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尚书不愧是掌控着魏国的官吏选拔与考核的人,在得到了楚凡的答案过后就想到了其中的关键所在。
有着权正诚的提醒,其他几人已经明白了其中的玄机。有的时候权力真的可以改变很多事情,即便是对方没有想着以权压人,可是权力的威慑力却无形中让对方不得不低头。
在陛下的故事当中蛇妖的儿子不管心中有没有以权谋私的想法,当他带着朝廷大臣和地方官员来到镇压他母亲的塔的时候,那么就注定高僧无法再继续关押他的母亲了。
当地方官员或者一些看好这个蛇妖的儿子的时候,那么他们为了巴结这位新科状元,自然会想尽办法把这位蛇妖的母亲释放出来,哪怕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
这样一来高僧即便心有不甘,也只得顺应形势,放蛇妖重获自由。他们作为魏国最顶端的一群统治者又怎么可能不知道其中的微妙关系?看来这也是为什么陛下不允许犯罪家属家中的学子考取功名,就算本人是正直的可是当权力足够的大过后,自然就会有人去攀附和讨好,做出一些违背原则的事情。
楚凡知道这些人都已经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便继续说道:“这就是权力所能够带来的影响,朕说的这个故事当中其实所有人都没有大错,可是为什么会发展成为如此的局面呢?
蛇妖本来最开始也没有伤害任何人,可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接受和一个妖怪生活在一起的,即便对方并没有做出任何伤害人类的行为,恐惧与偏见也会让百姓对其产生敌意。
高僧的做法难道就错了嘛?很显然不是的,他只不过是在完成自己的职责,想要捉拿出现在人类社会当中的妖怪而已,他只不过是维护治安而已,他难道做错了嘛?
最后难道蛇妖的儿子就真的没有一点私心吗?他利用自己的身份和权力,间接逼迫高僧放人,这难道不是一种权力的滥用?当然这也不过是想要把自己的母亲就出来而已,谁又能真正指责他呢?
然而其实这些事情并没有绝对的善恶之分,只是蛇妖率先打破了规则下的产生的后果,如果这个蛇妖不进入人类社会,然后和人类相恋那么这些事情根本就不会发生。所以这就是朕为什么不允许楚修杰不能在第一次招收学员的时候打破规则,录取不适合普通百姓的学子。
只要打破了规则那么就会引发连锁反应,导致更多不可预见的后果。”
楚凡的话在御书房当中回荡,在座的大臣都理解了陛下的深意。
楚凡继续说道:“那么以后魏国的朝廷也是一样,当一个犯罪家属当中的子弟获得了功名过后,即便是他本心并不想把犯过罪的亲人救出来,可是家族当中的其他人可能会以亲情为由,压迫他去做一些违背原则的事。
而即便是这个子弟抗住了家族的压力,可是当他一步一步的登上高位后,那些为了讨好他的大臣就很有可能会自作主张的把犯人释放出来,以博取他的欢心。
为了让这个子弟没有任何的污点,甚至还可能会把这个犯人的犯罪记录给抹去,让这个罪行仿佛从未发生。这样一来,即便这个子弟是一个正值之人,可是依然危害到了整个国家的法治根基。
在说到魏国的圣武大学当中的学子们,他们毕业过后很可能会成为状师事务所当中的一员,可是如果他们家族当中家里的人因为犯罪而关押在监狱,这些学子们凭借所学,很可能会利用法律漏洞为其家族谋利,让他们犯下了罪行的亲人能够逃脱应有的惩罚。
所以朕希望除了中华大学之外,其他的几所学府也应该严格的注意这方面的审查,要知道除了中华大学,其他四所大学都是为魏国选取官员的后备力量。一旦这些学府的学子因私心而破坏法治,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楚凡的话让在座的大臣们陷入沉思,他们都认为陛下所说的话十分的有道理,可是这样做会让魏国失去很多的人才。
礼部尚书傅有德开口说道:“陛下,如果真的按照这个政策来实行的话,那么会不会对那些有着才能然而去因为家族当中有着犯罪成员而无法施展才华的学子不公平?毕竟,犯罪的是家族当中的成员,而不是他们自身。
如果因为家族当中有犯罪成员就剥夺他们的机会,那么魏国将会失去许多的人才。这难道不是魏国的一大损失嘛?”
楚凡开口说道:“朕知道傅爱卿所顾虑的是什么,毕竟一个家族当中不可能几代人都清清白白,如果真的按照这个政策来实行,确实会有人才流失的风险。其实这里面就需要考虑到亲属的远近关系了。
譬如皇家学院的学子,这些学子在毕业过后很大可能是要直接进入魏国朝堂当中为官的,他们一开始的起点就会高很多,那么就需要严格的对他们家族背景进行审查,如果直系家属的成员当中有犯罪记录,理应取消其录取资格,以防对方因为朝廷处罚过其家族成员而对朝廷怀有怨恨。
当他们通过自己的卧薪尝胆获取到了朝廷的信任过后,让朝廷对他失去警惕的时候再利用职权为家族成员翻案,或者做出一些危害到国家利益的事情,那就得不偿失了。
因为他们这种人往往会隐藏得更深,表面上是忠诚于朝廷的。这样的人一般不会做出明显的违背朝廷的行为,但如果是在关键的时候,他突然的做出背叛朝廷的行为,那么对朝廷的危害将是巨大的。
所以我们没有必要为了这少数的人才而埋下可能会让整个国家陷入危机的隐患。
对于那些非直系亲属有犯罪记录的学子,则可酌情考虑,给予其证明自身清白与忠诚的机会。如此既不至因一人之过而误判贤才,又能确保国之根本不受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