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完麦子出了一身大汗,三人趁着傍晚的凉风一起坐在门外的石阶上乘凉。
“大哥,麦子压成这样就行了吗?会不会压的有点轻啊。”李怀溪撇过头去问旁边的李怀山。
李怀山拿起搭在脖子上的汗巾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回道:“今天压成这样就行了,这麦子刚收回来还没有干透,一直压也下不来,等明天晒上一天再压。”
“行,那没有别的活了?”李怀溪继续问道。
“没了啊,不就这些活吗。”李怀山想了一下回道。
“我怎么感觉好像还有啥活没干一样呢。”
“对,大哥,我也感觉像是有啥活没干完。”坐在中间的李怀林附和道。
“啥活啊?”李怀山挠了挠头。
突然,兄弟三人心有灵犀般的同时站起了身,异口同声的喊道:“坏了,忘了去接咱爹了!”
“亏你们仨还记得我呢!”不远处传来李宗明的声音,“说好的卸完车后回去接我,我这捡完麦子天都黑了也不见人。”
循着声音望去,只见不远处李父黑着一张脸往这走,肩上还扛着一大捆麦子,手里也提着一捆。
可能是因为这个姿势有些累人,李父的额头上满是汗水,在混合了麦秸杆上的土之后,脸上留下了一道道黑印。
旁边跟着的小白也没闲着,背上一边一个,驮着俩小号的麦捆,吐着舌头跟在李父身边。
看到远处的一人一狗,兄弟三人心里顿时升起一抹惭愧,连忙奔上前去给李父帮忙。
李怀山把肩上最重的那捆麦子卸下来,李怀林从手里接过了另一捆,李怀溪则把小白背上的拎了起来。
身上一下子没了负担,李父松了一口气骂道:“你们三个小兔崽子,可把我坑的够呛,还好有小白,要不这些麦子我可弄不回来。”
知道自己做错了事,兄弟三人赔着笑脸围住李父不让他走。
“爹,这事赖我们,干起活来就把这茬给忘了,您别跟娘说,我们也不跟娘说,这事就当扯平了,怎么样。”李怀山抱着一大捆麦子挡在最前面,说着不讲理的话。
“对爹,您消消气,一会儿我去菜园给您摘两个番茄吃,再用井水冰一冰。”李怀林把住李父的左边,及时献上殷勤。
“还有后面压麦子的活儿我们仨包了,您歇着就行,怎么样?”李怀溪把住李父的右边,开始往上加筹码。
三个人抱着三捆麦子挡着李父不让他回家,从远处看就像是堆了一个稻草人。
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李父笑着道:“不行,回头犁地的会活儿也得你们来干。”
“行行行。”三人看李父答应了,忙不迭地也答应了下来,这才把路让开,随着李父一起回家。
“老二家的怎么样,是有喜了不?”李父被三人簇拥着往前走,脸上笑容不减的问旁边的李怀林。
“娘说大差不离哩!应该就是了,晚上要给咱们炖鱼汤喝呢。”李怀林高兴地手舞足蹈,还腾出手来撸了一把旁边小白的狗头。
“哈哈哈,你娘说是那就是了,你小子可得收敛点,得有个当爹的样了。”
“娘也是这么说的,我以后得稳重点了。”李怀林立马一本正经的回道。
四人说说笑笑走到家门口,兄弟三人把手里的麦子扔到路上摊开,跟之前的麦子掺到一起一块儿晾晒。
等三人忙活完李父从李怀山的脖颈处扯过汗巾就擦了起来。
“爹,这都到家了,不用擦的这么仔细,回去洗洗呗。”李怀山在旁边笑着道。
“那不行。”李父手里动作不停的回道:“我这一脸泥巴点子,进去让你娘看到不就露馅了,到时候非得训你们一顿不可,晚上鱼汤都得少喝一碗。”
听到李父这么说,三人佩服的点了点头,暗道还得是亲爹想的周全。
擦完脸上的汗,三人跟在李父后面进了家门,刚进中院,还不等李父说话,灶房里的李母就走了出来。
看了一眼李父,李母脸色郑重的问道:“咋,你走回来的啊,他们仨没去接你?”
听到这话,兄弟三人大热天的起了一身鸡皮疙瘩,顿时缩在李父身后不敢吱声。
“没,这不刚把我接回来嘛。”李父若无其事的回道。
“行,看你满脸通红,我还以为你走回来的。”李母说完又回灶房里忙活去了。
院里的三人见李母不再追问忙松了一口气,结果一口气还没等松完就见李父走了几步,趴在灶房门口道:“其实走回来也没啥的,以前没驴子的时候不都是走着嘛。”
身后的三人看到李父上赶着说话,对视了一眼后暗道不好,难道亲爹要把自己卖了?
谁知灶房里的李母却没把李父的话当回事,只是照顾着锅里的鱼汤,头也不抬的回道:“那不是以前嘛,以前你背着老三跑二十里地都没事,现在一把老骨头了还逞啥能啊,这马上都要当爷爷的人了,还是留着点力气以后看孙子吧。”
“哈哈哈,你说得对,家里有驴子了,不用白不用。”李父说完后回头看了一眼院子里的三个好大儿,见他们缩的跟一窝鹌鹑似的便收了心思不再逗他们。
“我去洗把脸。”李父回头朝灶房里的交代了一声就走开了。
见李父不再招惹李母,兄弟三人这才放下了心来,殷勤的站在灶房门口,问有没有需要帮忙的地方。
“鱼汤好了,老大端出去吧,老二把锅里的馒头拾出来再把菜盛了,老三你去院里支张桌子,天太热了,咱晚上在外面吃。”
李母麻利的吩咐下来,兄弟三人立马照办。
不一会儿李怀溪便把桌子在院里支好,还贴心的在屋檐下挂了一盏灯笼。
饭菜上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李母给每个人都盛了一碗鱼汤。
一阵凉风吹来,身上的暑气立马消散了大半,就着微弱的烛光,李怀溪捧起面前的大碗猛喝一口。
鲜,香,美!
李家又添一件喜事,院子里欢声笑语不断传来,就连石缸里的莲藕仿佛也收到了喜讯,应景的在夜色中缓缓长出了一朵粉红色的花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