘的方便教法,使令他们暂时先免离火灾之难,让他们先离开这个地方。

你说,大乘佛法修学干嘛要离开生死?我应该生生世世地在娑婆世界历练!你的观念是对的,但是你做不到。为什么?你别忘了,现在叫做五浊恶世。

如果你生长在一个五清的时代,如果你人寿是五万年、八万年甚至于八万四千岁,你可以说:没事,大乘佛法本来就是“犹如莲华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离一切相,还得即一切法,我们应该合乎中道。

合乎中道,从五浊恶世的角度不适用。不是这个法不好,而是我们善根薄弱,烦恼粗重。所以,现在的问题就是怎么样?离开它是最好的方法。佛陀先用车子把他们带走,而不是在里面历练。因为在里面的后果就是“我及诸子”“必为所焚”。

这个地方就有问题了。三乘的诸子,如果你不把他带出去,在生生世世轮回中为烦恼罪业之火给烧了,那这个是合理的;佛陀怎么也烧了呢?我们解释一下。

这个“我”指的是佛陀的应化身。三乘的诸子不出去,为什么佛陀应化身会被烧?

这个三乘人不是一般人,是佛陀的儿子。佛陀到娑婆世界来了八千多次,好不容易就培养了这三十个儿子。也就是说,当释迦牟尼佛因缘结束了以后,未来要继承佛陀阶位的就是这些继承人。蕅益大师说,这个三乘人如果没有马上及时离开三界,继续轮回下去的后果,那可能全军覆没,整个大乘善根全部破坏。大乘善根一旦破坏,就没有人在娑婆世界再成佛了。没有人可以成佛了,就是以后只剩下声闻人了。小乘善根不怕火,因为有火反而激发他的出离。所以,火烧掉的是大乘善根;而这些三乘人如果不出来,他大乘善根一旦全部烧掉,这个娑婆世界就没有人可以修大乘法。也就是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示现成佛了,所以应身佛也没了。是这样子来的。

所以诸位!你不要以为佛陀把他们带出来只是保护他的小乘善根,佛陀是保护他的内心深处那个大乘善根,所以先证得阿罗汉果是一个方便。因为先证得阿罗汉果,先远离火宅,然后再说《法华经》,再启动他内心深处的大乘善根,这个是佛陀的布局。为什么?因为火烧得太厉害了,咱们没有时间等。这就是佛陀当时的情况。所以说,“此舍已为大火所烧”,我如果不赶快出去,可能佛陀的应化身跟三乘的这些人的大乘善根全部烧毁了!所以我赶快要想办法,用车子先让他们离开三界,这是唯一的方法。

卯二、知子心所好喻

看经文。

父知诸子,先心各有所好种种珍玩奇异之物,情必乐着。

那么,这怎么办呢?他就想出一个办法。

“父知诸子”。作为父亲,他先前已经知道这些儿子的根性,知道他过去是什么样的善根;还有,由这个根性,经过长时间的人生经验,他心中有一些他所希望的东西,各有各的希望。这些希望的东西让他产生好乐,他才有办法努力地去修学。你用这种大乘的功德他不生好乐,所以他必须要生起好乐。

这个“情必乐着”,蕅益大师解释说,这千二百声闻人,为什么看到佛陀就能够跟佛陀出家?

你看迦叶尊者,迦叶尊者的家庭。他是独生子,他爸爸的财富是富可敌国,他爸爸比当时的国王还有钱,但是一看到佛陀他就受不了,就出家了。就是生生世世跟佛陀有缘。

也就是说,佛陀对他们是了如指掌,知道他们心中“情必乐着”。什么叫情必乐着呢?蕅益大师用四个字,叫做“小强大弱”,小乘的善根强,大乘的善根弱。为什么?其实他们刚开始,大乘的善根佛陀栽培得好好的,但是经过长时间的轮回,我们说过,五浊障大不障小,这个火烧来烧去,每一生都这样,今天你起烦恼,后天他起烦恼,人跟人之间互相碰撞以后,这菩提心整没了。但是小乘善根它不怕火。

我们可以从这一点看得出来。诸位,几乎佛陀所有的大弟子,没有出家之前都做过什么?对!都做过外道。外道都喜欢修禅定,喜欢冥想。喜欢禅定的人,就是喜欢寂静。其实禅定的寂静乐,跟二乘的涅盘寂静乐非常接近。差就差在,禅定的快乐是可以破坏的,因为他的“我”没有消失掉,他还知“我”在享受禅定,他那个我执还在;涅盘是没有“我”,它就是一片寂静,没有一个“我”在掌控这个寂静。就差在我空,但是他那个寂静的快乐所现的相状很像。所以,这些人小乘善根强!

