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庄村有村碑了,村名就写在由三色鹅卵石铺就的路面上,那段曾经千沟万壑的土坡现在变的煞是好看,远远看去就跟一块花布似的。
对于有了这样一块村碑,村民们深以为傲,甚至跟李怀溪提议接下来路全部都用鹅卵石来铺。
对于提出意见的人,李怀溪一一给他们打消了这个念头。
要知道小庄村的村口离着外面的官道还有很长一段距离,都是村里的先辈们从山上开出来小道,中间弯弯绕绕走路都要一个时辰。
要是把这段路也用鹅卵石铺上,那今年大家就别干其他的活了。
跟村民们讲清楚后,李怀溪带着大家开始向官道进发。
村外的路有别于村里,由于是纯粹的野外环境,所以野草长的肆无忌惮,部分路段更是荆棘遍布,灌木丛生。
李怀溪每次赶着驴车走这样路段的时候还特意用车轮照着灌木压一遍,想着多少能控制一下它们的长势。
但事实证明,斩草不除根,等于白干。
不管是野草还是灌木,车轮碾压带来的效果都微乎其微,即使是在赵明中和孙成两波车队持续的摧残下,路上也只是留下了两道车辙,其他地方该怎么长还是怎么长。
除了这些野草灌木之外,路上的乱石也是问题,不怪前几天村里的老头们干着干着就干不下去了,实在是路上的石头太多了,捡不完,根本捡不完。
要都是碎石还好说,这条路上还有一些来历不明的大石头,有的横亘在路中间,有的卧在路边,无一例外都是需要两个人才能合抱过来的巨石。
对于这些拦路虎,就连村里年纪最大的老头都不知道它们的来历,只记得从自己记事起这些石头就存在了,不知道是哪年哪月滚到路上的,还是建村的时候本来就有的。
由于这些石头太大,一两个人也搬不动,再加上大家也不想在这上面浪费宝贵的精力。
所以多年来这些石头也没有挪过地方,村民们不管是走路还是赶车,都是小心绕着走。
要修这样一条路,对于手握普通农具的村民们来说难度很大,但难度再大也得干,不把这段路修好,小庄村还是跟野村无异,村民出门还是要在这条路上耽误大量的时间,赵明中和孙成的车队进出也会有诸多不便。
为了把这段路啃下来,李怀溪决定给村民们更换一波新装备。
之前那批凿水渠的鹤嘴锄这两年一直在山上用来开采石灰石,到现在锤头快要磨没了,村民们手里的第二把兵工铲也在各种高强度的使用中缩小了一号。
李怀溪正好趁着这个机会,把能换的都给大家换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手里的家伙儿好用,干起活来才能事半功倍。
挑了个日子,李怀溪出门了,村民们不知道他去了哪里,只知道他回来的时候拉了一车的铁家伙。
鹤嘴锄、兵工铲、锤子、钎子,全部都是精铁制作。
造型跟之前一样,像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每一个拿在手上都是沉甸甸的,一如既往的让人惊艳。
除了这些常规装备外,李怀溪还带回来了二十把之前村民们没有见过的东西——洋镐。
作为户外区的重型装备,洋镐一直放在超市货架的最底层,要不是李怀溪在浏览进货商城的时候无意间发现,他都不知道货架底层还有一件这样的东西。
洋镐一头尖一头平,挥起来之后不仅势大力沉而且角度刁钻,非常适合在山区石头多的地方使用。
凿缝挖洞,见缝插针,劈木头、挖树根,这些活都能轻松驾驭。
村里马上要修的路所需要的就是这等利器,所以李怀溪也顾不上洋镐个头太大会过于招摇,依然带了二十把出来。
看到李怀溪一下带回来这么多铁家伙,村民们虽然惊讶但也见怪不怪,毕竟铲子都换了两轮了,铁犁头也都用上了,大家都知道李怀溪路子野,弄点铁器什么的实属基操。
大坪上,村民们排成队在李怀溪这里领工具,李怀溪看人都到齐了便站在驴车上朝前方喊道,
“这批铁器买回来就是村里的了,以后就放在大坪旁边的房子里,村里有什么活直接来这里领就行,要是大家用得到,也可以来借,钥匙我就放在陈夫子那里。”
李怀溪简单交代了几句就开始给村民们派发工具,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分配下去。
“叮!”一声。
赵石匠拿着手里刚发下来的锤子和铁钎在手里空敲了一下道:“这钎子行啊,够硬!锤子也是好铁做的,哈哈,路上那些个大石头没跑了,保管都给它凿开!”
看到赵石匠这么自信,李怀溪笑着道:“赵伯,这活儿可就交给您了,把石头清开了,咱这路就顺畅多了。”
“没问题,你多给我拿几根钎子,到时候钉成一排,多大的石头也能凿开!”
“行。”李怀溪答应一声又从身后拿了几根铁钎递给赵石匠。“那我就等您的好消息了!”
一会儿工夫,等所有工具分配完毕,李怀便领着众人正式开干。
清路的,凿石的,铺土压路的,大家按部就班的干着手里的活。
路上的野草藤蔓被连根拔起,就连长进石缝里的树根都被村民们用洋镐抠了出来。
大石头被分解成一块块小石头,村民们用绳子绑了抬到路边当作路缘石,原先因为巨石挡路而被迫拐的弯也因此而变直。
窄路被修宽,能同时走的下两辆马车,路面也由以前的泥路变成了坚硬的土夯路。
忽高忽低的路面被铲平填实后变的平整,路面整洁不见一根杂草,两侧的排水沟也阻隔了路边野草的侵蚀,整个路面慢慢变的焕然一新。
月升日落,在一天天的持续推进中,一个月后,小庄村终于把路修到了官道上。
对接上官道的那一刻,众人心里皆是一松,一个月的时间,手里的工具不知道用快坏了多少,好在这条难啃的路终于啃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