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挑这个距离也是有讲究的。他所率是步兵,只需一天时间,就能到达距离莒县十里之内,于明日早出发,正好是傍晚到达,届时他可借夜晚掩护,率军靠近莒城,以躲避敌军的斥候,神不知鬼不觉地来到莒城城下。
到了凌晨,只等莒城城门打开,他就立即率军发动进攻,届时敌军必没有防备,就大有破城的机会。一番仔细思考,李典便决定了下来。
……
徐州琅琊郡阳都城城外的一个山村里,天色已暗。
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大声叫唤着跑回了家里:“父亲……父亲……”男孩声音有些焦急。
“诞儿,你跑什么,可别摔着了。”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怕孩子摔倒了,连忙提醒。
“父亲,村南三四里路那里,有士兵在扎营。”
“有士兵扎营,你怎么去那里了?”
“孩儿跟着族里的叔伯一起去看家里的田,无意中看到的,好像不是骠骑将军的军队。”
“什么?不是骠骑将军的军队,你怎么知道不是?”
“孩儿去过莒城,见过莒城的士兵呀。”
“真的?”
“自然是真的,孩儿记得莒城的士兵的衣服,且看到营寨挂着旗,好像是个李字,驻守莒城的不应该是步将军吗?”
男子终于引起警惕了:“不是莒城的军队,又是悬挂李字旗,莫不是开阳的军队?”想到这里,男子顿时大骇。
阳都在莒城的西面,开阳的北面,但按当年陈炎和吕布的划分方案,阳都归陈炎所掌。在陈炎的治理下,阳都多年没有战事,民生也有所恢复,这里的人大多心向陈炎。
“莫非那李典是从开阳出兵的,想攻打莒城,步将军早在一年前,就曾下令,百姓若发现有异样,例如敌军来犯,匪徒掳掠等,应向官府汇报。若真是开阳来的军队,我该去上报官府才对。诞儿,你可看清楚了,不会看错吧?你认识李字?”
“父亲,孩儿看得清清楚楚,那李字孩儿前几日还学过呢,要不孩儿写给父亲看。”男孩怕父亲不相信,就找来一张纸,写了起来。
男子一看,儿子没有写错,又问:“你告诉族里的叔伯了吗?”
“没有,初时孩儿没注意,只是避开了,没让那士兵发现,后来才起那不是莒城的士兵,才跑来告诉父亲。”
“那你可看到有多少士兵了?”
“孩子不知,但那士兵的营寨可大了,都看不到头。”
男子一再确认,认为儿子应该不是说谎,便决定去阳都报信。可是,他又转念一想,这军队要真是攻打莒城的,自己上报阳都,再由阳都上报到莒城,只怕都晚了。按照行军速度,这军队最快明日就能兵临莒城下。
想了一番后,他打定了主意,直接去莒城方向报信。他把家人都召集起来,做了些安排,让家人先躲了起来。随后,他就找来匹马,准备明日早骑快马莒城方向而去。
……
次日午时,步骘正在处理公务。一个士兵跑了进来:“报将军,阳都有百姓来报,阳都城东面,发现一支军队,兵力不明。”
步骘一听,皱起眉头来:“琅琊已平静多年,连匪徒都被清剿而空,哪来的军队?那百姓呢?带进来。”
士兵把男子带了进来。这男子着装文雅,像个文人,看来不是普通的百姓。
“是你发现有军队?”
“不是我,昨日傍晚,我儿子跟着族里人去田地时,无意中发现的,因小孩年纪小,不知事大,直到回家才说出来,只怕是开阳的军队,我就来向将军报信。”
“你儿子?他呢,可否把他带来,我询问一番?”
“孩子只有十岁,年纪太小,故没带来。”
“十岁?”步骘皱起眉头,疑心大起。
“将军,孩子虽小,但已识字,知大军营寨悬挂的字是李字,可能是开阳守将李典率军而来。我知将军担心孩子胡言乱语,我亦担心孩子看不真切,但又一想,若孩子所说是真,则将军有备无患,若孩子所说是假,将军只是浪费了些时辰。”
“先生所言极是。”步骘点了点头,他改口称男子为先生,此时他也看出男子的不凡:“对了,不知先生尊姓大名。”
“复姓诸葛,名璋,阳都人。”
“若真是那李典率军而来,必是攻打莒城,一两个月前,曹操兵败于酸枣,心中不甘,在徐州方向,挑动战事,也并非不可能。”步骘连忙向诸葛璋称谢:“多谢先生来报,否则敌军骤然杀到,我却没有防备,莒县危矣。”
步骘不再多说,连忙传令:“来人,传令,全城戒备,关闭城门!派出斥候,查探消息。”
……
话说当天傍晚,李典率军来到距离莒城还有十里左右的地方,就让士兵找个隐秘的地方,隐藏起来,休息一阵子,吃干粮填饱肚子。
天稍黑,他才率军继续前进,走了一个多时辰,靠近莒城两里路,莒城早已关闭城门。他又让士兵做好休息。
次日凌晨,李典率军临近莒城西门,等待城门打开,再骤然发动进攻。天露出鱼肚白,看着城门即将打开,李典紧张了起来。
然而,很快天大亮,城门却迟迟没有打开,连城门口处也没有等待进出的百姓。初时李典疑惑不解,但很快就想明白了,看来自己的军队已经露了形迹,所谓的突袭已然破产。
既然已经被发现,那只能强攻莒城了。到了午时,浩周率军赶到莒城。又过了一日,李典列阵于城下,开始攻打莒城。
城头上,步骘看向下面,稍稍有些紧张。他虽读过一些兵法,但从未真正亲历过战场,说起来,这是他的处女战。不过,他平日也是积极训练士卒,待士卒也很好,深得士卒爱戴,如今士兵士气正盛。
很快,双方大战开始。
曹军大营中,旌旗猎猎,战鼓雷动。李典一声令下,士兵如潮水般直奔莒城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