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周珩内心十分抗拒,但周国栋却丝毫未给其辩驳的余地,坚持认为教育孩子应当从娃娃抓起。
此时,周国栋已然不再将周珩视作拥有成熟心智的成年人看待。
毕竟,一个人若未曾亲身经历种种事务,即便年岁渐长,最终也可能碌碌无为、难成大器。
随着暑假的来临,周国栋毫不犹豫地将周珩带至身旁,开启了言传身教之旅。
每日送达的集团文件,周国栋皆会要求周珩率先阅览一番。
虽说周珩的灵魂本质上属于成年之人,然而他此前从未涉足公司管理领域。
所以,在初涉此道之时,各类问题可谓层出不穷。
所幸的是,周珩虽年仅十岁,但其思维方式已然趋近于成人,对于诸多事物的理解速度相当之快。
通常情况下,只要周国栋稍加点拨,指出一二三点关键所在,周珩便能迅速领悟其中深意。
当然,至于能否真正将所学运用到实际操作当中并取得良好成效,则因缺乏实践而无从验证。
为了确保周珩能够学得更为细致入微,每当有新的文件送抵时,周国栋总会先让周珩独立审阅,并阐述个人见解及给出相应建议。
随后,周国栋再依据自身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对文件予以批阅处理。
就在这样日复一日的学习过程中,某天,周珩竟出人意料地感叹道:“我如今总算明白了为何众人皆不愿成为那高高在上的皇帝,实在是太过疲累!”
也难怪周珩会产生这样的念头啊!
要知道,近些日子以来,周珩几乎每日都安坐在这个位置上,连身子都懒得挪动一下,但即便如此,那堆积如山的工作依旧让他应接不暇、难以处理完毕。
虽说从集团上报上来的事务大都并非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然而恰恰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琐事,最是令人心烦意乱。
特别是其中涉及到的人事变更问题,更是让周珩感到颇为棘手。
因为每一个人员的调动与更替,不但需要深入地去了解这个人本身的情况,还要确切掌握其个人能力究竟如何。
毕竟对于一家公司而言,最为重要且关键的事情莫过于人事方面的变动了。
就在最近这段时间里,几乎每一天都会收到有关人事变动的申请报告。
值得庆幸的是,这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已经经过何淑娴的初步筛选和过滤,否则数量恐怕只会多上加多。
此时此刻,周珩方才深深地领悟到,经营管理一家公司绝非易事。
暂且不提那些为了应酬而不得不出席的各种商业酒局,仅仅只是日常的内部管理工作,就足以令周珩每天都感到头痛欲裂了。
至于商业酒局嘛,周珩也曾跟随周国栋一同参与过好几次。
依照周国栋的日程安排来看,这种酒局差不多每隔个三五天便会举办一次。
并且能够与周国栋同桌共饮之人,无一不是各地手握重权的官员要员,亦或是在商界呼风唤雨、独霸一方的行业巨头。
他们之间的交流仿佛隔着一层迷雾,无论是言语表达还是思维模式,都让人难以捉摸。
即便是一向低调沉敛的周国栋,在此种情境下也选择了故弄玄虚、打哑谜。
这使得周珩时常感到困惑不已,绞尽脑汁也无法完全理解对方的意图。
直至此刻,周珩方才恍然大悟,明白了前世所遇那些富二代们为何如此精明能干。
从当前的状况分析,如果不够机敏聪慧,恐怕就连他人话语中的含义都难以领会。
更何况,周国栋有意对周珩进行悉心栽培,致使周围众人纷纷前来讨好巴结。
然而,周珩对此却浑然不知。
一个鲜为人知的事情正在悄然发生。
他的照片首次现身于互联网之上。
但由于其引发的反响过于巨大,周国栋不得不动用各种关系将其紧急撤下。
否则,以周珩身为首富之子的身份背景,他的照片必然会如野火燎原般迅速传遍华夏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要知道,像这样自诞生起便坐拥亿万财富的天之骄子,又怎能不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呢?
如今的周珩可谓风头无两,其热度甚至远超日后声名赫赫的王校长。
原因在于,周国栋不仅稳坐华人首富之位,而且是以一种绝对碾压之势称霸商界。
此外,由他创立的国珩集团更是当今最为炙手可热的企业之一。
更有传闻称,备受投资界瞩目的荣耀科技实际上正是周国栋专门为其子周珩而打造的。
这一情况致使身为周国栋之子的周珩,在互联网上眨眼间便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和宠儿。
然而,就在周国栋匆忙地撤回那些言论之后,仍然有一小部分人获知了这个消息。
而周珩的班主任王老师便是其中之一。
其实在此之前,由于那起跑车事件,王老师一直认为周珩家中颇为富有。
但当得知周珩乃是首富之子这一惊人消息时,她才恍然惊觉自己远远低估了这位学生。
王老师不禁满心感慨地对着她的丈夫说道:“真没想到啊,一个堂堂的首富之子,为何会来到我的班级呢?我是不是应该对他给予一些特殊的关照呢?”
听闻此言,她的丈夫微微颔首,表示确实应当如此。
可谁能料到,就在次日清晨,学校的领导竟然亲自打来了电话。
在电话那头,领导语气严肃地要求他们务必将此事严格保密,绝对不能向外泄露半句。
面对这样的指示,王老师的丈夫依旧坚持着原来的看法,缓缓说道:“依我看呐,周首富想必是希望能够给自己的孩子营造一个幸福、美满且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吧。”
“所以亲爱的,你就权当这件事情从未发生过好了。”
听到丈夫这番话,王老师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反驳道:“你觉得这有可能吗?这么大的事儿,我怎么可能当作什么都没发生!”
王老师的丈夫问道:“这孩子成绩很差吗?他不是一直是第一,随他去吧!”
王老师只能叹息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