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康选择的线路是沿着辽河流域进攻,这也是去盛京的最近地点,当年明朝在沿线修建了很多卫所堡垒,不过大多都被清军摧毁,只留下几个大城。
由于沿线有居民,刘少康决定晚上行军,派出的侦察兵也是穿上在盖州缴获的清军衣甲。
下午,侦察兵返回,带回来前方的情报。
下一座城池是海州城,比盖州城要大一些,由于靠近地处内陆,周围有很多村镇,其中有不少都是被迫在此定居的汉人,城内守军有两个牛录五百多人。
刘少康立刻规划路线和时间,争取最快的速度抵达海州城,由亲卫营开路,只携带一天的干粮和水,以及武器弹药,越往里居住区越密集,想要达到战役的突然性也就越难,所以要用最快的速度赶到海州城前。
这种时候战马就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这次他们带来了五百匹战马,就是为了这个时候。
入夜时分,刘少康率领亲卫营骑上战马,在侦察兵的带领下一路北上,道路还算不错,清廷占领辽东后发动大量的俘虏和民夫对占领区域进行建设,开荒、搭桥、修路,以完成实际占领。
经过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两代发展建设,成果的确不错,至少有了问鼎中原的经济基础。
盖州到海州的距离大约为一百五十里,刘少康一路疾驰,路过了不少的村镇和废弃的堡垒,幸亏这些堡垒被清军拆除废弃,否则这次偷家战术很难实施。
凌晨四时,一队三十人的骑兵出现在海州城前,海州城防备比较严,城上有清醒的卫兵每座城门至少有十人。
“什么人?”卫兵用满语高喊。
他们并未发出警报,因为眼前的骑兵都穿着自家的衣甲,领头的至少也是军官。
领头的士兵答话,可刚到嘴边就骂了一句,“靠了,忘记满语怎么说了!”
随即周围士兵憋笑,“排长,趁他们没反应过来,赶紧扔东西!”
这个小队立刻从马背上抛下东西,海州城没有城壕,东西直接到了城门跟前。
城上的清兵大声怒斥,威胁要用弓箭射人,可惜为时已晚,城下小队扔出火把后立刻散开。
足足两百多斤的火药被引燃,和当时在盖州城一样,城门被炸个粉碎,连带城墙都塌了一角。
“夺城!”
三十人小队也是突击队,他们要夺下城头,防止千斤闸落下。
巨爆打破海城的宁静,无数人从睡梦中被惊醒。
城上清兵被震的七荤八素,好不容易容易清醒过来,面对的就是冲上来的台湾军突击士兵,他们人手四支手火枪,立刻将还未清醒的清兵们射杀,然后护住千斤闸。
远处,传来密集的马蹄声,卷起烟尘如利箭般冲向城门,此刻城内兵营里清军牛录章京刚刚从女人身边爬起,胡乱的套上官服,至于战甲,还在兵营里。
城内清兵也是被挑剩下的士卒,无法和精锐相比,仅有不到百人奔向城门。
与他们同时到的还有台湾骑兵,这些骑兵手持新打造的制式骑兵刀,这种骑兵刀仿制后世的哥萨克骑兵刀,厚背宽刃,刀身拥有优美凶狠的弧度,鲨鱼头宝铜护手,重心靠后,用起来非常和手。
面对这样的骑兵松散的清兵毫无还手之力,立刻被淹没在刀光和铁蹄之下。
接下来的战斗极为轻松,清兵根本没有组织起有效的抵抗,被逐个击破,海州城也宣告被占领。
连下两座城堡,刘少康并未感觉轻松,接下来才是考验的时候,因为再向前就是辽阳城。
辽阳城,曾是辽东第一座坚城,也是拱卫盛京的屏障,清兵在这里有重兵把守,就算被抽调一些兵力,也不是盖州和海州城可比,所以偷袭恐难奏效,只能采取其他方法了。
刘少康命令战士们封锁四门,对于敢靠近城门的人警告无效后直接射杀,同时在城内外寻找汉民,在城内给满人喊话,稳定海州城局势。
天亮后城内外两族百姓这才小心的走上街道,看着城头已经变了的旗帜,有人惊恐,有人激动高兴。
惊恐的是满人,高兴的是汉民。
多少年了,终于盼到了救星。
刘少康也开始张贴告示,招募敢反抗的汉民,然后将这些汉民武装起来,看住城内外的满人。
汉民们被压榨多年,他们之所以不敢反抗多数是因为家人,努尔哈赤时期对辽东地区的汉民大肆屠戮,皇太极时期接收了很多明朝官员和掳掠了大量的关内汉民,在范文程的建议下给予一些土地耕种,但需要交付很高的赋税。而且清廷实施隔离政策,满人居住在最好的地方,耕种最好的土地,绝大多数汉民被排挤在外,得到好处的是那些投降过来的汉将亲随以及被招募的汉兵家属。另有很多汉民还是奴籍,饱受侮辱和欺凌,生不如死。
本来这些人对未来已经绝望,没想到救星忽然出现。
一些胆大的先来投奔,随着越来越多的台湾军出现,投靠的汉民越来越多。
刘少康从汉民中选择一些秀才等读过书甚至以前就是大明的官员领导这些汉民,并派人对其中的青壮加以训练,虽然有些匆忙,但可以分担不少精力。
当然,他们的到来必然引发一些冲突,刘少康可不惯着这些人,直接驱逐,留下家财将人赶走,敢反抗者交给投靠的汉民处置。
此时他已经不在乎是否暴露,声势搞得越大越好。
五天后,主力全部抵达,刘少康领军继续进攻,目标辽阳城。
辽阳城守将已经接到逃难满人的汇报,他们祈求出兵攻打海州城,可辽阳的守军只有一千人,守将是位谨慎之人,没有贸然出兵,将消息飞骑报给后方的盛京,然后加强辽阳城的防御。
刘少康花了两天时间抵达辽阳城,看着眼前这座历史名城,一阵唏嘘。
辽阳城周长二十里,分南北二城,城墙为砖石混筑,内石外砖,中心为夯土,上窄下宽,呈梯形,高十米,宽八米,有瓮城,还有护城河,防御能力极强。
此地在历史上是辽、金两朝的陪都,发展自不用说,有经济和军事基础。当年这里曾是明朝辽东首府,重兵守卫,无奈还是被努尔哈赤攻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