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池心中暗自生疑,以萧半和的武学造诣,若真要施救,世间能阻其行者寥寥无几。退一步而言,即便遭遇自身难以匹敌的绝顶高手,所邀援手之层次,亦非自己所能企及。循此思路深入剖析,他的疑虑愈发沉重。
萧半和此行,表面看似兴师问罪,实则神色从容,仅对萧忠慧未能得到妥善照料略表不满,且与王维扬的对话间显得颇为随意,更像是精心编排的一幕戏码。
“你速去更衣,一刻钟后,我们启程。”
面对萧半和的坚持,陈池虽苦笑以对,却也无奈地将杂念搁置一旁。毕竟,萧忠慧的失踪与他难脱干系,即便前方是陷阱,他也只能义无反顾地踏入,这便是他必须承担的后果。
两人依约而行,趁着夜色未浓,轻功疾驰,直奔观音庙而去。据陈池所知,此庙坐落于城中平民聚居之地,民众信仰各有侧重,高官敬玉帝,商贾拜财神,而观音庙则成了那些仕途不顺、财运不济之人祈求平安的圣地,因此香火鼎盛,尤其受周边平民青睐。
此番会面地点的选择,让陈池不禁揣测对方的用意。若双方交谈不欢而散,乃至动起手来,四周的百姓无疑将成为这场纷争的见证者,增添了几分不可预测的风险。
不多时,二人抵达目的地,萧半和毫无戒备之心,推门而入,其态度之自然,仿佛步入自家府邸。陈池紧随其后,步入内堂,眼前一幕令他大吃一惊——观音像下,一人正盘膝而坐,气质非凡。
王维扬之风采,果然名不虚传!陈池心中暗赞,月光之下,那儒雅中年男子的面容清晰可辨,与事先所闻描述无二。
此情此景,让陈池不禁对王维扬的布局与手段刮目相看。再次体验到嫉妒的情绪,实属罕见——上一次,这样的感受是源自对杨过的倾慕,而今,眼前这位人物,其风采竟似超越了昔日的杨过,令人叹为观止。
他年约不惑,但岁月对他格外宽容,未在其面容上镌刻丝毫风霜之痕,反而赋予了他更加深邃成熟的韵味。他的眼眸深邃无比,既透露出洞悉世态炎凉的睿智,又蕴含着超脱尘世的淡然,令人不由自主地自感渺小。
这份魅力,绝非仅凭外在所能企及,它是骨子里流淌的、与生俱来的高贵气质,引人无限遐想:此人究竟何方神圣?
“萧兄,久违了。”中年男子以礼相待,向萧半和致意,后者亦是不拘小节,随即在旁席地而坐,笑言以对:“你所求之人,我已带至。”
陈池闻言,不禁苦笑摸鼻,眉宇间流露出几分困惑:“呃,我现在满脑子问号,能否有哪位好心人士为我解惑一二?”
中年男子闻言,嘴角勾勒出一抹温和的笑意,目光温和地审视着陈池,轻声说道:“且坐下,慢慢道来。”其言语间似乎蕴含着一股难以言喻的魔力,使得陈池不由自主地遵从,宛如学生聆听师长教诲。
“数日前,我偶然至此,偶遇一女子仓皇逃窜,身后紧追不舍的是几名金国武士。我见状不平,出手相助,事后才知,她竟是故交之女。”中年男子转而望向萧半和,笑容可掬,“记得令爱满月之时,我还曾亲手抱过她,转瞬间,已亭亭玉立,时光荏苒,令人感慨。”
“正是如此,你隐退江湖二十载,世间恐怕已少有人记得你的风采。”萧半和亦感慨万分,两人间流露出深厚的情谊。陈池在一旁暗自腹诽,心中嘀咕:二位前辈叙旧情深,可否考虑换个场合?
“我长期避世于关外,此番重返中原,乃因听闻江湖中再现血红旗镖局之名,心生好奇,欲一探究竟,看看是何等英雄豪杰,敢于重走这条荆棘之路。”中年男子缓缓道来。
“咳,恐怕要让您失望了,我不过是一介微末小卒。”陈池谦逊一笑,先自降姿态。中年男子轻轻摇头,语含深意:“小人物?此言差矣,江湖浩瀚,无恒久卑微之辈。”言罢,他身旁的青年面露敬佩之色,慨然言道:“兄台此言,令人动容,你我之交,今日起矣!”
“说起来,尚未请教阁下尊姓大名。”青年率先自我介绍后,中年男子微微一笑,语气平和而坚定:“在下李寻欢。”
“李……寻……欢!”青年闻言,不禁失声惊呼,身形微震,半晌未能平复心绪。此人,竟是那跨越武侠世界,以“小李飞刀,例无虚发”名震江湖的传奇人物,亦是他昔日心中的偶像。
“哈哈,李寻欢,好个名字,果真气度非凡。”青年略显激动,搓手之间,试图寻找合适的言辞以拉近彼此距离,却一时语塞,难以言表。
李寻欢见状,略显讶异,转而问道:“原来公子知晓在下之名?”一旁的萧半和摇了摇头,笑道:“此子行事,向来超乎常人预料。”
“……确实,若非异于常人,又怎会涉足血红旗之路。”李寻欢略一沉吟,随即释然,微笑以对:“我虽久离江湖纷扰,但心中尚有一桩未了之事,恰遇公子,或可助我一臂之力。”
青年闻言,心中虽惊涛骇浪,面上却强作镇定,玩笑道:“前辈言重了,您这等修为尚难解决之事,晚辈岂敢轻易应承?”
李寻欢依旧保持着那份淡然与从容,温言道:“公子勿需过虑,且听我细细道来。”其言辞之间,让青年心中稍安,遂静心聆听。
“二十载前,江湖中有一金钱帮,声势显赫,几与丐帮争锋。然因我之故,此帮终致覆灭。”说到这里,李寻欢神色微黯,低语道:“他虽负我,我亦未尝不负他。隐居边陲之时,我常思,若当时未阻其野心,或可心安。”
青年闻言,心中五味杂陈,暗自思量:“前辈所言之事,非同小可,其中曲折,非外人所能尽知。”诸位同仁、尊贵的用户及广大读者,请允许我以一种更为正式且详尽的方式阐述下述内容。
在深入探讨之际,我察觉到或许存在某些关键信息的遗漏,因此恳请直接触及核心要点。关于此事,我长久以来怀有一个愿望,旨在协助一位挚友达成其夙愿。这源于我们早年缔结的异姓兄弟之情,当时他无意间向我透露了一个深藏于江湖之中的惊天秘密——名为“龙魂”的终极之谜。
“龙魂”一词,对于在座诸位而言,或许尚属陌生概念,确为未曾耳闻之新名词。面对此疑问,陈池先生迅速表达了求知的迫切,并恳请进一步阐释。随后,李寻欢先生以低沉而神秘的语调缓缓道来:“据传,秦始皇嬴政一统六合之后,自诩为‘祖龙’,为祈求真龙庇佑,确保大秦帝国万世基业,于中原广设祭天祠。”
面对此叙述,陈池先生以一抹淡笑回应,显然他对此段历史略知一二,并以幽默的方式提出疑问:“莫非最终未能如愿?”
然而,李寻欢先生却给出了出人意料的回答:“非也,实则是成功的。”此言一出,不禁令人愕然,仿佛历史的车轮在此刻悄然转向,引发了对后续情节的无限遐想。
“真有一条金龙降临中原?”此语一出,更是激起层层涟漪,让人不禁对李寻欢先生即将揭露的真相充满期待与好奇。在此,我恳请各位耐心聆听,共同揭开这“龙魂”之谜的层层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