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路遇熟人得归宿,帝弓题字消祸端
出了东华门后,薛虹坐在马上沿着巷子慢悠悠的走着,这会儿太阳还未完全落下,街头巷尾依旧有着不少摆着摊子的小吃。
一路行过,咸甜气息交织在一处,着实勾动人的味蕾。
薛虹途经一处小摊前,被摊子上精美绝伦的扇面吸引,随即轻拽缰绳停了下来。
薛虹翻身下马,来到摊前,随手轻轻捏起一幅海棠扇面问道:“这些扇面可都是摊主你自己画的?”
摊主是一个年轻人,身形消瘦,但眼睛很明亮,笑起来颇有些傻气,有些呆呆的样子,倒不令人讨厌。
“回大人的话,这些扇面都是小人自己画的。”
薛虹抬起头看着对方身上打着补丁的破衣长衫好奇道:“如此说来也是奇怪,凭你这一双巧手不说家财万贯,至少吃穿还是不成问题的。你这扇面多少钱一副?”
“嘿嘿,三十文。”
薛虹有些讶然:“哦?如此精美,三十文却也不贵。摊主,帮我将这两幅收起来吧。”
一旁的随从立刻上前,掏出鼓鼓囊囊的钱袋子,从里面点了铜钱递给摊主。
薛虹继续同摊主搭着话,这才得知眼前之人大概就是传说中的“石呆子”。
红楼梦原本的故事中,石呆子因为有二十把古董扇子被贾赦看上。
贾雨村为了巴结贾府,以“亏欠官银”为理由,诬陷石呆子,将二十把古董扇子并着家变一并充公。
这二十把古董扇子自然也就落到了贾赦手里。
也是因为这一件事,贾琏同贾赦甩了脸子:“为这点子小事,弄的人坑家败业,也算不得什么能为! ”
甚至事后贾琏还因为这件事挨了贾赦的一顿好打。
也正是因此,薛虹才愿意同贾琏相交,至少这府上男丁,贾琏还算是个人。
在同石呆子的聊天中,薛虹得知,石呆子本是书画世家,只是到了他父亲这一代,没什么天赋,读书不行,书画也是一窍不通,所以才落寞。
本来石呆子也只是准备混日子,喝粥度过余生。
可去年因缘际会之下,说了个好媳妇,是个顶贤惠的,针线活非常好,便劝他上进。
石呆子在自己妻子的鼓励下,开始按照祖父留下的书籍自学了起来。
不成想就一年的时间,就有了这样成就。小夫妻二人便商量着,把日子过得好起来。
石呆子出来卖画卖扇面、他的妻子也是在家靠着一双巧手替人缝补衣裳,争取把日子过起来。
“嘿嘿嘿!街坊邻居都说我傻人有傻福,娶了个贤惠妻子。要不然,我还是在浑浑噩噩,一事无成呢。
现在虽然也谈不上什么富贵,但一日三餐温饱还是没问题的。”
薛虹将两副扇面收好,正要离去,却见一个人慌慌张张的跑了过来:“石呆子,不好啦!!有人穿靴带帽的官差来了,把你的家围了,你娘子还在里面呐!!”
石呆子一听,摊位也顾不得了,连忙往家里跑去。
薛虹原本要上马离去的身影也停了下来。
“老爷,咱们是……”
“跟上去看看。”
……
“大人,冤枉啊!我家相公从来都遵纪守法,更不曾亏欠过官府银钱税钱!!
这扇子乃是我家相公传家之物!只不过是几把破扇子,不值钱的!”
一处小院内,一名颇有颜色的妇人一身短衣粗布跪在地上,正对着官差衙役们苦苦哀求。
石呆子此刻也已经跑了回来,连忙大步流星的跑到妇人身边搂住她:“娘子,你怎么样?”
在确认妻子平安无事后,这才注意到了衙役们手上的二十副古董扇子,立刻便要扑上去夺回来。
“好啊!!你们和那强贼是一伙的!!什么亏欠官银,不过是你们用来坑我传家扇子的借口!!
你们这些个狗官!狗腿子!!”
那妇人也站了起来,同石呆子依偎在一起,一双杏目含泪,死死的盯着闯进自己家里的这群强盗一般的人。
原本拿了扇子就要走的一众衙役一听,立刻便恼了。
“哎呀?你小子活的不耐烦了?竟然胆敢辱骂我们大人,朝廷命官?
