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浩然一声令下,召集了一帮满怀热血的年轻寒门官吏。这些人出身平凡,却在官场中怀揣着匡扶正义的梦想,听闻要对南方几郡的贪官污吏展开调查,各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顾浩然目光炯炯地看着他们,说道:“各位,这次任务可不轻松,吴郡、会稽郡、九江郡、江夏郡那些贪官污吏狡猾得很,但咱们可不能怕,一定要把他们的丑事都抖搂出来,给百姓一个交代。大家有没有信心?”
年轻官吏们扯着嗓子齐声高呼:“有!”那声音,仿佛要把屋顶都掀翻。
其中一个叫赵小六的年轻官吏,兴奋得脸都红了,咋咋呼呼地说:“顾大人,您就瞧好吧!我保证把那些贪官的老底都给您挖出来。”
顾浩然笑着点点头,说道:“好,小六,就喜欢你这股子冲劲。但记住,调查的时候可得小心,别弄出啥乱子。”
于是,众人兵分几路,各自奔赴目标郡县。赵小六带着几个同伴来到了吴郡。一进城,他们就像几只嗅觉灵敏的小猎犬,开始四处打听消息。
赵小六拉住一个街边卖糖葫芦的大爷,笑嘻嘻地问:“大爷,您在这吴郡生活这么久啦,您知道这地方有没有啥当官的,手脚不太干净呀?”
大爷警惕地瞅了瞅四周,压低声音说:“官老爷,您可小声点。要说这吴郡,县令和那几个大富商勾结,可没少干坏事。就说这赋税,一年比一年高,我们这些小老百姓都快活不下去喽。”
赵小六眼睛一亮,连忙追问:“大爷,您知道他们是咋勾结的不?有没有人能给我们详细说说呀?”
大爷挠了挠头,想了想说:“我听说城西有个刘掌柜,以前和那县令走得近,后来不知道为啥闹掰了。您要不找他问问,说不定能问出点啥。”
赵小六谢过大爷,带着同伴火急火燎地去找刘掌柜。见到刘掌柜,赵小六满脸堆笑地表明身份:“刘掌柜,您好呀!我们是来调查吴郡吏治问题的,听说您和县令有些过往,您看能不能给我们提供点线索呀?您放心,我们肯定给您保密。”
刘掌柜犹豫了一下,看着赵小六等人真诚的眼神,叹了口气说:“好吧,官老爷。那县令和几个富商合伙做买卖,还在赋税上动手脚,中饱私囊。我就是看不惯他们,才和他们闹掰了。他们还威胁我,让我别多管闲事。”
赵小六眼睛放光,连忙追问:“那您知道他们具体的交易细节不?有没有账本之类的证据呀?”
刘掌柜一拍大腿,说道:“有!我之前留了个心眼,偷偷抄了一份账本。不过,这账本要是被他们知道在我这儿,我可就没命了。”
赵小六拍着胸脯保证:“刘掌柜,您放心!我们一定保护好您。这份账本对我们可重要了,有了它,就能把那些贪官污吏绳之以法。”
可就在这时,突然听到一阵嘈杂声。原来是县令家的公子带着一群家丁,大摇大摆地走过来,嘴里还嘟囔着:“听说有几个小官在打听我爹的事儿,是不是你们呀?”
赵小六不慌不忙地走上前,说道:“我们是奉命调查,还请公子不要阻拦。”
县令公子嗤笑一声:“调查?你们也不看看自己几斤几两。我爹为吴郡做了那么多好事,你们这是污蔑!”
赵小六笑着反问:“哦?那请问公子,这赋税一年比一年高,百姓苦不堪言,这就是令尊做的好事?”
县令公子被问得哑口无言,恼羞成怒地说:“你们这些穷酸小官,别在这多管闲事。信不信我让你们吃不了兜着走!”
赵小六还没来得及回应,一个同伴突然喊道:“哎呀,不好!账本不见了!”
众人一惊,回头一看,原来是县令公子的一个家丁趁乱偷走了账本。赵小六气得直跺脚,大喊:“你们竟敢偷账本,这可是重要证据!”
