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的话把太仓州知府夏一和吓的脸色惨白,他站起来解释说:“下官知罪,下官知罪,下官也是受了小人的蒙蔽,下官亲自去防洪水坝检查过了。
但下官后来才知道,只有下官去检查的地方是质量好的,其他地方都是豆腐渣,样子货。“
右参议黄宗高道:“如此说来,难道只有那些承包水坝的奸商和太仓州的小吏有罪?
太仓州四县数万亩农田被淹,上万的百姓流离失所,那些奸商和小吏能承担这么重的罪吗?“
张伟:“责任的问题,我等据实上奏朝廷,朝廷自有判断,现在还是说说赈灾的问题吧。“
左定宇道:“张参政所说是正理,现在的关键点不是追究问题,而是如何赈灾。
夏一和,现在太仓州赈灾还缺什么?
左定宇现在根本不敢拿太仓水灾的事来说责任。
毕竟当初夏一和保证太仓州的防洪水坝没事时,张伟是不太相信,主张伟派人下去再检查太仓州的水利情况。
是左定宇相信了夏一和,布政司才放过再检查了太仓州,所以说左定宇也是这次太仓州水灾的间接负责人之一。
夏一和:“目前最缺的就是粮,等入冬了,就会缺棉衣和柴火。“
左定宇:“缺粮的问题,我前几天已经已布政司的名义从常平仓调粮一万石去赈灾。
今天再调二万石给太仓州,调一万石给其他受灾府县。
张参政苏北三大仓的常平仓粮食还够用吧。”
张伟:“目前来看,赈灾的粮食没有问题,但南京和各府的粮价恐怕不好控制了。”
官府的粮食用来赈灾了,民间自然会抢购粮食,官府手上没有粮,自然不好控制市场上的粮价了。
左定宇:“粮价的问题,稍后再说,再说太仓州的赈灾。
夏一和,夏知府,在朝廷的处罚没到之前,本司命你回太仓,戴罪立功继续主持赈灾。
特别是柴火和棉布等灾民的过冬问题,你要尽量想办法就地解决,一定要保证冬天不要冻死人。
如果你赈灾得力,本司会向朝廷为你分说一二,让朝庭宽恕于你。“
这夏一和也是左定宇的一员爱将,是左定宇一路提拔上来的\"人才\"。
如今的结局证明了这夏一和就是个中看不中用的草包。
但左定宇还是想保一保夏一和的,至少尽量让夏一和的下场不是太难堪。
夏一和:“多谢大人体谅,下官一定尽全力安排赈灾。”
左定宇道:张参政,何参政,崔参议,黄参议,目前我苏北行省的工作一切要以赈灾为第一要务。
其他所有的工作也好,私人恩怨也罢,均要为赈灾让路。
谁敢因此影响赈灾,休怪本司无情。
还有这粮价的问题,本司决定向浙江和山东两省的布政司衙门协调一部粮食来稳定我省的粮价,这期间谁敢囤粮涨价,就是与本司作对,一旦发现,本司绝不轻饶。\"
说完左定宇看了右参政何林一眼,毕竟大家都知道何林的小舅子就是这南京城内最大的米商之一。
何林看到左定宇的眼神,只得开口表态道:“下官坚决支持左大人的决定。“
随后,左定宇又安排了几人分巡其他的受灾府县。
张伟分到的是巡查松江府的水灾情况。
从上报的材料来看,松江府的水灾不算太严重。
松江下辖的八县中,只有华亭受灾比较严重,张伟接到左定宇的安排后,第二天就带人直奔松江府华亭县而去。
花了几天把华亭的灾区都跑完后,张伟得出一个结论,这里的灾情的确还在控制的范围内。
跑完了华亭县,张伟又去看了青浦县和娄县,奉贤县等三个县,
最后张伟又特意去看了一下后世的魔都上海县。
此时的上海还完全不能和后世的魔都相提并论,不过得益于上海已是大夏朝的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之一,此时的上海县依然是人口数十万的富饶之地。
说来也巧,上海县令朱正与张伟本是同年的进士。
但他也是自从两年前从山东某县调到上海任县令后,他才知道与自己同届的张伟已经是从三品的左参政了。
对于这么巨大的差距,朱正还不及羡慕和嫉妒,他直接选择了巴结。
可两者官位差距实在太大,之前又不相熟,朱正几次去张伟府上求见都没见到人。
如今自己这位同窗来到自己的辖县视察,朱正喜不自禁。
为了拉近与张伟的关系,朱正出表现出了十二分的热情。
张伟刚来上海时对朱县令的热情还不觉得有什么,甚至还有点高兴。
但上海待了几天后,他实在受不了自己这位同年每天例行的十二分热情招待了。
但在上海县的地界上,张伟又不好直接训斥和拒绝他。
于是张伟只好留书一封,收起行头,身穿常服准备悄悄乘船返回南京。
令张伟感到惊奇的事发生了,在这艘从上海到南京的商船上,张伟居然发现了自己的好友,右佥都御史卓不凡也在这艘商船之上。
一身常服的卓不凡看到同样一身常服的张伟,也是惊讶的不行。
两人默契的没有惊动各自的随从人员,来到船头后,张伟小声的说:“好你个逸尘,你还真来苏北了啊。“
卓不凡:“哈哈,卓然,我不是说了会来苏北公干吗,这不就来了吗。“
张伟:“逸尘来上海公干,是关于海贸的?还是关系松江府的?“
张伟忍不住好奇问道。
卓不凡:“卓然,抱歉,我的公干内容还是保密的。
在朝廷和督察院没有正式决定公开前,我不能透露任何有关的消息。“
张伟:“抱歉,是我多嘴了。“
卓不凡:“对了,卓然,正好有一件私事,我也要拜托你呢。“
张伟:“哦,什么事?“
卓不凡:“我那长子今年中了秀才,我打算让他去南京的金山书院读书,到时候让他住在你家如何?”
张伟有点吃惊的看着卓不凡说:“你的儿子我当然是欢迎的。
但我还是要问下北京有那么多书院不读,为什么偏要来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