你看佛陀没有出生之前,他们都是修外道,所以这些人是喜欢寂静的。其实外道也是不简单,他也看不上快乐。我们凡夫喜欢快乐,外道是看不上痛苦,但也看不上快乐。他觉得快乐是有过失的,他们好乐寂静。所以佛陀就因势利导,好!你喜欢寂静,那我就创造一个涅盘寂静乐的假名、假相、假用来引导你。

来,看下面,看佛陀后来怎么样把他们从三界带出来。

卯三、叹三车希有喻

看经文。

而告之言:汝等所可玩好,希有难得,汝若不取,后必忧悔。如此种种羊车、鹿车、牛车,今在门外,可以游戏。汝等于此火宅,宜速出来,随汝所欲,皆当与汝。

佛陀经历过前面的一个过程以后,终于要采取方便了。他就说,“汝等所可玩好,希有难得”,我现在有你们喜欢的东西,就是三乘的道果。这些道果比你所追求五欲的快乐、比你过去所修的禅定的三昧乐更为希有难得。如果你不修学,以后会后悔。

什么样的三车呢?有羊车、鹿车、牛车。

羊车比喻声闻的道果,就是四谛法。为什么羊车比喻声闻人呢?因为声闻人,他是根性比较迟钝。你看声闻,他经常要跟随佛陀,就跟羊一样。羊多附人,羊大部分都是有人在照顾,在引导的,所以羊车就比喻声闻法。

鹿车比喻缘觉,因为鹿喜寂静。鹿是不受管制的,它不喜欢被别人圈养,它喜欢自己跑来跑去,喜欢独自一个人寂静,就是比喻缘觉乘。

牛车比喻菩萨,因为牛能够堪负重任。菩萨的忍力,他能够荷负众生。

那么这三种车子在哪里呢?在三界火宅之外。你们如果得到以后,就可以自在游戏。你不就是喜欢游戏吗?追求三界的游戏,结果你被火所烧。我现在给你这个游戏,没有火所烧,你得到更好的快乐而且没有过失。所以汝等于此三界火宅,要赶快出来,因为这三部车就在外面等你。你出来以后就能够“随汝所欲,皆当与汝”。你喜欢寂静有寂静,你喜欢功德有功德。总之,这三个东西我准备好,就在外面等着你来取。就施设三乘的方便。

我们看最后的结果。

卯四、适子所愿喻

尔时,诸子闻父所说珍玩之物,适其愿故,心各勇锐,互相推排,竞共驰走,争出火宅。

佛陀施设了三乘方便以后,结果“诸子闻父所说珍玩之”……佛陀大大地赞叹三乘的道果,声闻、缘觉的涅盘寂静,菩萨除了涅盘寂静还有种种六度的功德。讲完以后,“适其愿故”,刚好满足他们的愿望,特别是满足二乘人的愿望。因为二乘人小乘善根强,就是好乐寂静。这个寂静比快乐更好,它更持久,而且它没有过失,而且它给你的快乐也不少,涅盘寂静乐。所以他宁可追求一个没有过失的快乐,这是他可以接受的。

“适其愿故”,这个地方是闻慧。他听闻这个法以后,信解欢喜,接受了,他终于接受了。不像前面的大乘的道果,他没办法接受。

第二个,“心各勇锐”,开始努力精进,思慧。他不是只有今天修,他每一天想到以后就开始知苦、断集、慕灭、修道,因为他心中有一个目标。他以前的目标是追求快乐,现在的目标是追求涅盘。有一个目标以后,这个人就叫做主动积极。修行就是要主动积极,勇猛精进,就是指的思慧。

“互相推排”,这个“推”指的是智慧的观照,“排”就是调伏烦恼。他每一次的观察四圣谛,观察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用这个不净、苦、无常、无我来观察他的身心世界,他的智慧,不净、苦、无常、无我四种智慧就越来越坚固,那么它所带动的烦恼罪业就慢慢排斥掉了。智慧生,一切法不生。闻思修,这个地方指的是修慧。

“竞共驰走”,这个是指初果见道位。最后“争出火宅”,就证得阿罗汉的无学位。

那么我们可以看得出来,释迦牟尼佛到此所施设的三乘的教法成功了。

诸位!我们看这段经文,表面上,佛陀用三乘的教法,或者是说二乘的教法,把声闻人带出来,好像是在成就他小乘的道果。其实按佛陀的意思,佛陀是暗中保护他大乘的善根。因为你不把他们救出来,他大乘的善根就破坏。我们前面说过,五浊障大不障小,其实烦恼、业力它不障碍小乘法。你看独觉,独觉都不需要佛陀,他一个人在山中,“春观百花开,秋睹黄叶落”,他就能够成就我空的真理。

但是,你要成佛,对不起,你一定要跟佛陀学习。大乘法这个善根很难栽培,很容易退转。但是你要成佛,没有它又不行。所以佛陀不得已:既然三界火宅环境这么糟糕,那你先离开它。你没办法在三界里面历练,先离开它。离开它,至少你到了涅盘的情况,我再来做二次的教化。就是佛陀先把他们带到涅盘,再跟他讲《法华经》,启发他大乘的善根。

