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李世民是怎么布局这个“山河棋盘”的导火索,就要从李恪离开虢州说起。
李恪离开虢州前往陕州的路上,遇到了一个“密宗寺庙”。
起因虽然是虢州别驾牵头的,但其实就算他不和李恪介绍起这个寺庙,李世民的棋子也会引导李恪过去。
在李恪去寺庙的路上,有一个名叫草根的人。
这人在最初被抓的时候,锦衣卫和李恪汇报的时候是说“我们走,他就走,我们停,他就停,不紧不慢的跟在队伍后面”。
草根在被抓之后,第一次交代的话是说“自己想上前讨口饭吃”,第二次交代的话是说“自己是寺庙的暗哨”。
无论哪种,都不符合草根的行为。
第一种李恪就发现了不对劲,哪有这样的饥民?
第二种的说法更不符合他的行为,既然是“寺庙的暗哨”,那就应该在暗处偷偷跟着。
可他的行为呢?是跟在队伍后面,深怕别人不知道他,深怕别人看不到他。
而且既然是暗哨,就不该光着头,这不就等于明着告诉别人,我就是和寺庙有关系。
哪儿有这样当暗哨的?李恪自己,当时都觉得很奇怪。
这人的真实身份,其实就是李世民故意安排的,寺庙确实是有一个暗哨,但那人早就被这个草根给杀了。
而且那人也就是个正常打扮,也有头发,是草根怕蜀王不起疑心,故意把头剃光。
因为草根的上级告诉他,蜀王才是个九岁的娃娃,如果提示的不明显,怕蜀王不起疑心。
知子莫如父嘛,逆子是什么个脾气,什么个脑子,肚子里能装几碗饭,李世民这个亲爹怎么会不知道?
真正的高手,只需要根据棋子的性格,还有行为好爱,就能穿针引线,润物细无声的让棋子按照自己的想法走。
李恪的第一个特点就是,他什么都不藏着掖着,从不记隔夜的仇,因为有仇都是当天报。
李恪曾经翻墙去尹阿鼠家,尿了尹阿鼠一身尿的事情,其实李世民知道,只不过没说而已。
李恪的第二个特点就是,心善,他虽然表面上很狂,谁都不当回事,但是对于弱势群体都会很有善心和耐心。
李承乾从长安到秦函谷关,只有两三天而已,但是李恪却走了半个多月,真正的原因就是队伍里有很多贱民,李恪是照顾到这些人的脚力,才会走那么慢。
说实话,这些都不是缺点,恰恰相反,这两个特点才是造就了李恪独特人格的优点。
这两个特点,一般不可能同时存在一个人的身上。
因为记仇的人睚眦必报,他就不可能心善。
心善的人都很大度,他就不可能睚眦必报。
是李恪两世为人,加上两世截然相反的经历,这才能让李恪同时拥有这两种极端的特点。
一般人,其实就处在这两种极端特点的中间,这种人叫做,犹豫。
他们善,又善不了多久。恶,又恶不到什么程度。
李世民就是利用李恪这两个同时存在极端的特点,只要把李恪往藏有少女的寺庙里引,接下来就不需要李世民做任何多余的手脚。
李恪这两种独特的特点,铁定能把整个寺庙给掀个底朝天。
李恪在善良的驱使之下,铁定会为了给这些少女报仇,追查出背后的幕后真凶。
且李恪两种极端的性格特点,一定会用最狠的方式,让对方害怕。
李恪离开寺庙后,前往陕州,那就更顺了。
李世民不当小说主角都可惜了,因为凡事真的就往他想的发展。
按照李世民的想法,他在秦函谷关是安排了棋子,假扮成民间的百姓,趁着蜀王下榻驿站的时候,去驿站举报秦函谷关的守将一家。
但是秦函谷关的这个守将,自己作死,精准无误的,踩到了李恪两种极端特点之上。
他一边折腾百姓为李恪迎接,一边又在李恪询问是谁安排的时候,故意打了李恪的脸。
李恪大王能饶了他的话,那就不是李恪大王了。
自此,棋子就位,矛盾提前触发!
甚至比李世民安排的还合理!甚至比李世民安排的时间还提前了!
后面一切都顺理成章,上官仪全家都是李世民安排的棋子,就算没有上官仪的那封信,上官老夫人也会去驿站。
以自己六十大寿为理由,请蜀王大驾光临,不仅让李恪成功的在陕州留下来,还会找机会说出秦关守将一家干的腌臜事。
李恪去上官家送信,只不过是提前触发了李世民布的局。
李恪在老夫人那里知道了秦关守将一家腌臜事之后,肯定不能善罢甘休。
因为这一家都是人口买卖,本身就是踩在了李恪的底线之上。
而且秦关守将还自己作死,在李恪下榻驿站的当天晚上,就马不停蹄的安排杀手杀了那些证人。
如果没他这么一搞,李恪肯定不能在到秦函谷关的第二天,就马不停蹄地去找秦关老丈人的麻烦。
李恪只是性格里有两种极端,不是大傻逼,明明都在虢州差点被当地的地头蛇打死,怎么会在刚刚到秦函谷关的第二天,毫无证据的就去找茬?
实在是秦关守将自己作死,李恪当天晚上住下,你当天就进驿站杀人,太不把李恪大王当人看了。
就算没有李世民的布局,秦关守将干的事情,也依然会李恪知道,因为李恪这一路上,全是巧合,都不需要李世民出手。
直到李恪大王把秦关守将一家全抓了,李世民安排假装成当地农户的棋子,这才上前举报秦关守将,这才真正让李恪能坐实秦关守将的罪名。
如果没有这一手,前面发生的那些事,正如秦关守将自己想的,他姐姐是太上皇的爱妃,自己再怎么都死不了,顶多就是不当官了。
当上官老夫人大寿那天,就正式拉开了“山河棋盘”的序幕。
当天到场的人很多,大家都不敢靠近秦叔宝和李恪,就算有人想偷听李恪的秦叔宝的对话,也得坐的很近。
可是大家都离两人坐的那么远,要是谁突然靠近二人就会很突兀。
所以当时真正听到秦叔宝和李恪谈话的,其实是李世民安排的“神秘人”。
这些人都能在中潼关知道,太子有话传给陛下,混在宾客当中偷听两人的谈话,那比偷听太子和许守将谈话还容易。
而随着当时有个很重要的人物到场,这场“山河棋盘”的序幕,也就正式自动运转起来
(因为作者有话说有字数限制,只好把我想说的一部分写在正文后面)
这一章我把前面埋的很多伏笔都挖出来,因为有读者看第一卷的“长安传”看不懂,所以改成了提前把伏笔挖出来,免得大家看着看着就忘了伏笔以为我在乱编。如果看不懂这一章的伏笔,或者有觉得牵强的地方可以回到548章看。我希望读者不要跳着看,因为很多地方我只会介绍角色想法和逻辑,没办法马上把我写的经过告诉你。我觉得我写的不是那种很精密的悬疑小说,只要不是跳着看的话,看我后面的章节都能知道怎么回事。如果是有些章节觉得无聊,我推荐用听书的形式,因为我在一些描写当地风土人情的地方,还用了当地的方言和习惯。不要纠结于每个角色的性格,因为他们都是独特的。我是把我整个人生经历,以及见过的人都写进去,无论他是好是坏,都是因此才能撑起整个故事线的饱满。我也不想剧情不够,女人来凑,我的人生经历当中,有很多女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我想把她们写进去,让大家看到不一样的大唐文,正好大唐就是个包罗万象的朝代,正好能包容住我的各种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