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即使听到这些,陈木仍很冷静淡然,仿佛对林可悦的话语不放在心上。
下一章 不解释 就是最好的证据
看着陈木如此无动于衷的姿态,林可悦愣住了。
她强调自己非常认真地说这些:“别这样,我是认真的,你真应该重视这件事。”
并且林可悦又说道,“你看黄成功这次显然是想尽一切办法对付你。
要是你还满不在乎的,等到你真的遭遇困难我可不会帮你了。”
因为觉得被漠视,此时她的言语带有赌气成分。
不过让她惊讶的是,陈木并没有立即反驳,只淡淡地说——
“我并没有指望你会在这事上帮我。”
“你……”
林可悦转过头,怒视着陈木,“你是什么意思?我特地来跟你说这些,你居然说你不指望我?”
“你的意思是我不指望你,所以你就可以袖手旁观吗?”
她接着道:“但我仍然会为了你的事担心。”
“这件事仍会影响我的生活,这是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
因此她继续说:“所以我让你去调查黄成功,这有什么不对呢?”
自从陈木开了这家酒铺后,他变得异常忙碌,不仅忙得很,而且对很多事都不再像以前那样用心了。
林可悦今天前来的原因,其中一点就是想让陈木明白,她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为他着想,并且是在深思熟虑后提出的建议。
如果他不愿意听从的话,可能会面临更糟糕的结果,甚至不只是被诬陷这么简单。
然而,出乎她意料的是,陈木在沉默思考了一会儿后转过身,望着她说道:“(bcdf)我知道你是关心我才来的,但这次的诬陷事件与黄成功无关。”
林可悦原本非常坚决,但在听到陈木那笃定的话语时,陷入了自我怀疑:“什么意思?难道真不是黄成功要诬陷你?那会是谁呢?”
最令她困惑的是,明明她认为陈木清楚是黄成功对他不利,为何却对此没有采取行动呢?是不是因为黄成功现在开了酒铺,生意火爆?
“这一次的诬陷跟我跟黄成功没有任何关系,你不必质疑我是怎么知道这一点,也不用质疑我刚才的说法。”
陈木继续解释,“若黄成功会以这种手段来陷害我,他就比以前聪明多了。”
陈木觉得如果是黄成功策划此次诬陷,肯定会采取一些更为直接、迅速的方式而不是缓慢渐进,由此可以推断与黄成功无关。
尽管陈木的说法显得很不合理,但考虑到他往往在这种情况下说的话都具有较高的可信度,所以她开始怀疑起自己的看法,相信陈木说的可能真的是正确的,只是不明白原因。
随后,林可悦追问,“为什么你觉得黄成功不会这样做?”
林可悦总觉得,黄成功之所以这样说肯定有他自己的考虑。
不过她却猜不透具体是什么原因。
因此,她希望能够从陈木口中得到一些答案。
这时候,陈木终于回答她:“黄成功并不聪明,虽然他确实想陷害我,但这种步步为营的手段,应该不是他能想出来的。”
“你明白我的意思吧?”
陈木注视着林可悦,补充道。
陈木的话其实已经说得相当清楚了。
若林可悦仍不能领会,就实在难以帮助她理解了。
林可悦凝视着陈木,陷入了沉思,随后恍然大悟般地抬起了头:“你是说这次陷害的事并不像出自黄成功的策划?”
她开始轻声嘀咕起来:“循序渐进的手段……听起来你说得有几分道理。
但再一想,也不一定是对的。
毕竟如果这次真不是黄成功干的,还有谁能这么精心安排陷害你呢?在这种情形下,谁会去陷害你,除非是与你有过节的人啊,而在这个问题上,谁还比黄成更要陷害你呢?”
她只是希望陈木可以认真思索一番。
没想到这几句反而让他陷入深思。
不久后,陈木突然抬起头来断言:“确实不是黄成功。”
“你……”
林可悦张口结舌,本想说什么却又止住了,因为看陈木的样子似乎认定这是他的见解,觉得无法说服他了。
“无论你怎么认为是谁陷害你,只要你有了明确的答案并证明给我看,让我心服口服就可以。
现在既然你自己有想法了,那就自己想办法说服我吧。”
陈木闻言一笑,虽然觉得林可悦的固执让人无奈,但她也确实提出了一种有效的方案。
要说让人相信自己确实很难,“可是这一次的‘回信酒’确受了黄成功那边的酒铺很大影响,所以下一步我会努力经营好我的美酒生意。”
说到这里,陈木接着打趣:“至于黄成功,那就让他找个清静凉快的地方待着吧。”
无论如何黄成功的店铺都开出来了,目前也没什么办法拦住,但其产品质量如何,终究会被市场评判出个高低!
林可悦听罢:“好吧,既然你已经决定了,那我就不再多嘴了。”
### “你自己决定吧,但我有个预感,这件事黄成功恐怕脱不了干系,尤其是那酒肯定有问题。”
“因此,与其直接调查他这个人,不如先从他的酒入手,可能会更简单。”
林可悦一边说,一边叹了口气。\"我已尽全力了,你却仍然不愿相信……还能怎么办呢?”
最终,在陈木始终犹豫不决的情况下,林可悦轻叹几声后便转身离开。
但她没想到的是,她这一走,却标志着陈木和黄成功之间即将展开一场大规模的竞争。
在随后的日子里,造纸厂内的陈木接连接到了五次消息。
“今天上午,他们卖出了一百六十二壶酒,其中有一百壶是老顾客回购的,其余六十二壶则是新客户慕名而来尝试。”
“下午他们又卖出了九十二壶酒,其中有半数客户是大量采购,另一半则是因为听说好才来尝鲜的。”
“此外,黄成功计划将这款酒引入邻县销售,开一家新店继续推销同一款酒。
根据调查,邻县的消费者对此也表现出浓厚兴趣。”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天出售的这些酒当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买家来自外县——换句话说,本县人占了三分之二,但仍有三分之一的人专程从外地赶来购买这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