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的冰川,在强烈阳光的照耀下非常美丽。
一大片厚厚的冰层,散发着如同巨人一般的压迫感,站在这样的冰层之下,无不让人感慨大自然强大的魔力。
经过了几个小时的休息,小杨恢复了过来,虽然还是有一些头疼,但相比之前,她感到好了不少。
她第一个认识的人,是来自昌都市的泽仁。她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常年在西藏地区的冰川地区带领官方组织的勘探活动。
出现在这里,也算是机缘巧合。原本是前往北边克孜勒苏柯尔克自治州的阿克陶县进行交流的。在回来的途中,就得知了有探险队伍失联的消息。泽仁人如其名,她决定直接前往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出一份力。
小杨得知了她的名字后,问的第一个问题是:
“为什么你和别的藏族女生看起来不一样?”
泽仁显然不止一次被问到过这样的问题。她眉头皱了皱,对小杨发出了灵魂拷问:
“那你觉得一个藏族女生应该是什么样?穿着民族服饰,然后看见你就满脸堆笑着给你递上哈达?难道你在喀什市里上班的时候也会问你那些维族同事这样的问题吗?”
“这……我……”小杨哑口无言。
泽仁随后还补了一句:“你也是在相关部门工作的,想必你也应该知道,民族工作上,最要不得的就是刻板印象。”
说罢,泽仁走出了小杨的帐篷,留她一人在帐篷里尴尬地挠着脸。
看来,自己还是不够谨慎,对其他人的尊重也没有完全放在心上。
换成尹秋,或是张饶,他们定然不会如此冒失地问出这种话。
遥远的融媒体中心里,尹秋正急得在江主任的办公室里来回踱步。
江主任和张饶想看傻子一样看着她——他们不明白,小杨又不是一个人去魔窟,何必如此紧张呢?
“不是姐们,您能别转了吗?您不嫌晕我还嫌晕呢。”张饶终于忍不下去了。
“你还好意思说我,不是你在那里跟她说什么‘媒体战士’之类的怪话,她会想到去跟搜救队吗?你知道她要去哪里吗?卡拉雄冰川!那个冰川连在网上搜索都搜不出来,简直就是一片原始的、未经开发的蛮荒之地。那里会有深不见底的冰窟,会有从天而降的落石,会有深达万米的冰裂……”
“那个,抱歉我打断一下,”张饶举起了手,“那边平均海拔也就五千米,冰缝要是深达万米的话,那就相当于直接从帕米尔高原的高度捅到了地壳里面。”
“关键是这个吗?”尹秋又好气又好笑,“关键是她根本不能干这么危险的事情呀!”
“停停停,”江主任做出了制止的手势,“我知道你对小杨有着很高的期许,我们亦是如此。也正是因为这份期许,我们才会让她去做这样重要的报道。这份报道出来,马上就能为她申请提前转正,岂不美哉?你那种给她‘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做法,完全不利于她的成长,反而是一种拖累。”
“行吧,”尹秋无力地坐在了她身旁的椅子上,“她要是能全须全尾地回来倒还好,但凡要是少一根毫毛,我就……”
“就什么?给我俩吃了?”
看着尹秋咬牙切齿,捏着拳头的样子,两人就想笑。
尹秋也不多废话,起身准备离开。
这个时候,江主任的手机响了。他以为又是什么无关紧要的消息,就瞥了一眼。然后发现不对,又瞥了一眼。
“小杨,是小杨的消息!”江主任喜不自胜——他猜到了,小杨一定会起高原反应,所以他在收到了小杨的第一条消息后,就不敢再多做打扰。
现在收到小杨的消息,那就说明她大概率已经从高原反应中恢复了过来。
“小杨的消息?哪里哪里?给我看看?”尹秋收回刚扭动门栓的手,又如同闪电一般跑来。
“搞得好像她是你女儿似的,喏,自己看吧。”
说罢,江主任直接将手机换了个方向,放在桌面上。
张饶也凑了过来。
两人看了之后,都感慨于小杨的冒失。
“她为什么这么冒失呢?上来就说这种话。”
“对啊,刻板印象要不得。”
“尤其是张饶,他受刻板印象的毒害非常深。”江主任在一旁补充道。
“非常深,为什么?”尹秋有些疑惑。
“因为,俺是河南嘞!”
张饶突然说起了一口标准的河南话,着实给尹秋吓了一跳。
“你是河南人?我之前一直都不知道呢!”尹秋有些惊讶。
这下,她搞清楚了,为什么江主任会说张饶受刻板印象毒害深重了。
“咋了?俺不像河南来滴人吗?”张饶挑了挑眉头,平日里的温文尔雅一瞬之间荡然无存,只有面朝泥土背朝天的淳朴气息扑面而来。
“我信,我信,求你恢复一下。”如此具有反差感的张饶让尹秋始料未及,她只好连连退让。
“对了,上面对这次报道有什么要求吗?”张饶一秒钟就恢复成了原本那温文尔雅的样子。他转向江主任,问道。
“上面的意思是,这次报道要足够有警示效果,但同时不能让这些失联的探险队太过反面。总之,既要提醒那些户外爱好者,又不能将这种活动一棒子打死。就像你说的那样,民间的探险活动往往伴随着勘探、绘制等,在事实上形成了对官方工作的补充与完善。这也是一直以来,官方虽然不支持民间探险却也不完全禁止的重要原因。”
“你看我说什么,看待事物不能只看一面,要辩证地看,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张饶有些自得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