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无忌坐在书房里,眉头紧锁地凝视着墙上的地图。
他心中清楚,虽然如今局势大好,但如何抉择下一步行动却让他倍感压力。
按照他所熟知的历史轨迹,大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先称帝,然后再行北伐之举。
然而,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张无忌决定不走朱元璋的这条老路。
金陵城虽繁华昌盛,但地理位置并非理想之选,无法成为大明长久稳定的都城。
北平城才是他心目中当之无愧的国都首选。
北平城不仅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更是连接北方与中原的重要枢纽。
若能定都于此,对于大明未来的发展将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如果在立国之初就选定金陵作为都城,那么多年以后势必要再次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迁都至北平城。
如此一来,不仅劳民伤财,而且可能会影响到国家的安定繁荣,实在是得不偿失。
所以,张无忌下定决心,要等到北伐胜利之后,直接在北平城称帝登基,以此彰显大明王朝的威严和决心。
张无忌拖着沉重的步伐回到明王府后宫时,王月敏一眼便看出了他脸上的忧愁之色。
她心疼地迎上前去,轻声问道:“无忌,究竟发生了何事?为何这般愁眉不展?”
张无忌微微叹了口气,缓缓说道:“敏敏,我正在思考一个关乎大明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到底是应该先称帝呢,还是先行北伐?”
王月敏略作思索,然后回答道:“妾身以为,还是应当先称帝为宜。
毕竟只有名正言顺地登上皇位,才能更好地号令天下汉人齐心协力,共同北伐元廷。
如此行事,想必定会事半功倍。”
听完王月敏的话,张无忌点了点头,表示认同她的观点。
接着,他又详细地向她讲述了朝中文武百官们对此事的看法,以及自己内心深处真实的想法。
两人就这样相互交流着意见,试图找到一条最有利于大明未来的道路。
王月敏娇俏地眨了眨眼,如同一只灵动的小鹿般轻盈地靠近张无忌。
她微微仰起头,朱唇轻启,突然间就蜻蜓点水般地亲了一下张无忌那刚毅的脸颊,然后柔声说道:“无忌,你如此爱民如子,心怀天下苍生,将来必定会成为一代明君,受万民敬仰啊!”
张无忌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吻弄得有些不知所措,但很快他便恢复了镇定,目光坚定而深邃地望着王月敏,缓缓开口道:“敏敏,不瞒你说,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一直有着一个宏伟的想法。
我想要为这片天地树立仁爱之心,让世间万物都能感受到温暖与关怀;我要为黎民百姓谋求福祉,赋予他们安稳幸福的生活;我更要传承先贤们的智慧和学问,使之发扬光大;最终,我希望能够开创出一个长治久安、繁荣昌盛的太平盛世,造福千秋万代!”
王月敏听完这番话后,整个人都愣住了。
她原本以为张无忌只是一个武功高强、心地善良之人,却未曾料到他竟有着如此高远的志向和博大的胸怀。
一时间,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她不禁感叹道:“无忌,想不到你竟然有这般伟大的抱负,真是令我刮目相看啊!”
同时,她的心中充满了爱意,对眼前这个心系天下的男子愈发痴迷起来,暗自想着:“此生能得此良人相伴,实乃我之幸事!”
张无忌轻轻握住王月敏的手,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仿佛要将自己的决心与信念传递给她。
他继续道:“敏敏,我深知这条路漫长且艰难,但既然上天赋予了我这样的使命,我便义无反顾。
我要让世人知道,真正的王者,不在于征服多少领土,而在于能否以仁爱之心,赢得万民的真心拥戴。”
王月敏眼中闪烁着泪光,那是被张无忌的深情与壮志所感动的泪水。
她紧紧依偎在张无忌的怀中,轻声说道:“无忌,无论你走到哪里,我都会陪伴在你身边,支持你,鼓励你。我相信,以你的智慧和勇气,定能实现心中的宏愿。”
两人相拥片刻,仿佛要将彼此的力量与信念融为一体。
随后,张无忌整理好思绪,决定将自己的想法告知朝中的文武百官,共同商讨大计。
次日清晨,张无忌召集了朝中重臣,将自己的志向与计划一一道出。
朝臣们听后,纷纷表示赞同。
他们深知张无忌的为人与能力,更被他那心系天下的情怀所打动。
一时间,朝堂之上,群情激昂,共同为即将到来的辉煌未来而振奋。
张无忌见群臣如此支持,心中倍感欣慰。
他深知得民心者得天下,如今自己已经有了天下士民的拥戴,何愁大业不成?
下朝后的张无忌略显疲惫,但他步履匆匆地赶回了后宫。
踏入那宁静而熟悉的书房,他轻轻地关上房门,仿佛要将外界的喧嚣与纷扰都隔绝在外。
书房内,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书桌上,照亮了那张洁白如雪的宣纸。
张无忌深吸一口气,缓缓地展开宣纸,然后提起毛笔,蘸满墨汁,思绪如潮水般涌动起来。
他的脑海中浮现出历史上火铳和火炮的模样以及其工作原理,那些复杂的结构、精妙的设计逐渐清晰可见。
他小心翼翼地勾勒着线条,每一笔都倾注了他对这种强大武器的期待与想象。
时间悄然流逝,不知过了多久,一幅详细的火铳和火炮图纸终于跃然纸上。
张无忌凝视着自己的杰作,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然而,仅仅有图纸还远远不够,接下来需要有人能够将这些设计变成实实在在的武器。
稍作思考后,张无忌决定派人去请吴劲草前来。
吴劲草此人,虽然之前曾随范遥一同返回光明顶,并在明教担任职务,但他对于明教所给予的职位并无太多兴趣。
相比之下,他更痴迷于打造那些用于攻城掠地的强大武器。
可惜的是,明教无法满足他的这个愿望,于是他毅然决然地向范遥请辞,离开了明教,独自回到了繁华热闹的金陵城。
好在张无忌深知吴劲草在兵器制造方面的非凡才能,毫不犹豫地将匠作监交托给他,期望他能为明军打造出一批精良无比的武器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