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公主府先是变成罗宅,门口牌子挂了几天后,罗子真找了邱三爷,说要卖宅子。
谁都知道咋回事,走个过程,邱三爷又去见了姬承平。
姬承平倒也没矫情,就是提出要京里有威望的人见证,邱三爷求见钟翰林,钟翰林又约了几位翰林,其中两位是皇上老师。
邱三爷又死皮赖脸求姐夫,魏兴郡王进宫给皇上抱怨小舅子胡闹,皇上笑道:“堂叔给他个面子,难得他办一回正经事。”
魏兴郡王这才当了一回见证人。
至于价格,姬承平给出的价格高于市价的二成,罗子真又拿着银票进宫,说留着给庆安公主置办陪嫁。
含山大长公主之所以这么做,是听了罗玉兰的,说罗子真这辈子没资格科举,但他的子女可以,用这个宅子结个善缘,以后罗家后代也能让姬家关照一二。
接下来就是姬承安忙乎了,要重新收拾,大门匾上写菁菁者莪,不用问,是姬承平的意思。
宅院一分为二,前面的房间全部改为书房,院子里盖一个阅书楼,后半部分开个门和姬家连一起。
何汕洛每天去菁院誊抄书籍,每日都是两眼放光,商元青同样如此,说这辈子能把这些书读完,此生无憾。
更何况等他成亲要改为姬姓,以后他的子女就是姬家人。
转眼到了八月,别人家忙着过中秋,莫晨曦和父亲在皇庄,和朝廷官员一同看着成堆的红薯。
一直在庄子里的那几位没什么激动,但尚书们激动,所有尚书都来了。
王太后和皇上在最后一天,全部称重完后,来到皇庄,听了廉尚书报了数目,皇上也是激动。
他拿着一块红薯反复看,上回的产量是小麦的五倍,这次是七倍,那也是精心打理的缘故。
皇上问道:“另外两块荒地产量如何?”
“回皇上,一块是小麦的三倍,一块是四倍。三倍的那块土质最差,无法种植粮食。”
几位尚书倒吸一口冷气,都知道这是什么概念?
不能种植粮食的地以后种红薯,以后能活多少人?
莫晨曦端来洗干净的红薯,几位尚书拿了一块,直接吃了。
廉尚书打量莫元季父女,难怪皇上给莫元季封了五品官,这等功劳,五品都低了。
皇上也拿了一块,咬了一口,脆生生。
“说起来还是大长公主姑母的功劳,不是她带回来,谁知道这等不起眼的红薯竟然有如此产量?”
皇上又对王太后说道:“母后,回头赏赐姑母一座公主府,我堂堂大燕国大长公主连个公主府都没,岂不让人笑话?”
王太后微笑道:“皇上说的是。”
皇上说道:“礼部尚书。”
礼部尚书上前一步,躬身道:“臣在。”
“这事交给你了。”
“臣遵旨。”
梁太监看到王太后右手搭在左手上,他眼低垂,看脚下的地。
王太后回到宫里,没一会皇上过来,谁也没提给大长公主赐府邸的事,太后只是关心问问出城一趟有没有着凉。
皇上说道:“还好,难得出皇宫,看到百姓安居乐业,儿臣甚感欣慰,都是母后仁德安天下,才有了万民享太平。”
王太后闻言浅笑,捻着佛珠道:\"皇上小小年纪体谅百姓,天下太平是万幸,此乃社稷之福。\"
这串佛珠是今年她过寿辰时皇上亲送,说什么开过光的,愿母后福寿绵长。
王太后心里冷笑,她才三十多,皇上就暗示她以后专心礼佛,放手朝政。
皇上如以前那般纯真笑容,“母后日夜操劳,儿臣唯愿您静享清福。”
一阵秋风吹起,院里的树梢哗哗响,大殿里母慈子孝。
“天转凉,母后该添置衣物,儿臣昨儿亲自给母后挑选了面料,正好儿臣的伴读有两个得了病,儿臣派人送去几匹面料。都是陪儿臣读书受了凉,儿臣实感愧疚,命他二人养好了身子再来。
“儿臣想另找三位伴读,一个是新归宗的姬家姬立夫,算起来也是儿臣表弟,听说他父亲教书不错,姬家不入仕,给姬家一个体面,让姬立夫陪儿臣当伴读。”
王太后的心一下揪起,面不改色,微笑着听皇上说下去。
“还有孝节夫人的次子,好歹莫大人和莫夫人做了这么大贡献,也算是补偿莫家。剩下一个是沈翰林的次子,也是儿臣小舅子,都是读书不错的、人也是规规矩矩。母后觉得如何?”
王太后微笑道:“人选是不错,就是姬立夫才来京城,姬家一向谦逊,不会同意。”
皇上脸色不悦道:“姬承平都大张旗鼓盖什么阅书楼了,他儿子当个陪读辱没他姬家了吗?朕又不是让姬家女入宫当嫔妃,难不成皇家还得看姬家人脸色?”
王太后渐渐收起微笑,平静说道:“会读书的何止姓姬的一家,大学士府李家也有合适的人选,你也说姬立夫是你表弟,母后这么多年从不曾任人唯亲,总要避免一些。”
皇上笑道:“母后多虑了,无妨,儿臣也不是糊涂之人,沈家的人选还是我未来小舅子,谁还会说什么?”
王太后见皇上执意如此,不再反对。
莫晨曦接到宫里来的太监通知,儿子汕昆入宫给皇上当伴读,她急忙去见父亲。
莫元季也是诧异,见女儿一脸紧张,安慰道:“或许是因为咱们种植了红薯的缘故,不好再封什么,换个方式赏赐。”
莫晨曦小声说道:“我宁愿赏赐是银子,伴君如伴虎,谁知道皇上是什么性子。听说伴读尽替皇上挨打,汕昆这小身板经受不住。”
莫元季笑了,“你都是听谁说的?没有的事,就是当伴读要头脑机灵,只要能考中进士,将来都是重臣。”
莫晨曦知道这个,富贵险中求,这种富贵她不想要,还不如种地得来的富贵比较安稳。
她不愿意也改变不了,只能接受。
“爹,赶紧给汕昆定亲,以后想和咱家结亲的谁知道冲着什么,我看新荣岳父家有个小姑娘不错,新荣媳妇做事沉稳,遇事有担当,会处理问题,说明李家家教不错。”
莫元季想了想,点下头。
他当初给次子选中李家,也是因为李家闺女从小读书,不是死读女诫那种,而是博览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