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姐,往左还是往右?”春桃望着左右两边同样热闹的街道,犹豫不决地问道。
这条靠近集市的主街被平台一分为二,两头的热闹程度几乎势均力敌,地上摆的摊点还有不少,两边的铺子也正热闹,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乡土气息很浓。
“先找饭馆。”景春熙的声音在人群中显得格外清晰。
“先把今晚的吃饭问题解决了,再慢慢逛也不迟。”
“知道了,小姐。”春桃连忙应了一声,随后与糖霜碰头,两人嘀咕了几句,便一左一右分开去打听饭馆的位置。
景春熙则带着小蛮往旁边靠了靠,尽量避开人群的拥挤,以免被冲撞,找不到人。
“小姐,果然好多人都开始收摊了呢!”小蛮站在景春熙身边,尽量站在可以看顾小姐四周的位置,但也忍不住望向热闹的街口。
原本摆在地上的小摊子,有的东西已经卖空,一些摊主正在收拾东西准备回家;筐子里东西没卖完的,摊主们也站起身来,更加卖力地吆喝着,希望能在散集前将剩余的货物卖出去。
不远处,一个婶子正用土话和旁边的人交谈:“六叔,我就剩两只雀儿,有人问价您就帮我卖掉,我还得去买点东西,再迟点船就走了,实在不行,我就拿回去给那孙儿炖算了。”她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着急,想必是担心赶不上回家的船。
“你可得快点,你看我的菜也就剩几把了,卖完我也要走的。”一个年老一点的男声回应道。他的语气中也透露出一丝疲惫,想必是经过一天的忙碌,也想早点回家休息,可不想帮人蹲这两只雀儿。
景春熙听到他们的对话,心中不禁感慨,想来这里赶集的人,除了住在后面山里的,有的应该也是住在江的对面或更远的地方,靠摆渡或是坐船过来的。
她想起重三他们曾说过,便宜的山货野货都在山民们摆的地摊上,如今有的地摊已经基本清空,中间地摊的位置已经空了不少。野鸡、野兔,雀儿、山鹰之类的野货基本卖空,剩下的看上去不是太瘦,就是死的时间太长,有点不新鲜。
散集正是东西最便宜的时候,但景春熙并没有捡漏的打算。省得野货收起来每个种类都不够,还杂七杂八,也不好做菜,买到不新鲜坏了肚子,还被护卫们误会,就更不好了。
零零星星还有些人在卖菇子、野葱什么的,野菜样式倒是不少,但是除了蕨菜,其他野菜她一概不认识。
“小姐,右边只有一个饭铺,离得还挺远,但是人家不做晚餐的买卖,怕是已经关了门。”
春桃问了好几个人,得到了准确的说法后,气喘吁吁地跑回来向景春熙汇报。
她又指着另一边说:“说是左边还有两家,我们还是朝那边去吧。”景春熙自然同意,而且糖霜也是往那边去的,刚好过去跟她碰头。
春桃一边走还一边说:“说是靠近县衙那条街倒是还有两家大的,但还要爬不少台阶,奴婢觉得还是就近就好。”她生怕小姐会坚持去远处的饭馆,那样一来,众人恐怕会饿着肚子多走不少路。
景春熙听了,微微一笑,表示赞同。她深知这种小山城最美味、最吸引人的无非就是山货野货,饭铺越是靠近集市,越容易搜罗好东西,食材也更新鲜。何必舍近求远,去追求他们未必看得上的“奢华”呢?
“直接找饭铺。”景春熙轻轻拍了拍小蛮的肩膀,语气中带着一丝坚定。小蛮听了,再无暇顾及那些摊点上卖的东西,挤过赶着回家的人群,冲了出去。
干活累了,众人最需要的就是一顿热乎的饭菜,填饱肚子才是当务之急。
看天色应该已经过了酉时,在景春熙的催促下,大家也加快了脚步,朝着左边的街道走去。
“小姐,前面有个小饭铺,还有个说是挺大的,不过还要往前走。”前面终于传来糖霜的声音,她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想必是挤了很远的路才打听到了消息。
再往前走,小蛮刚好已经在糖霜说的饭铺前面站住,等着她们过来。
“这铺子有点小呀。”景春熙站在饭铺前,仔细打量着眼前的这家店铺。
这家饭铺在主街靠近集市的位置,也占了两个门面,门面大往里却很短。就摆了五张四方桌,每张桌摆了四五张凳子,看着就没有空余的地。
这种桌子再怎么挤,也只能坐六个人,要真在这里订,有的人就只能站着了。
而且看进去,铺子里只有一个趴在桌子上打瞌睡的人,连个小二都没有,不像是能接大单买卖。最多就是卖个早点,中餐弄个简餐、煮碗粉、下碗面的格局。
“再看下一家!”景春熙摇了摇头,这饭铺也太简单了些,如果不是桌子上还摆放有装筷子的竹筒,光看门头上已经掉墨的“饭馆”两个字,根本就不知道是吃饭的地方。
她转身对众人说道:“我们再往前走走,看看另一家饭馆。”
“大的那家饭馆,人家说还要往前走好远。”糖霜刚才问过了,人家只是指了个方向,让她一直往前走。
“应该就在前面,重三叔不是说有两家吗?应该说的就是那家。”春桃倒是积极,一听说饭馆大,就觉得有戏。
越往前,离开了集市,刚才的拥挤就没有了。到这里回家的人已经各自散开,去往了不同的方向。
还疾步往他们前头赶的,是赶着回家只走山路的山民。他们有的背篓空空,有的则背着大包小包,脚步匆匆,显然是急着赶回家中,与家人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