嘿嘿,我还就告诉你了,不用我们大人出手,我们哥几个就能好好的教训教训你!”
几个衙役当即扯出锁链来,要将石呆子夫妻二人锁了,押进牢房里去。
罪名嘛……不重要,随便安一个。
平民小老百姓而已,谁也不在乎。这种流程他们熟得很。
几个衙役看向石呆子妻子的目光中明显不太干净。
“你小子,艳福不浅呐!不过没关系,等到了牢房里,哥几个帮你试试成色!哈哈哈哈!”
两名衙役按住石呆子,当即锁链加身。
另外几名衙役则是按住妇人,说是披枷带锁,可却要动手动脚。
两人势单力薄,自然挣脱不得,被衙役披枷带锁往外面押去。
一众衙役刚出了门,迎面瞧见一道红色身影站在门口处,连忙下跪行礼。
“卑职见过大人!!!”
薛虹面色不怒不喜,缓缓开口道:“适才本官就在这门口,也听了个七七八八。你们说这石呆子亏欠官银。
把他如何亏欠,亏欠了多少,如实说来。”
一众衙役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因为谁也摸不清眼前年轻官员是谁,又是什么来路,什么意思。
毕竟他们干这种坑人家业的事情也不是一次两次,往常可从来没有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啊!
最后还是一个年岁稍长的捕头灵机一动,小心翼翼的从地上爬了起来,陪着笑脸凑了过去:“这位大人,小的们是奉了顺天府丞贾雨村大人的命令过来的。”
薛虹闻言笑道:“我自然是认得他,他也认得我。
本官也不为难你们,既然你们拿不出来证据,那就把这两人的枷锁去了。放了他们。
至于交代,本官就给你们个交代,让你们带回去给贾雨村交差!”
薛虹从马背上取出从石呆子那里买的扇面,而后又让石呆子回家中取出笔墨。
一手端着扇面,一手挥毫:
象箸玉杯彩璃盘,裂帛焚琴意难全。
今日示君一捧雪,朱鹮飞落草堂间。
四句话,六个典故,每一个都堪称贴脸开大。
薛虹又取出私印,盖在扇面上,随后扔给衙役:“把这扇面带回去交差吧。这东西该交给谁,贾雨村心里会有数的。”
“是是是!!小的明白!不打扰大人了,我们这就走。”
一旁跟着薛虹身后的随从也啐道:“呸!!真是狗官!!要不是今天老爷在这,这两位怕是凶多吉少了。”
石呆子见状连忙带着妻子上前感谢。
“草民叩谢大人救命之恩!!”
薛虹单手虚扶示意两人起身:“不必如此,发生这样的事情本就是我等官员的失职。
倒是你们二人夫妻情深着实难能可贵,常言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石呆子,我观你于绘画一道颇有天赋,若能勤学苦练,未必不能成为一代大家。
更何况你有贤妻如此,万不可再荒废天赋,昏昏度日。”
石呆子夫妻二人千恩万谢,又要再拜。薛虹不愿再受,便翻身上马离去。
看着薛虹离去的背影,那妇人迟迟未回过神来。
“娘子,可是方才受惊了?还未回神?”
晴雯收回目光,所有的一切化作释然一笑,摇头道:“没什么,只不过我恰巧知道这位大人是谁。
相公,你于画道上的天赋能得到他的认可,未必不能成为大家。”
“娘子,你知道咱们的恩人是谁?”
“他就是前科皇上钦点的探花,有走马观碑之能,论及博学,天下无人能出其右,还是乐寿郡主的仪宾,被皇上、太子殿下称为帝弓的薛虹、薛景瑜薛大人!”
石呆子眼里满是敬佩,搂着晴雯的肩膀道:“我原道天下乌鸦一般黑,不成想还有像恩公这样的好官!
既然恩公对我寄予厚望,那我石呆子说什么也要努力试一试!
到时候,娘子你就不必像现在这样,熬夜缝补浆洗衣裳了。”
晴雯俏皮一笑:“靠自己的手艺吃饭有什么不好的?
不靠天不靠地,也不必前恭后倨看人脸色,活的堂堂正正。”
是啊,活的堂堂正正。
“薛大人……过去之事……对不起。”
晴雯不知道薛虹认出来了自己没有。
也许,对于薛大人而言,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存在吧?不值得记住的存在。
但无论如何,至少现在的生活,晴雯很满足。
有一个疼爱自己,知道上进的丈夫,小两口有一个小家,不愁温饱,很好,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