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广总督张之洞本来是慈禧太后当年的亲点的探花,曾经任职两广总督六年,胡广总督十八年,并且长期被委任为大清帝国的封疆大吏。
张之洞为人一生,都在支持维新和洋务运动,而且张之洞也一向主张中学为主,西学为辅的维新思想。在不改变中华传统的前提下维新,既能保证传统文化不受到损坏,又能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来改变现状。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新旧之间相互不对立,我不得不说这么做,是完全正确的方法。
当时张之洞的洋务运动始终贯彻中学为主的思想,学生每天上课前,先讲的是孔孟之道四书五经,后面才是物理化学等数学公式,而这也让新旧学派紧密结合。
光绪十一年,张之洞就建立广雅书院,光绪十二年张之洞又建立了湖北制造局,并且也引进缝纫机车床等当时先进的设备,同时也改变了当时比较落后的生产力。
到了光绪十五年,张之洞又主张修建沪汉铁路,并且也贯通大清的南北交通。
而后来就是因为修建卢汉铁路的时候,就暴露了满清制铁炼钢的生产落后等问题,如果没有合适的铁轨就没法去了修建铁路,而这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
光绪十五年,张之洞又建立了“自强学堂”、“武备学堂、农务学堂”。而这些学堂就是今天的“武汉大学和华中农业大学”的前身。另外张之洞还兴建了三江师范学堂,而这就是鼎鼎大名的南京大学的前身。
可以说张之洞的毕生,都是在为中国未来的教育事业奠定基础。
后来张之洞又开始修建了“汉阳铁厂”,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业铁厂,同时也是中国炼钢业的开端。
但是就因为修建汉阳铁厂的这个事,张之洞办的就是有点太着急了,首先他没有严格的化验铁矿石的含量,引进的高炉不能融化矿石结果就导致了练出来的钢铁质量相当差。
其次就是张之洞为了让西洋各国看到中国的发展,于是就把汉阳铁厂给修在了山上,目的就是打算让别人可以从很远的地方就看到铁厂冒烟,这就是为了证明大清现在已经有了自己的铁厂。
但是就因为铁厂修的太高了,所以也导致了各种材料的运输成本也加大了不少,所以汉阳铁厂初期的经营相当不利。
好在张之洞的幕僚杨镀和李鸿章的幕僚盛宣怀感情不错,本来张之洞和李鸿章是存在矛盾的,但是为了大清的实业,同时也为了李鸿章的北洋水师能弄点军费。
所以后来李鸿章就派出了盛宣怀去协助张之洞解决汉阳铁厂的问题。
恐怕大家都只知道清朝的官商胡雪岩,但是知道盛宣怀的人我估计应该不算太多,其实这位盛宣怀才应该是真正的天下第一官商。
因为当年李鸿章所设立的招商局、邮政局、轮船局等部门,都是在盛宣怀的辅佐下经营的。而对于洋务实业盛宣怀才是一等一的专家。
后来盛宣怀到了胡广见到张之洞以后,就很快的开始筹备了关于汉阳铁厂官督商办的计划,而这就是国家的企业可以允许私人的商业来投资入股,很是有点股份制的意思。
但是当时的张之洞也没想到,居然会有很多的商人都积极的为大清的实业投资。但是你想想,这个是当时中国唯一的铁厂,以后不管是修铁路还造轮船,甚至是军工都要依赖汉阳铁厂,因为这些都是国家的实业投资,那将来的股份分红什么的,就绝对会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最后就是在盛宣怀的协助下,汉阳铁厂又更换了马丁高炉,随后生产的铁轨质量就达到了大清的一级标准。
最后慈禧的一道圣旨,就让以后大清所用钢材,就只能用汉阳铁厂出产的钢铁。
这下官督商办的路线稳定了,来投资的民商也更多了,中国近代的实业也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后来张之洞为了表示对李鸿章的感谢,就从汉阳铁厂的项目上抽出了一百万白银捐助给北洋水师,但是这一百万两的白银,最终也没有挽救了北洋水师的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