县令公子得意洋洋地说:“证据?什么证据?我可不知道。你们要是识趣,就赶紧滚出吴郡。”
赵小六眼珠子一转,突然笑了起来:“公子,您确定要这么做?您偷走账本,这可是毁灭证据的大罪。要是让太子殿下知道了,您觉得后果会怎样?”
县令公子一听“太子殿下”,心里有点慌了,但还是嘴硬地说:“你,你别拿太子殿下吓唬我。”
赵小六趁热打铁:“您要不信,咱们现在就去东宫,让太子殿下评评理。看看您爹和那些富商勾结,贪污受贿,您又毁灭证据,该当何罪!”
县令公子这下彻底慌了,额头上冒出豆大的汗珠,结结巴巴地说:“别,别去东宫。账本还你们就是了。”
家丁只好把账本交了出来,赵小六接过账本,笑着说:“公子,以后可别再干这种糊涂事了。”
在会稽郡,年轻官吏孙大宝也遇到了一件让人哭笑不得的事。他听说当地有个讼师,专门帮豪强大族打官司,手段极其卑劣。
孙大宝带着几个同伴找到这个讼师,一脸严肃地说:“你可知罪?你帮豪强大族欺压百姓,制造冤假错案,如今我们已经掌握了一些线索,你若如实交代,还能从轻发落。”
讼师吓得脸色苍白,扑通一声跪下,哭丧着脸说:“官老爷,我也是被逼无奈啊。那些大族给的钱太多,我家里还有老小要养。他们让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
孙大宝冷哼一声:“为了一己私利,就可以助纣为虐?你说说,他们都做了哪些坏事?”
讼师颤抖着说道:“他们强占百姓土地,让我伪造证据,把百姓送进大牢。每次事成之后,他们都会给我一大笔银子。”
孙大宝追问道:“那你知道他们背后有没有官员撑腰?是哪个官员?”
讼师想了想,说道:“我听说他们和郡守关系密切,每次有大事,都会去郡守府商量。”
孙大宝心中大喜,终于找到了关键线索。可就在这时,一个豪强大族的管家带着一群人冲了进来。
管家气势汹汹地说:“你们是什么人?竟敢为难我们的讼师!”
孙大宝镇定自若地说:“我们是调查吏治的官员,你们豪强大族强占百姓土地,作恶多端,我们绝不会放过。”
管家嗤笑一声:“就凭你们?你们知道我们老爷是谁吗?识相的就赶紧滚,不然有你们好看!”
孙大宝笑着说:“哦?我倒想看看,你们能把我们怎么样。你们以为有郡守撑腰,就可以为所欲为了?”
管家一听,有点心虚,但还是嘴硬地说:“你别胡说,我们老爷和郡守可没什么关系。”
孙大宝不紧不慢地说:“是吗?那咱们就去郡守府问问,看郡守大人怎么说。”
管家这下慌了神,连忙说:“别,别去郡守府。有话好商量。”
孙大宝趁热打铁:“商量也可以,你把你们豪强大族和郡守勾结的证据交出来,我们可以考虑从轻发落。”
管家犹豫了一下,突然灵机一动,说道:“证据我可以给你们,不过你们得答应我一个条件。”
孙大宝警惕地问:“什么条件?”
管家笑着说:“你们得帮我在郡守面前美言几句,就说我是被迫的,都是老爷指使的。”
孙大宝和同伴们忍不住笑了起来,孙大宝说道:“行,只要你交出证据,我们会考虑的。”
管家这才不情不愿地拿出了一些信件,正是豪强大族和郡守勾结的证据。孙大宝接过证据,笑着说:“你放心,我们说话算数。不过,你也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在九江郡,年轻官吏李大胆正在调查一个负责工程建设的官员。这个官员在修建桥梁的时候偷工减料,导致桥梁坍塌,砸伤了不少百姓。
李大胆找到这个官员,严肃地说:“你负责的桥梁工程偷工减料,造成百姓受伤,你可知罪?”