我们从这一段经文可以看得出来,佛陀是一个这么样的情况。

爱读书屋推荐阅读:快穿:恶婆婆她善八零大院当后妈莺时记白月光回归,夫人又夜不归宿了灵卡降临少年白马:温家毒剑仙,震惊天启综穿之我是你妈美人在怀,少帅夜里红了眼恐怖复苏,我以身饲鬼只为活下去如何拯救龙族的未来最后的龙嗣系统给我金手指,我替国家争荣誉打入敌人内部后:我嘎嘎乱杀军婚:被猛野兵哥读心,她赚翻了天网之双世的犯罪动机怕了!易孕体质!八零军官撩上瘾穿越之你是我的劫数太子妃手握空间踏仙路仙起源帝灵境乘鸾兽世独宠萌妻万万岁斗罗大陆:龙影新生寡妇也是潜力股山参为娃,霸气侧漏仙界崩坏,落魄神仙下岗再就业诡异副本:巫鬼农女福宝:变成首富嫁王爷大人,小主又离家出走了四合院:众禽越作死,嘎的越快元配嫡女高嫁日常一剑飘香重生后,玛丽苏女主我不当了!关于我穿成小白龙的那些事山海归期【刑侦】玄学大佬,直播算命200斤反骨足球场上的英雄单位【宠物小精灵世界】遇见国二攻略黑仓组少当家一万种方式柯学之倒反天罡摄政王的霸道王妃和坑爹儿捻珠绕青烟:不能奢望的爱娘!末世来了,咱踹了渣爹囤货去昨日抢我仙骨?今日炸你宗门!她的笔墨纸画生下来就死,阎王见了我都跪精灵降世:开局拒绝阿尔宙斯原神:我,草神眷属,是个好人宿主他毫无求生欲我达奇也想当总统!
爱读书屋搜藏榜:火影人之咒印七零军嫂娇又凶,海军老公拿命宠世子爷的黑莲花,能有什么坏心思白月光降临,季总沦陷了快穿:在狗血的全世界路过宜修重生,脚踩纯元上位诸天签到,从四合院开始萌妃快扶我起来吃糖穿越农女种地忙全民转职:我召唤魅魔雅儿贝德白月光岁月静好,主角团负重前行洪荒:从云笈七签开始重生成猫守护你结巴女生成为教授的历程为什么我又重生了致命游戏:归梦快穿:当狐狸精绑定生娃系统后我是黎家姑娘快穿之绝美工具人拒绝做炮灰逆世仙途:林风飞剑诛魔一秒一罪奴,女帝跪求我别反!霍欧巴,宠我如初领证后,周队长宠妻成瘾高冷大叔甜宠妻穿越不穿补丁裤,我在民国当首富美小护与腹黑男神医生的恋爱史娇软答应说:皇上臣妾又有身孕了重生:拒绝当舔狗,我同桌超甜斗罗:穿成唐三,开始修仙七零小知青被军官宠麻了尘埃花成长记百炼谱仙缘竹马为我弯腰诸天:从成为刘沉香开始崛起柯南世界里的失控玩家徐千金和他的教练女友四合院生活乐无穷午夜交易所竹影深几许与主角相爱相杀的那些事道乡之修道成仙灵兽归元记摄心妖妃倾天下魂穿之杀手王妃不好惹迷情浴爱偷听我心声后,全家都想逆天改命某美漫的超级进化玄川录冷面将军的独宠小娇娇
爱读书屋最新小说:某型月的不太正常的救世主成了恶毒男妈妈泄露心声后:铁血军官红了眼联手母亲虐渣!太子妃成京城团宠穿越西游:我为龙君贵妃自请下堂后,陛下他后悔了我的高中生活日常兔兔生存记刀乱:战斗爽玩家并不想被脑补柚子歌挚欢穿越后,我成了后妈重生甜宠!病娇总裁诱哄喊乖宝啊?靠纯变态心声攻略了阴戾男主十里红妆嫁侯府,渣男前夫后悔了男尊女贵之夫君求临门斩神:这个金毛强的可怕心契秘源毒舌女与逗比男的玄幻之旅神梦引误打误撞捡个总裁老公穿越后的她宠冠兽世仙影谜踪从摆摊卖盒饭开始暴富直播老祖宗围观自己被拉郎配重生90年代之超越平凡精神病出院,开灵车,住凶宅五等分的花嫁三玖线不是疯批吗?怎么又被强制爱了继承千亿资产后,金丝雀不装了清穿成为四阿哥嫡次子想要泡师父所以改邪归正了此身即神庭舔狗三十年,她携千亿家产回七零真千金断亲随军,禁欲大佬日日宠光影之间:懦弱的骑士魔仙情缘天地之争如果让我来修仙有兽焉:天国之旅最后,和老板在一起了当代社畜想退休我一个罪人,拯救黑化大神娇娇纯净似白莲,怎会心机引诱?感谢现役之万丈荣光斩神:开局剑神,守夜人绷不住了暗恋!诱吻!商先生娇宠白月光被雷劈到了异世界阎王崽崽进游戏,三界大佬来团宠穿书错撩后,被年代文大佬娇宠了快穿:救命,老公是恋爱脑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