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中华大学
楚凡继续说到:“有的时候统治者可能会认为一件事情只不过是微不足道的琐事,但百姓却可能因此感受到不公和绝望。所以朕认为如果有百姓因为一些琐事找上状师事务所,状师事务所还是需要接受他们的委托的。
只不过对于这样的委托处理方式和刑事案件要有所不同,毕竟状师事务所不可能耗费大量资源和精力在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琐事上。朕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当状师事务所成立起来过后,可以派遣一个专门的成员到各个乡镇去进行驻扎,如果有百姓因为一些琐事需要帮助,这位成员可以和镇长或者乡长村长等进行初步沟通,了解情况后开始进行调解。
整个过程钟状师事务所的成员只起一个监督的作用,确保镇长等人能够彻底的调解好这些琐事,避免矛盾激化。当然如果状师事务所的成员在自己所在的地方看见了一些邻里之间的小矛盾,也没有必要主动的介入,只需保持关注即可。
因为有很多邻里纠纷,他们自己就可以自行化解,根本不需要外部力量的干预。只有当事人主动寻求帮助时,状师事务所的成员才需介入。这样一来,既能有效解决百姓的琐事纠纷,又能避免状师事务所资源过度消耗,还能在百姓心中树立公正形象维护社会稳定。
当然这些成员为百姓解决这些琐事也是不需要钱的,驻扎在乡镇上的成员将会获得朝廷的俸禄补贴,确保其生活无忧。而如果是州县当中的涉及到刑事案件或者重大纠纷,那么状师事务所则是需要向对方收取一定的费用,以确保成员的积极性。”
楚凡的提议让楚安平和楚修杰都感到眼前一亮。虽然这个方案并非完美无缺,但在当前的情况下,确实是一个既能有效解决问题,又不会过度消耗资源的可行方案。
楚修杰仔细思考了一番,随后恭敬地说道:“陛下,您的想法臣认为十分的可行,臣一定会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让圣武大学按照陛下的指示建设起来,然后进行状师事务所的前期准备工作,绝不会让陛下所失望。”
楚凡这个时候已经有些累了,随后就让楚安平和楚修杰各自下了马车,让他们各自去忙自己的事情了。
楚凡看着窗外的风景,看着忙碌着的魏国的百姓心中感到一阵欣慰。自己能够为他们做的也就只有这么多了,当几所大学完全的建成招生的时候已经不知道是多少个月过后的事情了。而到时候自己可能已经完成系统任务已经回到蓝星了,自己能做的只有尽量的安排好后面的事情,只要皇族和魏国的朝廷按照自己所制定的规划运转,便能确保魏国的持续繁荣和百姓的安宁。
当然如果自己回到蓝星过后,皇族新推选出来的皇帝改变了自己所定下的规划,那么自己也没有任何的办法了。毕竟未来的事情谁又能说的清楚?自己只要做好自己还在这个世界的时候,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就好了。
楚凡闭上眼睛,享受着片刻的宁静,今天所做的事情实在是有些太费心力了,而接下来还要给中华城进行取名和题写校训,也不知道中华城的学院定位是怎么样的,如果是一个奇葩的学院,那题写校训可就十分的考验自己的知识储备了。
没过多久车队就来到了中华城,而邓亲王楚茂实带着中华城的官员在城门口迎接。因为现在已经是快要到黄昏的时候了,楚凡并没有和楚茂实多说什么,而是直接让楚茂实带着他前往中华城的学院进行巡视。
当然中华城的学院建设的和其他两座城市的并没有多大的差别,楚凡也和其他两所学院的时候一样叮嘱了一下楚茂实那些注意事项过后就让楚茂实准备好笔墨纸砚了。
站在书桌前面,楚凡对着楚茂实询问道:“邓亲王,中华城的这所学院是一个怎样的定位?”
楚茂实开口回答道:“陛下,中华城的这所学院,臣希望能够成为一个能够让百姓都吃的上饭的学院。”
听见楚茂实的回答,楚凡笑了起来。三座卫城的学院的定位都是面向百姓的,不管他们这群人当中有多少人是真心的,至少他们心中是愿意为百姓谋取利益的。
楚凡开口说到:“好,很好。你们都是朕的好臣子,是皇族的好儿郎。希望你们能够在以后都能够保持这样的一颗心,让魏国的每一个百姓都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
楚凡说完过后则是在宣纸上写下了中华大学四个大字。要知道楚凡作为蓝星穿越而来的人,心中对于中华两个字可是有着特别的感情。
楚凡拿起宣纸郑重的递给楚茂实说到:“希望你的初心不改,希望以后的中华大学培养出来的学子都能够对得起中华这两个字。”
楚茂实虽然不知道中华二字具体的含义,可是当他看见陛下都对这两个如此的郑重其事,便感受到了那股深沉的期望。他深深鞠了一躬,恭敬地接过那张写有“中华大学”的宣纸,然后用坚定的语气说道:“陛下,臣定不负您的嘱托,将尽心尽力办好中华大学,使之成为魏国的骄傲。”
楚凡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在宣纸上开始写起了校训:“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然而楚凡写完过后却是没有停下来,而是开口说道:“邓亲王,你先把这张宣纸拿起来,朕还要写一句话。”
楚茂实把宣纸拿起来了过后,楚凡又在下面的宣纸上写上了一句话:民以食为天。
楚茂实看着民以食为天这五个大字,心中想到这就是对这中华大学这所学院核心理念的最好诠释。
楚凡停下笔,看着楚茂实说到:“邓亲王,我知道你所说的让魏国的百姓能够吃上饭实希望魏国的百姓都能够有一个工作,能够有着一份稳定的收入能够让自己和家人都能够吃上饭,所以朕才提了第一句校训。
然而朕希望你在中华大学里面开设一个关于农耕种植的学院,至于他们学习的教材将有朕亲自进行编写,让他们按照教材进行验证,改进耕作技术,提高粮食产量。只有这样百姓们才能真正远离饥饿,过上稳定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