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刊说的是上门女婿朱元璋看着自己的老丈人不怎么靠谱,于是就打算自己分家自立门户。
后来朱元璋不仅得到了徐大、汤和、常遇春等二十四员大将,同时也得到了某事李善长,不过当时的李善长可是不知道自己将来不但会死的很惨,而且也因为他的死,从而也结束了几千年的宰相制度。
就在朱元璋得到了些人功臣名将以后,就很快的攻打下了滁州,那么从这个时候开始,朱元璋的亲侄儿朱文正、姐夫李贞就带着外甥李文忠来投靠了他。
就在朱元璋攻打滁州的时候,朱元璋的那个老丈人郭子兴就被孙德崖等人不断的排挤。
后来郭子兴得知了朱元璋占领了滁州以后,就投奔到了上门女婿这里。
俗话说女婿能顶半个儿,而朱元璋这个好女婿见到老丈人以后,也是很大方的交给了郭子兴三万精兵。
公元1355年,朱元璋又一举攻克了和县。郭子兴当时即刻任命朱元璋为总兵官,镇守和州。
但是可惜的就是郭子兴在同年就去世了,郭子兴去世以后,小明王韩林儿就任命了郭子兴的儿子郭天叙为都元帅,妻弟张天佑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
虽然名义上,都元帅是军中之主,右副元帅的地位也比左副元帅高。
但是因为滁州、和州的军队,多是由朱元璋招募收编的,而且朱元璋比郭天叙和张天佑有勇有谋,并且手下又是人才济济。
所以,朱元璋事实上成了这支队伍的主帅。朱元璋本来是不甘受制于小明王的,但是后来考虑到韩宋势力强盛,正好就可借助其威势,随后就可以用小明王号令军中。
后来朱元璋的某事朱升就给朱元璋提出了历史上着名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而朱元璋也利用了这个策略,开始迅速并且秘密的扩张自己的实力。
再往后就是朱元璋在和州驻守了几个月以后,因为粮食供应成了问题。而且当时正好与和州相对,紧靠长江南岸的太平、而芜湖又是盛产稻米的地方,但是可惜当时朱元璋没有船只。
而这个时候恰好两支红巾军的巢湖水军前来归附,当时朱元璋就亲自处理合并事宜。七月间,巢湖水军千余只战舰突破元军封锁抵达和州。
朱元璋的步马军登上巢湖水军的船只,从和州东渡长江。到达对岸的采石。
当时大将常遇春率军冲杀,攻克采石,获得了大量粮食。将士想把粮食和战利品运回和州慢慢享用。见此,朱元璋果断地命人砍断船缆,任船顺流而下,断绝退路。将士们见无路可退,一鼓作气,在朱元璋率领下攻克太平。
随后朱元璋任命李善长为帅府都事。这样朱元璋便开始了稳固根据地的工作。
公元1356年,张士诚在长江三角洲地带发起攻势,并且开始进攻江南的元军,而朱元璋亲也趁此机会自统率水陆大军,第三次进攻集庆。
随后在不到十天的时间里,朱元璋便攻下了集庆,等着朱元璋进城后,小明王韩林儿任命朱元璋为枢密院同佥,不久后又升为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朱元璋在应天则设天兴建康翼大元帅府。
公元1357年,耿炳文克长兴,徐达克常州,而朱元璋亲自率军攻取宁国。随后赵继祖克江阴、徐达克常熟。
胡大海克徽州、常遇春克池州,缪大亨克扬州。
直到公元1359年,朱元璋又陆续攻占了浙东地区余下的各地,紧接着,常遇春克衢州、胡大海克处州,至此朱元璋彻底的控制了江左、浙右各地。
到此为止,朱元璋终于与自己的劲敌陈友谅相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