官员却一脸无辜地说:“官老爷,这可不能怪我呀。那建筑材料供应商给我的材料就是这样,我也没办法。”
李大胆冷笑一声:“哦?是吗?那你为什么不检查材料质量?而且,据我们调查,你和那个供应商关系可不一般。”
官员一听,有点慌了,连忙说:“哪,哪有这回事。您可别冤枉我。”
李大胆拿出一些证据,摆在官员面前:“你还想狡辩?这些证据你怎么解释?”
官员看着证据,顿时哑口无言。可就在这时,那个建筑材料供应商突然跑了进来,哭天喊地地说:“官老爷,冤枉啊!是他让我这么做的,他说只要我给他好处,就不管材料质量。”
官员气得跳脚:“你这个忘恩负义的东西,明明是你主动找我,说给我好处,让我用你的材料。”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互相指责,把李大胆和同伴们都看呆了。
李大胆忍不住笑着说:“你们俩别吵了,都不是什么好人。现在证据确凿,你们就等着接受惩罚吧!”
在江夏郡,年轻官吏王有才在调查救灾物资分配问题时,也遇到了一件趣事。他发现当地官员和富商勾结,把救灾物资偷偷倒卖。
王有才找到那个富商,质问道:“你为什么要和官员勾结,倒卖救灾物资?那些可都是给受灾百姓的救命物资!”
富商却一脸委屈地说:“官老爷,我也是没办法呀。那官员说,只要我帮他倒卖物资,就给我好处。我家里也穷,就答应了。”
王有才冷哼一声:“穷就可以做这种伤天害理的事?你知不知道因为你们,多少百姓受苦?”
富商低着头,不敢说话。这时,那个官员听说富商被抓,跑了过来。
官员假装生气地说:“你这个奸商,竟敢私自倒卖救灾物资,我一定要严惩你!”
王有才看着官员,笑着说:“大人,您就别装了。我们已经掌握了你们勾结的证据,您还是乖乖认罪吧。”
官员一听,脸色煞白,扑通一声跪下:“官老爷,我错了。我也是一时鬼迷心窍,求您饶了我吧。”
王有才严肃地说:“饶了你?那谁来饶了那些受苦的百姓?你们的所作所为,必须受到法律的制裁。”
随着调查的深入,顾浩然等人收集到了越来越多的证据。这些证据,都是那些贪官污吏和豪强大族违法乱纪的铁证。
顾浩然看着满桌的证据,对年轻官吏们说道:“大家干得不错!这些证据足以让那些贪官污吏受到应有的惩罚。咱们这一趟,没白跑。”
赵小六兴奋地说:“顾大人,等把这些人都处理了,吴郡、会稽郡、九江郡、江夏郡的百姓就能过上好日子了。”
顾浩然点点头:“没错,不过这只是第一步。咱们要继续努力,让整个官场都风清气正。”
几天后,顾浩然带着年轻官吏们,带着满满的证据,来到东宫向太子汇报。
顾浩然恭敬地说道:“太子殿下,经过这段时间的调查,我们已经掌握了吴郡、会稽郡、九江郡、江夏郡等地贪官污吏违法乱纪的证据。”
说着,他把整理好的证据呈给太子。太子翻开一看,脸色越来越凝重。
太子怒喝道:“这些人简直胆大妄为!竟敢如此鱼肉百姓,败坏朝纲。来人啊,立刻将这些涉案人员全部缉拿归案,依法严惩!”
顾浩然等人齐声应道:“是!”
太子看着顾浩然等人,欣慰地说道:“你们做得很好,尤其是这些年轻的寒门官吏,不畏强权,为朝廷立了大功。希望你们以后继续为朝廷效力,为百姓谋福祉。”
年轻官吏们纷纷表示:“殿下放心,我们定当不负所托!”
在顾浩然等人的努力下,南方多地的吏治得到了一次大肃清。百姓们得知贪官污吏被惩处,无不拍手称快。而这些年轻的寒门官吏,也在这次行动中崭露头角,成为了朝廷的新生力量,为官场带来了一股清正廉洁的新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