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 发展现状
“处长,江口市还真是一块风水宝地,山清水秀,不充分利用起来确实可惜了。”
当天晚上返回合江市的路上,唐晓玲如是感叹,还有点意犹未尽的意思。
下午,江口市商务局以“请省厅调研组指导发展旅游业”的名义,邀请谢凌风一行人到大武山和江口水库去转了一圈,商务局王局长亲自陪同,林市长以“下午市里还有个会议”为由在午餐之后就自行离去。
而这也正遂了唐晓玲等几人之意,让他们既完成工作,又实现了“旅游”的心愿。
司机师傅就自豪的说道:“怎么样?我说得不错吧,我们江口市确实很漂亮吧?”
第二天,一行人继续调研行程,先后调研了雅恩土家族自治州和郅昌市。
前者是云中省的少数民族土家族的自治州,后者是龙江的重要港口城市之一,位于云州市的上游,均在合江市的南部。
从经济层面而论,雅恩州的经济比较落后,道路交通设施就比合江市差多了,让送他们的合江市商务局的那位司机师傅直叫苦。
与合江一样,照例调研了雅恩州的商务局和下面的一个县域招商局,提出了一些招商引资的意见。
得益于龙江水路之便,还有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修建的铁路干线,也是龙江三峡大坝的枢纽之地,郅昌市的经济人文均较为发达。
在郅昌市,谢凌风一行人待了三天,不但调研了其高新区的发展,还调研了一些着名的旅游名胜景点,为郅昌市商务局提出了一些颇有见地的建议。
周日,一行人这才返回云州市,结束了为期一周三州市的调研考察工作。
返家之后,陈时雨就打趣自家丈夫道:
“凌风,我怎么觉得你调到云州之后和之前在平城差不多呀?”
没得说,晚上只能好好安慰安慰一下独守空房的小娇妻了。
周一,谢凌风神清气爽的返回厅里上班。
“凌风,上周下去调研收获很多嘛!”
投资促进处处长曹航听取了谢凌风的汇报之后,对他们这次的工作予以了充分肯定,也让他对这位年轻副手更加刮目相看。
就在谢凌风向他汇报之前,曹处已经听取了唐晓玲和赵新东的工作汇报,两人对分管领导不吝溢美之词。
这让曹处改变了之前谢凌风是到商务厅“镀金”的印象。
对于谢凌风“空降”商务厅投资促进处的内情,这段时间他也有所耳闻,据说是省政府办公厅的大秘张处长亲自过问了,那难保没有余省长的意思,所以,曹处对谢凌风这位新来的“搭档”还是颇为客气的,但总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意味,直到现在才有所改观。
这段时间谢凌风也听到了一些处室的传言,说是自己的到来“抢”了项目科科长李军的位置,而其与副处长汪祖胜的关系甚好,也让他明白了为什么汪处长对自己不大待见。
但这种事情又不是他谢某人的错,组织部要他来,也是身不由己不是?
不过到下面几个市州走了一趟之后,分管的两个科室倒是气氛融洽了不少,两位科长与他的关系也更好了许多,不像之前是因为上下级关系,又是分管领导,不得不服,现在更加亲近了一些。
似乎对他更加认可了些?
周二,谢凌风召集分管的两个科室开了个会,对调研的三个市州的商务开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唐晓玲和赵新东两位科长也对所见所闻进行了发言,会议热烈而不激烈,氛围挺好。
“以后大家要经常到下面的市州县走走看看,实地了解他们的发展情况和需求,我们才能更好的为他们提供咨询和支持。”
最后,谢凌风如此要求大家。
以前,招商科和外联科虽然偶尔也会到下面去走走,但大多流于形式,更多的是去公费旅游,时间也很短,下面接待,听取下汇报,吃吃喝喝就完事了,并且下去的次数也很少,习惯了坐在办公室里,坐等“天上掉馅饼”,一些对接的项目也如同空中楼阁,项目不少,成功者却不多。
这也是这段时间谢凌风了解到投资促进处存在的一些症结所在。
其实省厅各处室均存在这种问题,大家更习惯于做“官老爷”。
别的处室他也管不了,但谢凌风觉得,自己分管的两个科室却要纠正过来。
接下来的两个月,谢凌风又与科室的同志一起,相继调研了其他市州的商务单位,对整个云中省地级市州的经济发展态势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给他的感觉就是:极不不平衡。
具体而言就是,沿龙江和沱江的市州县经济相对要发展好一些,地处山区的则比较缓慢、滞后。其中相邻的两个州市雅恩州和郅昌市就是典型的代表。
为此,谢凌风撰写了一篇文章《云中省经济发展现状之我见》,系统分析了各州市的优劣,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随后,就将文章发给了《消息》杂志社。
当然,谢凌风给处里也提交了一份调研报告,相当于是这篇文章的简化版本。
这几年,谢凌风与《消息》杂志社的关系不错,一有什么文章就会发过去,累计下来不知不觉竟然发表了十余篇了,可谓惊人。
之前发表的《关于建设新型城镇的思考》,据说也受到了上面的关注,只是后续因为谢凌风的调离,武义镇新型城镇建设试点中止,让杂志社主编丁秋平甚为遗憾,但地方干部的频繁调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他之前也遇到过不少的撰稿者也是如此,只能待以后了。
之后在地方志办公室的时候,谢凌风也撰写了两篇关于地方志工作相关的文章并得以发表,但其中的含金量与关系国计民生类的自然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没两天,丁主编就给谢凌风回了信:“凌风,这篇文章不错,李总编很满意,预计会在最新一期的《内参》上发表,你留意一下。”
因为与陈钊的同学关系,丁秋平与谢凌风也非常熟悉了,平常也保持着联系,对于谢凌风的动态他也知晓,之前后者调到地方志办公室去,他也深感遗憾,但也无能为力。
不过随着谢凌风调到了云中省商务厅之后,丁秋平又重新焕发了热情,隔三差五的就会催稿,这才有了谢凌风的这篇文章的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