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刊说的是以儒治国的元英宗,在位四年期间对整个元王朝进行了各项的改革,但是也因为元英宗的一些改革,也触动了蒙古贵族以及权臣的利益,所以到了最后,铁失等人在公元1323年的时候发动了南坡之变,并且刺杀了元英宗。
元英宗遇刺身亡以后,他的这一系的子孙就彻底没有人了,虽然当时元武宗海山继位的时候曾经追封过当时金真的儿子答剌麻八剌为元顺宗,而且这个所谓的元顺宗和元武宗海山也都留下了和世?与图帖睦尔这两个儿子,但是毕竟这个元顺宗只是被追认的这么一个皇帝,所以并有什么太大是实际意义。
最后是因为当时作为元世祖忽必烈的长房嫡曾孙的,晋王也孙铁木儿最有资格继承皇位,于是铁失一党就把玉玺交给了这位也孙铁木儿。
根据当时元朝的规定,皇帝继位的时候,必须先让汉臣用文言文写好继位的诏书,然后再翻译成蒙古文昭告天下,但是这位也孙铁木儿登基时候的诏书,直接就是用大白话给写的由此可见,这位也孙铁木儿登基的时候是非常的匆忙,而且身边的大臣们也没有什么汉化的水平。
这是因为也孙铁木儿是在铁失等人的拥护下继位的,所以所谓的继位诏书的主要内容,当然会免除了铁失一党发动南坡之变的责任。
后来也孙铁木儿一共在位五年,这五年里整个元王朝可以说是灾祸不断,其中就包括了龙庆州出现了大冰雹,据说当时的冰雹有鸡蛋那么大。
后来就是同州地震、江淮出现了严重的水旱灾。宁夏、四川、和宁三地接连发生地震,随后就是洛阳发生蝗灾。
除此之外湖广、云南、四川等行省还爆发了少数民族的多次起义反抗。
尤其是公元1325年,河南息州人赵丑厮、郭菩萨以“弥勒佛当有天下”为口号反元。
这次起义被后世史家视为是元末农民起义的先声。
尽管这些起义并未成气候,但可以说元朝已在泰定年间就进入多事之秋了。
并且也孙铁木儿在位期间不但没有扫除铁失一党,反而还给予了优厚的待遇,而且还停止了对于南坡之变的调查,同时也孙铁木儿在位期间还册封了二十四个蒙古王,而汉臣的地位也在这个时候降到了最低点。
可以说这位也孙铁木儿在位期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作为,而当时元朝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进入了衰败。
直到公元1328年,也孙铁木儿在上都驾崩,享年36岁。
也孙铁木儿驾崩以后,元大都就发生政变,燕帖木儿奉元武宗之子怀王图帖睦尔即位,是为元文宗。
而也孙铁木儿一朝的权相倒剌沙则在上都拥立皇太子阿速吉八即位,是为元天顺帝。
随后双方爆发了一场短暂的内战,这就是所谓的两都之战,最后元文宗一方取得了胜利,而天顺帝与倒剌沙皆被杀。
结果也孙铁木儿和天顺帝父子被视为非法君主,没有上汉文庙号和谥号及蒙古汗号,甘麻剌则被剥夺了“显宗”庙号,并撤出他供奉在太庙的神主。
也孙铁木儿的后妃最后也被送给燕帖木儿为妻妾。
同时也是因为也孙铁木儿的继位当时被认定为是非法了,所以这位也孙铁木儿最后是一个没有帝号、谥号与蒙古的汗号。
所以最后就只能使用也孙铁木儿在位期间的第一个年号,而将他称其为“泰定帝”。