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刊说的朱元璋大开杀戒的铲除了众多的贪官污吏,等着这些人收拾的差不多了,这位朱元璋也和当年刘邦一样,开始铲除开国功臣了。
有关朱元璋和刘邦的类似性,我在上一刊其实也提过一点,不过朱元璋比刘邦了可是狠多了,好歹当年刘邦还干过几天居委会的治保主任,没事还能出去查查健康码什么的,但是这位朱元璋那可是从小就到处要饭,心理有很严重的问题。
其实早在公元1372年的时候,朱元璋就给这些开国功臣们下过一份《臣戒录》,这个意思就是告诉这些人,别以为你们给老子打下了天下就可以为所欲为,你们手上的免死金牌是老子给发的,最终解释权还是老子说的算,结果当时是谁也没有想到,自己手上免死金牌最后都成了自己的催命金牌。
头一个倒霉的就是宰相胡惟庸,这位本来是小人物,开始是跟着李善长混的,结果当时李善长和刘伯温党争。
当时看清楚了形式的刘伯温就主动的提出了辞职,结果胜出以后的李善长就向朱元璋推荐了胡惟庸当宰相。
这是因为李善长明白刘伯温辞职的真正的原因,所以李善长也不想去触朱元璋的这个霉头,所以李善长就把胡惟庸给推了出去。
结果这位要饭的朱元璋,面对胡惟庸的专横跋扈,整整的忍耐了十年的时间,等到了十年之后,也就是公元1380年,朱元璋就以胡惟庸图谋不轨为借口开始大开杀戒。
起初的时候朱元璋只是诛灭了胡惟庸的三族以及其他党羽,这随便一杀就是一万五千多人,当然了,这还只是一个开始,毕竟胡惟庸当了十年的宰相,党羽那也是遍布天下,结果一直就杀到了公元1390年,最后终于牵扯除了李善长。
其实这个事你就是用脚趾头也能想明白了,胡惟庸是你李善长给推荐的,所以朱元璋拔出萝卜就必须还要带出泥来。
当时朱元璋要杀李善长的时候,大脚马皇后还出来苦口婆心的劝说朱元璋,你看李善长都这么大年纪了,怎么可能造反当皇帝,再说李善长又是太子朱标的老师,你要是把孩子的班主任给杀了,那以后你让孩子怎么去参加同学聚会什么的。
但是即便是马皇后出面,也是阻止不了朱元璋的屠刀,因为随后李善长全家七十多口人全部被杀,直到最后连同一些开国的功臣在内,朱元璋一共杀了三万多人。
其实朱元璋这么干,除了是在找借口屠杀功臣以外,背后主要是想要废黜了已经流传了几千年的宰相制度。
我们中国古代早在夏商周三朝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有了宰相制度,不过当时都是分封制度,所以宰相的地位并不是很明显。
后来到了春秋战国的时候,宰相就出来和皇帝分权,不过这也说的过去,毕竟当年的秦皇汉武在位的时候是用不上宰相的,因为这些人实在太牛了,后来两汉出现的都是什么外戚作乱和宦官专政。
打从什么五胡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宰相的分权就越来越明显了,甚至当时谁要是当了宰相还不造反,那就是一件很没有面子的事情。
到了唐朝的时候,武则天就开始分化宰相的权利,逐渐的从独相变成了群相,其中典型的人物就是狄仁杰和上官婉儿,尤其是上官婉儿,一个女人都可以和狄仁杰一样当宰相,这就说明了当时的宰相权利就已经被逐渐的分化了。
再往后到了两宋时期,宋太祖赵匡胤就把宰相的座位都给撤销了,从此以后宰相上朝就不能和一样在哪里坐着。
现在到了朱元璋这里更痛快,直接就是杀!
直到后来明朝就出现了内阁制度,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国历史上就基本上就没有宰相什么事了,尤其是到了后来的宦官专政,什么司礼监秉词太监和御马监掌印太监的出现,就更加的压制了宰相的权利。
直到后来大清王朝建立的时候,就直接的没有了宰相,甚至连内阁也没有了,只有一个军机处,而且这个军机处还是一个隶属于皇帝的私人办公小组,在朝廷上连编制都没有。
除非是当时清朝的官员必须是军机处首辅大臣,并且同时还拥有一个大学士的头衔,才能被人给尊称一声宰相,但是这个宰相就是一个称呼而不是正式的。
要不当年翁同龢做梦都想让李鸿章辞职,然后翁同龢好去接任李鸿章的大学士的位置,这样以后翁同龢就是所谓的大清宰相了,结果李鸿章就是不干,非要气死翁同龢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